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娜,杨 辉,乔 磊
(河北省深州市超声科,河北 深州 053800)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破裂时间相对较晚,并且其孕囊的着床位置是卵巢血管和子宫的汇聚区域,该区域的血运十分丰富,若出现破裂,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引发孕妇出现失血性休克,并引起死亡[1]。因此对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早诊断与早干预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将针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诊断中应用经引导彩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36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7.2±0.6)岁;妊娠时间5~11周,平均(7.3±0.4)周。初次妊娠孕妇8例,妊娠次数≥2次者共计28例。存在异位妊娠史患者4例,存在流产史患者29例。就诊时临床症状为下腹部疼痛者27例,阴道出血者14例,无症状者2例。患者的尿HCG/血β-HCG均呈现阳性。
仪器:GE E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腹部探头频率:3.5~5MHz;阴道探头频率:5~10MHz。首先进行经腹部彩超检查,针对子宫、盆腔及双侧附件进行检测,若存在盆腔积液,需要扫查患者的脾肾与肝肾间隙。患者排尿之后保持膀胱截石位,行经阴道彩超检查,引导探头套一次性避孕套后缓缓置入阴道内,需贴紧其阴道穹隆,观察患者子宫与双侧附件区,确定是否存在宫腔内孕囊,以及孕囊的位置和宫内膜之间的关系,观察卵巢回声。应用血流显像(CDFI)对包块周围及其内部的血流信号特征等进行观察,以脉冲多普勒(PD)对收缩期的血流峰值速度(Vs)和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Vd)进行检测,并计算处阻力指数(RI)。
36例患者经超声诊断确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者共计32例,诊断准确率为88.89%。其中1例患者被误诊宫角妊娠,另外3例患者诊断为宫外孕,但并未进行定位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36例患者均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其中左侧14例,右侧22例。
超声声像图特征:患者均表现出典型或不典型的孕囊型以及包块型三种不同类型。其中典型孕囊型患者共计9例,其声像图特征为子宫出现不对称性增大,出现一侧的宫角膨隆,且孕囊结构清晰可见,同宫腔并不相连,肌层较薄且并不完整。CDFI和PD均可检测出胎心搏动的血流信号。此9例患者的超声诊断和病理结果吻合;不典型孕囊型患者共计6例,其声像图特征和典型孕囊者相类似,区别在于不典型者其孕囊中未见卵黄囊和胚芽,并且CDFI和PD均未能检测出胎心搏动的相关血流信号,然而此类患者的孕囊外周均存在滋养层血流信号,此7例患者中6例于病理结果吻合,1例误诊;包块型患者共计20例,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子宫角存在混合包块,且紧贴于一侧,包块的直径约为21~72 mm,且边界为清晰或不清晰,盆腔内有液体并无回声,包块的形态不规则。CDFI和PD检测到包块内血流信号。17例患者与手术病理结果吻合,另外3例患者未能进行定位诊断。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在临床中极为少见,大约为输卵管妊娠患者的2%左右,由于间质部的血流丰富,因此出现破裂后将引发大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通过早期确诊并进行干预,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经腹部超声检查室临床中诊断异位妊娠的常用方式,但应用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中常常出现误诊现象[2]。主要通过应用经阴道彩超能够提高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分辨率,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经引导彩超36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8.89%,并且三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其声像图特征差异显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阴道彩超检查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行TVCDU检查的准确率较高,能够对患者实现早期诊断和鉴别,为患者的确诊与后期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