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松林
摘 要: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任务活动的能力。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能力、提升运动成绩、并避免运动伤害的重要步骤。它是指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肌肉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经过体能训练,能有效增加肌耐力、心肺功能、敏捷度、及自信心。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人们不断提高了体能能力对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对搞高运动成绩起重大作用,从而在训练中更加重视体能能力的训练安排,并获得了较显著的训练效果。本文详细分析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体育课堂 体能训练 小学教育 有效措施
引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同时也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学生的体能训练。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综合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有效的体能训练能够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强化身体体质、协调能力,并塑造良好的身体体形,从而提升身体各器官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免疫能力。但是,因为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约束,当前大多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并不明显,部分教师甚至没有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1]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能明显下降,许多体侧项目不达标,体能训练势在必行,然而学校的体能训练仍然处于初级形态,其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于体能训练的认识不足,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兴趣也并不高,导致大多数小学体育课堂并没有针对学生体能建立相应的訓练方式。当前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中并不受重视,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对于体能训练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导致体能训练在体育课堂中无法有效实施。因为小学中的体育课程关于体能训练的教学经验较少,大多都是将理论性知识作为重点。同时,任何形式的体育教育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但是当前许多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并不重要,其他课程的教师也习惯性占用体育课。这样的现状也必然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能训练难以达到教学标准,往往呈现为呆板式、盲目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独自进行相关的锻炼,不喜欢锻炼的学生放弃锻炼等现象。由此可见,这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显然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导致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对体育课程体能训练的实际掌握能力较差。
二、体能训练
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方法:
耐力训练 :①长跑: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5圈,男子每次6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1分42秒。②负重跑:自己背负不低于5公斤的沙袋背心在跑道上跑2500米,每周一次。③进行25米×10的折返跑练习,每次练习2组中间休息2分钟运动量相当。 力量训练:①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小鸭子”走,2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②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2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③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10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5个一组,做4组。④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0或15次一组,做3组。 平衡训练:①单脚平衡:单脚站立练习,单脚跳练习。②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练习。③紧闭双眼摸瞎子练习。柔韧训练:①单杠或肋木悬垂,拉伸肢体。②压腿,下腰。③拉伸身体两侧肌肉。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优化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体能训练是一个较为艰苦的过程,如果采取的训练方式不正确,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能训练形成抵触情绪。对此,教师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能训练当中。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小学生因为年龄段较小特点,注意力往往不集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善于创建教学情境并将其应用于体育体能训练当中,从而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喜爱玩游戏,那么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将故事融入到体能训练当中,或组织玩游戏的方式,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开展体能训练。
2.体能训练应当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体能训练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训练的方式必须科学、合理,并针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持续的改善优化,侧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学生的体能能够稳定、持续提高。
3.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与目标
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高效的体能训练,教师要因地制宜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能训练,准确科学的设计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案。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社区运动队、学校以及相关社会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体育课程的体能训练会涉及很多方面,教师在设计体能训练的课程时应当遵循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小学的实际教学能力,并将训练能力、训练状况进行全面性综合分析,调查并论证,充分了解目前社会上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状况,再按照社会的实际要求,对本校的体育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整改,从而准确定位小学体育教育,为小学的体育人才培养奠定殷实的基础,准确定位教学指针,结合小学的实际教育、承受能力明确教育规模,设计教育目标并制定最佳的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化教学质量。
结语
在小学中科学合理的开展体能训练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足够的教学经验以及较多的教学技巧,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不断拓展、创新、完善训练方式和方法,例如设计较多符合小学生身体情况的训练项目。在体能训练与阳光体育积极融合的基础上,在场地器材和训练时机上,充分展现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体育教学条件,从而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小学体育课堂必然能够真正实现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1]祁美蓉.解析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措施[J].好家长,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