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江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责任。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社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往社区教育主要通过讲座、面授课和下载网络学习资源的形式展开,且受到人数、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与社区学校之间信息沟通不便;二是学习者与任课教师之间的问题,由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不同,教师无法实现个性化教学;三是学习者的时间问题,与课程表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无法按时上课,也无法补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社区教育,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统计,微信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率最高的移动平台,已成为社区教育的首选。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快速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支持文字、图片、语音短信和视频,同时,还提供了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添加“手机联系人”“扫一扫”和查找“公众号”的方式添加微信好友和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并可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此外,微信还提供了建立微信群的功能。
微信具有查阅方便,发送迅速的特点,它作为网络资源的传播者,在社区教育领域中的作用相当于“中介公司”。它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截止2016年12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8.89亿。微信能够给用户提供方便的传播平台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交流方式和多样的学习途径。
微信应用于社区教育具有如下优势:
微信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注册、登录和使用微信资源。
微信是一个免费的及时通讯软件,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时留言,辅导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回复,对学习者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进行肯定。这种双向的互动交流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学习者的年龄和学习经历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辅导老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习者。使用微信群,老师可以对学习者进行分组,建立不同的微信小组群。在小组内,老师通过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与学习者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解决他们的疑惑,最终实现个性化教学。这样可缓解学习者与辅导教师之间的矛盾。
微信支持信息推送功能,可以及时向用户推送“通知公告”和精彩文章以及微视频。首先,可解决学习者与社区学校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其次,可以通过后台对学习者进行跟踪调查,查看他们的浏览次数,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微信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用户,与朋友圈的分享功能是分不开的。用户可以在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信息,还可以将精彩的文章、动听的音乐和微视频分享到朋友圈中。微信好友能立即看到朋友圈新发的文字、照片、音乐和微视频等内容,可以进行评论或点赞,还可以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中。
在社区教育中,可以利用朋友圈共享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朋友圈的短消息功能展开学习和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基于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之间,还可以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在朋友圈中还可以实现活动通知和答疑等功能。
辅导教师把某些重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中。学习者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没有来听课者可以抽空观看学习,也可以反复观看,复习巩固重难点知识点,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者时间与课程表冲突的矛盾。
微信公众号中可以包含“课程信息”“你问我答”“共读好书”“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四个模块内容。
“课程信息”:在此模块中,可包含上课时间与地点、以往的课程内容资料以及新课程的内容摘要。学习者可以随时下载以往的课程资料,反复收看,也可以查看新课程的内容摘要,方便预习。
“你问我答”:学习者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希望得到权威、靠谱的解答,都可以参与“你问我答”活动进行提问。心理咨询教师或聘请的专家每天详细解答一位学习者的提问,并将解答的内容以信息推送的方式进行发布。例如:“学生考前紧张,一到大考就失常怎么办?”考虑到学习者可能是学生本人,也可能是学生家长,平时学习或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社区教育的学习,所以发布的文章中除了有详细的文字信息外,还需要包含录制的音频文件,以供学习者自主选择。
“共读好书”: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让人滤除浮躁;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让人灵魂纯洁;读书可以让人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可以提升才华,修身养性,享受人生。
“共读好书”模块可推荐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让他们静心用心读书,以提升自身的素质,净化灵魂,戒浮躁,祛贪欲,让人心更纯,让世界更美。
例如,受到广大中学生热烈欢迎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此书由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编著,这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手法,充分探索了一个16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思想和经历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是对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优良土壤,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家长们的心声。所以,每周推送一篇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自身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社区教育的微课程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它往往针对单一的知识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内容呈现,目的在于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了避免微课程的内容过于分散,难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和技能,鼓励辅导教师制作系列微课,即“专题式微课”。可选择一个较小的专题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细小的知识点,建议数量为3-5个。把每个小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课,各微课之间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与单一的微课相比,“专题式微课”具有相对系统的、完整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
由任课教师新建一个班级微信群,或者采用“面对面建群”的方式,创建好班级微信群后,邀请班级中的学习者加入此群,或者由学习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入此班级群中。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分别建立小组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语音录入或编辑文字的方式对任课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采取文字输入、语音录入或微信小视频的方式一一解答。由于微信具有语音对讲和微信小视频的功能,它的答疑效率远高于其他应用软件。
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受众的时空和人数限制,方便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建立微信小组群,可进行分组教学,进而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微信后台的统计功能,可对学习者跟踪调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此外,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与挖掘,了解学习者的喜好与真正需求,为个性化定制信息推送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