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例,叙述了导学案在课前、新授、课后各环节中的运用,并提出思考与改进策略。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生物教学;教学环节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转变,“导学案”便是在传统方式向新型教学方式转变中应运而生的。
一、 导学案在课前环节的运用
现在流行“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将精心设计好的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这样的预习不同于以往的“看教材预习”,学生可以有目的地获取跟新课密切相关的有效信息。
我在导学案中设置了“先导实验”这个环节,将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加以说明:
【先导实验】
萝卜条实验(实验步骤见书P63-64)
记录萝卜条初始长度:
二、 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 导学案为导入环节创设学习情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创设教学情境很重要,导学案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过程中效果不错: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6章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二课时)》在学习反射与反射弧之前一定要对神经系统的组成有所了解。
【前情提要】
控制人体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周围;控制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白质在内,灰质在表层。
(二) 导学案明确重难点
这就需要导学案将一节课的重难点清晰罗列。例如在《人体的神经调节》的导学案中,“新课讲授”这个环节中只有简单的三个词:反射、反射弧和反射的类型,学生一目了然:
【新课讲授】
反射、反射弧、反射的类型
(三) 导学案拓展延伸教材内容
初中的学生在分析资料时往往喜欢分析图片、视频带有直观结果的资料形式,很容易出现数据资料分析能力的欠缺。在导学案中把教材的图片视频资料、习题中的数据文字资料整合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例如《绿色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一课时)》。
实验中,植物生长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四) 导学案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概念图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运用非常多,利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对一节课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最后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上的概念图、表格让学生进行填空,完成归纳总结,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人体的神经调节——反射》导学案中有“知识梳理”这一环节;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导学案中有表格归纳:
(五) 导学案巩固强化所学内容
导学案中的“随堂巩固”可以留下学生思考过程的“证据”,更加有利于学生课后的查漏补缺,不过需要教师事先做好筛查工作,挑选精炼的习题作为当堂反馈练习。
三、 导学案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刚刚在“导学案巩固强化所学内容”中提到的,纸质的导学案相比信息量大的多媒体海量习题自有它的优势,学生可以圈出关键字,记录下思考过程,无论做对做错,在课后复习时,都可以起到提示作用,还原“思路历程”,真正有利于查漏补缺。
四、 导学案运用的问题反思与解决策略
(一) 导学案的实用性
首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导学案并非适用所有的课。其次,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因班制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一份导学案所含不宜太多,个人认为A4纸正反面适宜,但是教学环节要体现清楚,要注重实用性。
(二) 导学案的形式
有不少学生对于纸质材料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虽然对还原知识构建过程比较有效,但前提是学生能够完整地保存,可以建议学生建立一个导学案档案,用文件袋或文件夹加以整理收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导学案将被更多的教师采用,如何在众多的资源中整合出适合学生的导学案,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因班、因生制宜”不断地修改完善,让导学案能真正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伟.例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生物学不同课型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6,(01):19-22.
[2] 张玉林.发掘教材隱性资源,增加学生思维体验[J].中学生物学,2016,(01):42-43.
[3] 邱秀月.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6,(02):31-33.
[4] 程锐创.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6,(03):15-17.
[5] 王庆东.全面还原知识的发现过程[J].中学生物学,2016,(09):30-31.
作者简介:陈燕,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