普通高校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以Y大学为研究对象

2018-01-30 19:48石雨芳张艺王越姜萱
考试周刊 2017年72期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大学生

石雨芳+张艺+王越+姜萱

摘 要:高校转专业制度虽然已经由最初的尝试发展为较成熟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但在受到广大学生认可的同时,也存在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本文以Y大学的2013级、2014级、2015级转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最后,本文分别从高校教务管理和学生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完善高校转专业制度,提高转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转专业;学习适应性

一、 问题的提出

2005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了大学生可以按所在高校的有关规定申请转专业。这一制度的出台打破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僵化体制,给予学生再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这不仅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有益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完善。

转专业政策虽然已实施多年,各地高校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本科生转专业工作进行了引导和规范。但是各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机是什么?转专业后,是否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这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共计发放2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178份,有效回收率达74.17%。以Y大学2013级、2014级和2015级转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该校从大二开始转专业),通过借鉴葛欢(2014)的调查问卷和冯延勇等人(2006)学习适应性量表和Y大学转专业的实际设计了本研究的问卷。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三、 Y高校转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转专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

调查发现,转专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较好。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各个维度中,学生在教学模式上适应性最好,在环境因素上适应性最差。

2. 分类别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

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从性别、年级、转专业原因、对拟转入专业的了解程度这几个方面检验不同类型学生间学习适应性的差异。

(1)不同性别的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转专业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学习适应性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值上看,女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为4.03,男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为3.77。这说明女生在学习态度这一维度上学习适应性高于男生。

(2)不同年级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转专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因子的年级差异,发现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两个因子在年级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从均值来看,大二学生在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上的得分均最高分别为4.12、3.65,大四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得分分别为3.70、3.20,均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学生。

(3)对转入专业的不同了解程度的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

对拟转入专业有所了解,能够帮助转专业学生在转专业前有所准备,在转专业后能更好应对不熟悉的陌生环境。

研究发现,对拟转入专业有不同了解程度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上差异性显著(P<0.05)。从均值来看,对专业非常了解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环境因子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最高分别为4.09、3.37,对专业有点了解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上的得分分别为3.84、3.36,对专业了解很少的学生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3.65、3.32,对专业一点也不了解的学生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最低分别为2.88和2.50。因此可以得出对转入专业越了解,在各因子上得分越高。

(4)因不同理由转专业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

对转专业大学生转专业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发现31.43%的学生表示对转入的专业的非常有兴趣,35.24%学生表示该专业就业前景好,16.51%的学生表示该专业是热门专业。另外,因为同学关系、老师关系、一时冲动或其他原因转专业的学生,分别占总被试人数的3.17%、2.22%、2.54%和8.89%。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转专业原因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因为专业兴趣、一时冲动选择转专业外,其他转专业原因在學习适应性各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兴趣为自变量,对转专业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学习适应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这四个因子上差异性显著(P值均小于0.005)。从均值来看,学生对转入专业感兴趣的所得分数均高于对转入专业不感兴趣的。

同理,对因为一时冲动转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两个因子上差异性显著(P<0.05);从均值来看,学生因一时冲动而选择转专业的得分均小于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而选择转专业的。

四、 结论

基于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高校转专业学生整体学习适应性良好。一方面,归功于日趋完善的转专业政策满足了学生转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经过理性思考后作出转专业选择,且所选择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的兴趣、个人的发展要求相符,因此学生在转专业后能保持很高的学习热情,并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转专业学生在学习适应性的五个维度中的环境因素上适应性最低,说明环境因素对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最大。环境因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维度,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社交因素和家庭因素。该维度是一个客观因素不为学生个人能力所控制,因此转专业学生在适应上会存在一定困难。

第二,性别差异影响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主要差异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即女转专业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一般优于男转专业学生。一般来说,女生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会有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女生面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即使不喜欢也不会轻言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努力使自己喜欢。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女生较快学会和掌握现专业的知识,转专业后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自然较高。男生则不同,除非他们对现专业非常有兴趣,否则endprint

很难对该专业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一旦他们认为该专业仍不适合自己,则会丧失对专业的信心,严重时会导致其不能顺利完成专业学习。

第三,不同年级的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所不同。高年级的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普遍低于低年级的轉专业学生。具体来说,年级越高转专业学生在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上适应性越低。大二的转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好奇心强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会使他们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相反,高年级的学生情况会不一样,原先对转入专业产生的新鲜感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而消退,学习热情也会因为转专业后遇到的各种无法解决的困难而消失殆尽。由于不再专注于专业学习其学习适应性就可能下降。

第四,对转入专业的了解程度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强。学生对专业了解越多专业认同感就越强,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专业认同感会影响转专业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专业具有高度认同感就会全身心投入课程学习或积极参与活动,形成专业承诺和归属感。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拟转入专业的情况来降低因为对专业不了解的不适应感。

第五,兴趣是影响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转入专业越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适应性就越强。当学生选择的专业与其兴趣相符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个人潜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其优势也有利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最后,切记不可一时冲动转专业。研究结果表明,因一时冲动转专业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维度的适应性很低。一时冲动转专业存在很大“从众”和“盲目”成分,转完专业后往往会发现该专业与自己的职业志趣不符,或是因为对该专业不了解而产生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些都会导致其专业认同度不高、学习意志消弭,影响学习适应性。

五、 对策及建议

1. 高校应明确转专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双角色

高校应对转专业给予高度重视,有效发挥其管理职能,尽可能帮助转专业学生提高其学习适应性。比如,制订科学、合理的转专业制度;进行积极转专业宣传教育工作;建议各专业给予转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补课指导;建立转专业反馈机制,对学生转专业后的整个学习适应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转专业实践成效取决于学校对转专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学生转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学生转专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同时高校可以为转专业学生提供相应服务,帮助学生顺利转专业,更好适应转专业后的学习与生活。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咨询平台为转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学生在转专业之前和转专业之后遇到的各种关于转专业和学习适应性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咨询并进一步地解决问题;及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活动,让转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与地位,稳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2. 努力挖掘自身兴趣,理性选择新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的学习状态是从兴趣出发,这能够激发人的无限潜能,而不主张为学而学的被动学习态度。一般来说,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并非天生存在。因此需要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妥善安排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大学时期优质的学习环境多读相关专业书籍,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参加专业活动,努力培养专业兴趣。

理性选择新专业,不盲目从众。不因专业热门而“趋之若鹜”,也不因专业冷门“避之不及”,详细了解对即将转入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难度、进度和学习年限等状况,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葛欢.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05):762-769.

[3]雷树祥.我国高校转专业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7,(05):33-36.

作者简介:石雨芳,张艺,王越;姜萱,副教授,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适应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浅析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形成“学习目标取向”,促进学习适应性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