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蕾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借鉴生态学的思想来研究教育系统,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形成了教育生态学,即将教育及教育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生态系统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通过生态过程发挥自身功能与服务功能,从而研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也注重物质和能量流动通路的研究,因为它们是在更高一级的尺度——生态系统的非生命元素和有生命元素中流转。借鉴教育生态学的思想方法,将社区教育与其所在环境相联系,思考社区教育系统的持续性。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其基本的思想包括:当代人及代际之间在资源方面的公平性;资源利用高效性;循环利用资源,资源回收;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不能浪费的节约理念等。
将社区教育看做教育生态系统,一方面透视社区教育生态系统内组成要素及其量比关系,通过教学和学习过程、信息流通过程,各组分相互联系、作用形成结构、联结,完成知识习得和传递,发挥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它所在各种生态环境,社区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不同于完全自然、开放、有机的生态系统,教育系统需要输入能量和资源,包括人力、物质投入,也包括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所以在系统运行中,我们关注教育内部环境进行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否符合事物规律,是否建立了“稳定态”或平衡。同时,系统向社会输出是学习者的学习收获、思维行为变化等,都体现人的成长进步,或者创造更多社会价值[2],我们关注这种内外部有机动态的联系使系统呈现出平衡或失衡的状态。如何因地制宜,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使系统内部环境要素生态化,使生态系统内部动态平衡,内外部联结过程的生态化,有机增长,形成自己的生态网络,从而持续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功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要素是构成一个客观事物的存在并维持其运动的必要的单位。社区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教学资源、学习场景、社区成员、教师、管理组织,与之联系的有政府主管部门,合作教育机构等,当然可以再细分。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结构的实质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其表现形式是数量比例关系、时空结构管理和相互联结方式[3]。例如,区域布局结构、学科门类结构、师生比例,管理组织的结构等。
联结包含连接的意义,重在密切的联系结合,对象可以比较抽象。例如知识创造与传递、组织要素结合、合作单位的合作联系方式等。社区教育系统将社区成员与教育资源联结在一起,使学习者在社区教育系统内获得知识能量,自身变强大,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从而发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通过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流动,使系统过程发生,从而发挥服务功能。其中,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重要性体现在所有生物有机体都需要物质以组成其结构,需要能量维持活动,这种内在重要性使生态系统过程与非生物环境异常强烈的联系在一起。而信息流使系统整合在一起,系统中很多连接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并且产生重要影响。社区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过程是知识的交流,在过程中,需要能量、物质的输入和信息的流通。可通过关注系统内部过程,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来探讨系统的持续性发展。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有不同的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但是受制于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式、封闭观念,使教育机构与非教育机构和社会之间不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教育整个功能[4]。在互联网+时代,应打破组织边界,根据学习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组织运作,基于互联网,超越互联网,合理联结要素,各方协同,共享共生,形成多元化结构。通过数据流动循环和知识交流,管理组织系统运行,形成柔性动态组织联合体,持续发展。
社区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知识的交流,这也是整个系统的根本目的。社区教育的学习内容相比较学校学习要广阔的多,可以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年龄段不同社区,学习资源形式多样,有线上、线下、移动资源等多种媒体形式。不同时空地域有不同的学习项目。面对众多需求,如何使资源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性。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多样性和主导性的合理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系统必须有优势品种和拳头产品为主导,才会有发展的实力;必须有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的产品为基础,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5]。所以社区教育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多样化的同时,要平衡资源多样性与规模效益,注重本土化和资源的动态、持续性,兼顾适应和拓展资源,匹配发展的稳度柔度和速度力度。
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就是“生态”,学习的发生是学习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同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水分、空气营养一样,有效学习离不开学习者以及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5]。当社区成员与社区教育系统之间在能量的输入输出相对稳定时,即社区成员投入的时间、精力等资源与获得的知识满足能够平衡,会留住他们或吸引其他成员参与。当社区教育系统提供的资源无法满足主体学习需求时,会出现生态失衡。同时,学习者之间通过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实现信息传递与能量交换,从而使每个学习者身上产生观念与行为的变化。所以社区学习生态发展一方面在于社区教育环境是否以人为本、持续进步,不断吸引成员参与;一方面在于学习者群体在某些方面有无相同价值观以及真正的需求。两者促成建立起开放、有机的学习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持续发展的同时,系统内学习者本身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可能。
当前社区教育的组织运行轨迹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运行体系并没有建立。社区教育的对象往往没有参与到社区教育的顶层规划,政府或教育专家在设计、规划社区教育过程中也没有将社区居民作为“主体”来对待,社区教育的主体变成了政府职能部门或教育专家[6]。一般来说,系统是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进化,从局部发展到整体。如果大脑直接控制身体每一个细胞,细胞不能自我维持,整个有机体就失去活力。既要让社区教育的对象愿意参与,又不能无序发展,所以政府组织、引导是必要的。这意味着,既要有足够的控制,以有效地协调整体系统目标,又要让各个子系统有足够的自主权,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形成主管部门、社区教育系统、社区居民有效联动,促进系统有效运行,完善功能,从而持续发展。
对一个系统来讲,当系统内存量的变化影响到相关的流入量或流出量时,就意味着有了反馈。就像存在银行的钱会有利息,利息会再有利息一样,学习者的反馈可能会提高社区教育的教学质量或改进学习过程,社区教育系统的声誉和学术水平会对系统有正向或负向的反馈。反馈是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表现,传达了重要的信息,如果没有反馈或者不注重反馈的作用,系统就失去了活力和进化的机能。重视反馈机制会因此发现影响系统功能的驱动因素,从而更好的透视系统的运行规律。如果系统有多条正向反馈回路,例如学习资源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用户,学习者的好评,社区教育环境美化,良好的文化氛围等吸引了越来越多成员,使系统的抗压能力、适应力比较强,系统的功能就越发强大,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如果能在决策及其结果之间建立反馈回路,让决策者直接、快速、强制性的看到行为的后果,这样会使系统组织各方承担他们的责任,有利于使系统功能进化[7]。
业务发展初期阶段,需要开拓与发展环境,速度较慢。不管什么样的项目或资源,学习主体的需求和本土化非常重要,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方案,使更多的成员参与,系统有活力,内部各种信息、能量流通,系统才会逐步强大起来。使系统保持有效运作的能力,拓展业务从而塑造自身结构,生成新结构,提升为社会的服务功能。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社区有不同特点,有传统居民区,有企业职工小区,也有新市民区,大家缺少互联互通,仅仅是因为购房而成为了一个社区。年轻人居多的社区,对培训课程需求多一些;有的小区居住人员学历层次高,收入高,可以多开设插花、油画、茶艺等艺术类课程;还有的小区进城养老的农村老人多,可以多开设一些家政、电子产品使用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社区教育的定位,以及与周围其他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既要和其他教育机构接合、联动,又要有自己的学习、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安排。
有一个关于电表的案例,一些电表被安装在地下室,一些在前厅,在没有其他区别的情况下,后者家庭的电力消耗比前者低30%,差别仅仅是信息能及时被人们看到。社区教育系统内的信息包括日常运作的数据,例如管理过程数据,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数据,通过信息处理和知识获取联结,使学习过程可以线上线下结合;也包含影响决策和行动的各种信号、反馈信息等。信息流通通畅是系统健康的标志之一,信息的延迟、偏差、缺失等使系统反馈功能失调。如果没有信息,管理者就无法决策;如果信息延迟或错误,就无法做出应对,系统就会陷入混乱。信息能及时、准确送达相关干系人或目的地是系统运行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则[7]。
我们关注社区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是否顺畅,关注该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但同时也注意到变化。系统的适应力指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存在和运作能力。社会变迁、居民需求变化、时间流逝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教育影响具有后滞性,反馈延时,所以在学习资源建设、学习项目安排兼顾现在和未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注意效率的同时,保留一定冗余和缓冲,来提高系统适应力。
总之,教育生态学强调的是教育生态系统内外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联结机制。我校作为山东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围绕社区教育的主题,应思考如何搭建各要素,使要素之间的结构更利于管理过程,信息更加流畅,生成开放、灵活的组织生态;使社区教育生态系统内各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学习主体能学有所得,互生互利。也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协调贯通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成员的需求,应建立怎样的反馈机制,促进系统完善和进化,使社区教育生态系统自然生长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