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8-01-30 03:20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日照海洋高质量

李 宏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山东 日照 27682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判断,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战略信念,同时也必将带来我国在海洋生产力布局上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决策、举措的出台与落地,表明国家经略海洋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日照市因港而设、因海而兴。作为日照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海洋既是日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积极主动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建设、科技兴海、建设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机遇,做好“经略海洋”文章,聚力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日照由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的突破点,对日照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中突破瓶颈制约、再塑竞争优势,高质量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日照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对山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日照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实现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终极目标。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将质量要求从产业、企业和产品层次,提升到总体经济目标和方向层次,不仅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更是体现新发展的理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日照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海洋经济是日照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日照海洋经济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格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作为“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日照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既有吞吐量超过4亿吨的沿海大港、165公里的黄金岸线、6000平方公里的海域,还有13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冷水团,接近整个山东省的面积,这是内陆城市不可比拟的战略优势。同时也具有产业升级和特色发展、政策创新和实践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海洋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与制品、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为主的海洋产业体系。“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治海先治河、治水先绿山”的“日照模式”,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经验。充分把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转换思路,目光向海,发挥日照海洋综合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强化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因地制宜,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构筑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日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和引擎升级,使日照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二、海洋经济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尽管日照市发展海洋经济有很好的机遇和优势,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日照市在发展海洋经济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海洋产业层次偏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

日照市属于沿海欠发达、后发展城市。近年来,日照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陆桥港口枢纽、现代海洋经济、滨海旅游融合发展、临港油品上岸储运、智慧港口物流等重大专项蓬勃发展,但是海洋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海洋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较高,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总量规模较小,集聚度不高。2017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4.5%,低于全省平均9.4个百分点。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值仅占主要海洋产业6.7%,远洋捕捞业刚起步,高端产业集群偏少,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海洋企业和海洋品牌不多,缺少大项目支撑。

(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引领作用有待提高

日照市现有的海洋科技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平台层次较低,产学研对接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6个百分点。目前,日照市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投入有限,风险投资公司和资金担保公司的规模小、数量少。市场化、多渠道海洋科技投融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对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海洋新能源利用、海工装备等新兴海洋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三)开放体系不够完善,全面开放格局尚未形成

日照市处于山东半岛,但却处在海洋产业密集的地带:北有青岛、烟台、威海三个沿海城市,南有江苏的连云港、南通、镇江和上海等城市,均把海洋经济作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周边地市相比,日照开放空间不足,陆海内外联动力度有待提升,海洋产业合作水平较低,国际航线有待进一步开拓,海港、空港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需要加强,外贸、外资、外经协调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较少,开放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便捷高效的陆海联动交通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日照高速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04公里,低于全省3.64公里的平均水平,高速铁路、轨道交通与周边省、市的互通互联还未形成网络,区域间快速交通网络与城市内部交通衔接有待加快完善。

(四)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凸显

海洋空间和岸线资源保护压力较大,污染、能耗等问题仍较突出。日照市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的5.3%,随着山钢日照精品钢等大项目投产,水资源承载压力加大;随着青岛钢铁搬迁胶南市董家口,临沂在莒南县打造临港钢铁和重化工基地,江苏镔鑫特钢、新海石化与岚山区隔河相望,日照生态环境受周边城市影响较大,跨界生态联防联治亟待加强。

三、日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注重规划引领,健全完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强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经略海洋的重点和关键,注重深化海洋经济发展领域的改革深度和提升政策精准度。在与《山东省海洋强省战略规划》做好对接的同时,加紧出台高起点、高水平的《日照市海洋强市战略规划》和陆海统筹发展规划,构筑完整的发展海洋经济的中长期规划体系,更好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加快实施《日照海洋强市建设行动方案》,落实好专项、单项规划和具体的项目建设。强化涉海部门间统筹协调和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日照海洋综合优势,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强化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因地制宜,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各级政务人员应主动摒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观念,创新服务理念,提高专业能力,培育专业精神,增强对产业、技术、管理的敏感性,为市场主体提供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积极探索陆海资源要素的整合路径,加快理顺发展海洋经济的体制、机制,把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诸多要素汇聚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把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持体系,努力实现海洋经济的“强筋壮骨”“脱胎换骨”,直至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应主动摒弃总量情结和速度焦虑,把高质量作为一种导向和标准、政策和机制以及激励和约束,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从政策支持、机制设计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激励和规约,加快形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体系。

(二)培育高素质的海洋产业,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素质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推动海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与扩大开放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各行业用海,进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改变临海发展传统工业和服务业的思路,转换新动能、选择新路径,提高海洋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全球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海洋产业中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等,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照要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推进实施智慧海洋工程,积极打造“互联网+海洋”“海洋+智能工业装备”等创新合作的模式,促进先进制造业、信息通信产业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为主体、以高端服务经济为支撑,具有鲜明日照特色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二是统筹陆海经济布局。做优做强做大智慧海洋产业,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产业层次,加快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中高端产业体系。在培育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海洋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生物与制品等五大优势产业领域重点发力。相比于烟台、威海等地市,日照发展腹地更为广阔,应更好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引领全市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现代海洋渔业领域,加快黄海冷水团资源开发,大力促进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发展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海珍品底播养殖、藻类养殖等环境友好型养殖,形成苗种繁育、鱼类养殖、深远海渔业装备制造、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推进海洋捕捞从近海向远洋转移、海水养殖从近岸向离岸拓展、渔业增值模式从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向以精深加工和渔业体验为主转变、渔业发展模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积极推进滨海旅游向海洋旅游拓展,大力发展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海上牧场、海岛垂钓等海洋旅游新业态,推进海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尽快形成特色优势、品牌优势。

(三)坚持海陆统筹,实现“港产城海”融合发展

构建以海为中心,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依托,“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生态经济圈。一是突破港口单纯作为交通枢纽的“一元化”发展模式,按照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性枢纽港的要求,深挖“箱、油、商、工、金”发展潜力,促进港口多功能发挥,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加快市域港口资源整合和企业整合步伐,集聚资源,推动港口由吞吐量增长向提升质量效益转变,由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营运型管理转变。积极申报“国家(日照港)港产城海发展示范区”,打造高水平的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平台。培育发展邮轮经济,实现港口与临港工业、现代物流、集疏运体系协同发展。依托海港、空港、铁路、保税物流中心,抓好日照综合保税区、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建设,争取空港口岸临时开放,建立区港一体化协调管理体制。二是集聚港口、城市、海洋资源,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临港产业体系。围绕龙头企业,建链强链补链,加快钢铁、汽车、石化等主导产业提升,推动建材、能源等传统产业转型,促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倍增。加快东方太阳城、莒国古城、中华国医坛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业向中高端发展。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等业态。三是强化城市载体功能,将城市空间结构与生产力布局有机结合,实现“港产城海”融合互动、一体发展。积极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加快城市化改造,密切港口与临港工业区、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区等功能区的经济联系,满足港产城互动发展的需求。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建立属地化、网格化、精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快巨峰茶香小镇、白鹭湾科技金融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增强小城镇人口集聚、产业支撑和承载力。四是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支持远洋渔业发展,加快“海上粮仓”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提升海水养殖业水平,壮大海产品加工业,做优休闲渔业,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培育城市新动力。

(四)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增强海洋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鉴于经济活动空间、生产对象的特殊要求,海洋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技术创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高新技术做引领。近年来,世界海洋大国都高度重视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科技在大洋勘探、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利用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日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海洋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海洋管理体制,进而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增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立足日照实际,通过打造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培育充满活力的海洋产业“双创”示范基地、打造高层次海洋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等构筑海洋经济高端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构建“蓝色智库”,建立人力资源与智力成果交流、合作的机制,构筑海洋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强化招才引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涉海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合作机制,加强创新型海洋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集聚优化集成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在海洋装备创新链、海洋生物创新链、海水利用创新链三大海洋创新链上突破并完善。

(五)统筹陆海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加强近岸海域修复整治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格局,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国际上绿色经济研究机构与人员高度关注海洋领域的产业行为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蓝色世界里的绿色经济》报告揭示了海洋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应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海洋经济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海洋经济体系,推动传统海洋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生态牧场规模,大幅提高海洋经济绿色化发展水平。日照作为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入选城市,海洋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应抓住海洋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机制,积极推行湾长制,保护好海洋,促进全市海洋经济从资源环境依赖型转向以技术、服务等为支撑的绿色开发和建设轨道上来。建立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跨界生态联防联治,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猜你喜欢
日照海洋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