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爱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产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我国“再生育政策”的开放,使得生育二胎的夫妻增多[1],对于头胎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在二胎分娩时出现分娩风险的可能性大[2],临床中为降低分娩风险,保证母婴安全,需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本院于2016年开始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取得的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孕妇(收治时间: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分为两组,一组有80例患者。
纳入标准:均为第二胎,且头胎为剖宫产。
排除标准:患有心血管、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的患者。
观察组——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6岁,上限值为38岁,年龄平均值(32.05±1.95)岁。
对照组——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6岁,上限值为39岁,年龄平均值(32.11±2.02)岁。
两组孕妇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差距不大(P>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2015 年本组(对照组)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另一组(观察组)实施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如下:(1)强化护理人员的理念:通过专业培训改变护理人员对于剖宫产护理的传统理念,并端正其护理工作的态度,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2)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剖宫产方面的培训,加强剖宫产护理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掌握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针对头胎进行剖宫产的产妇,需掌握二胎分娩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通过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处理技术,以保证母婴安全。(3)加强沟通:护理人员应保持热情、耐心的态度积极与孕妇进行交流,对孕妇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掌握,尽量满足孕妇的合理需求,回答孕妇的疑问。(4)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时发现剖宫产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1)观察两组孕妇的护理效果,观察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情况。
(2)在产后由孕妇填写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百分制,共三个等级:非常满意(95分及以上)、满意(60-94分)及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80例-不满意例数)/80例×100%。
应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经阴道助产的自然分娩率为21.25%(17/80),再次剖宫产分娩63例(78.75%),其中7例(8.75%)出现瘢痕子宫破裂。
观察组经阴道助产的自然分娩率为45.00%(36/80),再次剖宫产分娩44例(55.00%),其中1例(1.25%)出现瘢痕子宫破裂。
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再次剖宫产分娩率、瘢痕子宫破裂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对照组中非常满意例数为41例(51.25%),满意例数为30例(37.50%),不满意例数为9例(11.25%)。护理满意度为88.75%。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例数为60例(75.00%),满意例数为19例(23.75%),不满意例数为1例(1.25%)。护理满意度为98.75%。
组间对比明显是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数据更高(P<0.05)。
剖宫产是一种通过剖开子宫取出孕妇腹中胎儿的方法[3],虽然能够避免胎儿经过阴道时出现的危险,但会对孕妇子宫造成损伤[4],形成瘢痕子宫,在下一次分娩时出现瘢痕子宫破裂的可能性会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再生育政策”的出台,头胎行剖宫产的再生产孕妇呈不断增加趋势,进而使得妇产科护理的难度增加。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正确认知剖宫产,掌握剖宫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等;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有助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5],还可促进护理人员综合护理素质的提升。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在孕妇分娩过程中重点关注孕妇的瘢痕子宫情况,对于未出现破裂的孕妇,则科学指导其进行自然分娩,当出现瘢痕子宫破裂等不良情况时,则需立即转为剖宫产分娩。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孕妇在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瘢痕子宫破裂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且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
综上所述,对因“再生育政策”的头胎行剖宫产的再生产孕妇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自然分娩率,保证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