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陵
摘 要:教学实践和实证调查显示,高一学生学习适应的优劣主要在于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成就目标取向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分析学习目标取向与成绩目标取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学习目标取向对学习者的积极意义,探讨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取向的途径。
关键词:高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成就目标取向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普通高中的普及,高一学生普遍感到课业繁重。对高一学生的学习调查显示:存在学生上课听不懂,课堂不知道如何做笔记,课后作业花很多时间,作业有较多不会做,作业应付完成等现象,表现出学科学习的不适应。为了较全面、客观地了解高一学生的学习问题,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作为测量工具,选取部分测验题对本校高一学生在期中考后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如下统计表:
高一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水平12个内容量表上的不良率
[\&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不良率(%)
\&38.3\&48.3\&37.3\&33.7\&27.7\&36\&排序\&3\&1\&4\&7\&10\&5\&\&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独立性\&毅力\&身心健康\&不良率(%)
\&22\&43.7\&25.7\&34.3\&28.3\&31.7\&排序\&12\&2\&11\&6\&9\&8\&]
从成就目标取向的理论来分析,上述的适应不良体现出学生发展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
二、学习适应性与成就目标取向的概念
1.学习适应
学习适应作为个体的某种适应状态,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周步成教授等学者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进行分析,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他们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作为测量学习适应的工具,当前在国内得到普遍的使用。
2.成就目标取向
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是成就动机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Prof.Dweck)研究揭示了两种目标倾向:成绩目标取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致力于通过寻求关于自身能力的肯定性评价、避免否定性评价来展示自身能力的高水平;学习目标取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又称作掌握目标取向,致力于发展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两种成就目标的定义对比
[\&学习目标\&成绩目标\&成功是\&提高、进步、掌握、创新\&高成绩,比他人更好的表现,在标准化测量中取得相当的成就,不惜一切代价地取胜\&有价值是\&努力,挑战困难的任务\&避免失败\&满足感的产生是基于\&进步、掌握\&成为最好的,低努力的成功\&喜欢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个人潜能的成长、学习\&能建立不同成绩等级\&努力的理由是\&活动内在的、个人的意义\&证明个人的价值\&评价依据\&绝对标准,进步的证据\&常模,社会比较\&错误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具有信息\&功能失败,缺乏能力和价值的证据\&能力是\&通过努力发展的\&天生的,固有的\&]
已有的研究成果较一致地说明了在学习和掌握成就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取向者会较多地使用整合、重组等深层加工策略,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得更有计划性,并进行自我监控。成绩目标取向者为了取得好成绩,则倾向于采取见效快的浅层加工策略,如尽量详尽记录,死记硬背例题和答案。这些方法或许是应付考试的暂时“捷径”,却不利于个体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随着学习难度和要求的提高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三、成就目标取向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成就目标取向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1.认知方面
两种目标取向的个体对能力和努力的关系的认识有所不同,形成努力学习和比较消极地对待学习的态度。持学习目标的个体把努力看成是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途径或手段,相信努力和能力是一种正向关系;持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高努力的失败固然意味着低能力,高努力的成功也不代表有能力,因此更向往低努力的成功。
从调查发现,高一学生的学习大多表现为无计划性,尤其是期初两个月的数学学习,学生听课和作业的思维还都停留在浅层次,导致学习的效果差。有一些初中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认为能力好随便学学就能得高分,遇到问题简单应付而过,导致越学越差.而初中很努力才保持较好数学成绩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意识到高中数学难而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时落后也能与老师交流学习方法,争取进步。
2.情绪情感方面
成就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面对困难与失败时的情绪反应。
面对失败和困难,学习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学习过程所带来愉快感、自豪感也帮助个体面对困难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于成绩目标取向的个体来说,失败就意味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焦虑、羞耻感等消极情绪的产生,这些情绪反应将影响个体对成就任务的评价和有效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而影响学业成就水平。
3.行为方面
成就目标的取向还影响着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和对任务的选择。学习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挑战性的任务,具有较高的坚持性和专注水平。成绩目标取向者对任务的选择则受到能力知觉情况的影响,个体的不自信往往倾向于选择容易的学习任务。
在高一刚开始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作业采用分层作业形式,分为必做题(必须掌握)、选做题(认为当天数学学习时间过长不做的题)、挑战题(有相当思维难度的题),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表现,参考成绩可以看到不同目标取向者的行为选择。
四、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取向”的策略和建议
综合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提倡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目标取向,认识到通过努力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言语影响(如表扬、故事阅读等)等直接方式来塑造或培养个体的能力观;二是从学习过程因素,即通过控制或影响反馈寻求学习策略和情绪反应等过程变量,从而反过来影响能力的形成。
1.坚持表扬“努力”,提高学习认知
表扬都能带给人喜悦,对个人因努力取得的成功给予表扬更能激励其不断进取,因此,要有正确的表扬角度。比如,老师考试后的表扬,往往表扬成绩优秀的和学习进步的,名单宣布完就算表扬结束。要使表扬发挥激励学生自身和成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可这么做:表扬成绩优秀,应让学生讲学习的投入和学习方法,表扬的是他好的做法,优秀是必然结果;表扬学习进步,可叫学生介绍这阶段学习上的改进或改变;老师还可能了解到某学生很努力但成绩不够好,可以针对试卷中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肯定其他的努力;还可以表扬卷面工整者(字可以不好看,但用心写一定可以工整,,坚持就可以改变自己书写的潦草问题)答题规范者,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的,“聪明”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的。厦门市教育名师任勇老师总结的教学经验中就有“每日一赞”,明天表扬谁是备课的一个环节,他提到可以表扬:最近进步的学生,给出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自觉预习课本的学生等。还可以抓住课堂外学生问问题时、作业面批时或是交流谈心时留意学生的亮点,不遗余力地进行表扬。
2.注重介绍“名家”,提升积极情感
古往今来的科学家如果没有持久的付出是难以成名成家的。在课堂内外介绍他们的努力精神和伟大成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认知取向和积极进取的情感意识。如: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和他的“1+2”,持续2~3周在课堂上涉及相关话题,如,PPT课件选用陈景润的图片,播放简短视频,让学生课后了解陈景润的故事每天课堂5分钟交流,或粘贴于学习角,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数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函数时介绍欧拉和他的成就,激励学生今后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取得成功。提升和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情操,对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关注学科“教学”,促进能力行为
学生兴趣和努力的持续还要以能力的发展作为前进的阶梯,落实到学科上就是提高学科的学习能力。
(1)坚持“问题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是以学生知识学习和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
案例1: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则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的教学片段:
定理导出:
问题1:作出y=x,y=x2-2x-3的图象,写出零点,观察零点附近函数值的变化;
问题2:作出y=的图象,观察原点附近函数值的变化;
问题3:尝试归纳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的条件,可以再画几个函数图象,给出有零点的判定方法吗?
定理剖析:
问题1:把你认为定理中的关键词划线,解释理由;
问题2:依据定理能判断有几个零点吗?试分析有1个、2个零点的情况;
问题3:若f(a)·f(b)<0换成f(a)·f(b)>0,有确定的结论吗?
(2)坚持“个体差异”的学生观指导学习
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学中进行个体指导必不可少。首先对学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学习环节整体指导,还需就学习内容如概念、公式、解题的方法以及运算能力、想象能力等数学能力进行针对整体和个体的指导。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某个概念,解一道题是如何想的等,就容易进行学习指导了。
(3)坚持“知能有序”的课外作业安排
就是一份作业应兼顾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促进。任勇老师对作业的形式和选题有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作业的“序化、类化、活化、深化”的内容层次。他还常让学生出题并在课堂分享,达到激励学生和深化学习内容的目的。
案例2:“含根式函数的值域问题”作业
1.y=
2.(1)y=x+(2)y=x-
3.y=x+
4.(1)y=+(2)y=+
5.(1)y=+(2)y=-
对学习适应性与成就目标取向的研究显示,对高中生的教育要引导有利于能力发展的学习理念,促进积极的动机意向,培养学习的目标取向。社会在快速地变化着,生活等待每一个人去适应、去发现、去追求、去超越……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彭芹芳,李晓文.Dweck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发展及其展望[M].上海: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
[3]任勇.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