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英语的翻译障碍

2018-01-29 09:31姚文清
考试周刊 2017年58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摘 要: 中医与西医在体系、用语上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在向世界推广中医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许多理解障碍。中医英语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既存在概念、理论上的阐释障碍,也存在遣词用句上的表达障碍。本文笔者从中医语言自身风格特点、中医英语翻译译者的主体性角度出发,探讨目前在中医英语翻译方面的几点障碍,希望对中医英语翻译起到积极建设作用,推动中医在世界范围的推广。

关键词:中医英语翻译;中医语言特点;译者主体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医也逐步走向世界并受到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进一步地、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大量的中医文章被翻译成英语。与此同时,中医英语翻译的障碍日益凸显。如何将中医翻译准确,使外国人正确理解,是现在中医翻译界要解决的一個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将从中医语言特点及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就中医英语翻译中的几点障碍进行分析。

一、 中医语言特点

中医翻译属于科技翻译,但是由于理论体系以及语言特点的特殊性,其在翻译时也受文学翻译的影响。因此把握中医语言的特点对其翻译有着重要作用。

(一) 哲学性

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因此传统中医便同时具有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特征,具有思维的抽象能力以及民族传统。如中医里面“阴阳”和“五行”学说本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后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阴阳学说,在《黄帝内经》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二) 歧义性

中医学许多基本概念外延广泛且古文一词多义,因此对某一术语不同学者常有不同理解。具体地说,中医学基本概念如中医理论体系核心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这些概念在表述上的外延广泛即是中医学的歧义性。中医学基本概念歧义性的实质,主要指这些概念既具有解剖学属性内涵又非解剖属性的内涵。如,胃寒呕吐,病症是胃部受寒导致呕吐,此处指具体病位即指发生了病理改变的实质性脏器。又如,胃火上炎,是由于胃热炽盛化火产生的病变,指的病位却不是解剖学器官而是藏象学说中的胃。在这里,虽然均有“胃”但所指不同,这便是中医语言自身的歧义性。

因此,在遇到歧义性问题时,应注意研究上下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域中的含义。

(三) 文学性

中医学历史悠久多用古文记载,其文体有歌咏、诗赋等。如,白虎历节,病症指风湿发作时疼痛剧烈,遍历全身关节,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样,痛得难以忍受。该术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风湿病的发病特征。又如,桃花汤,指中医一方剂,含有由赤石脂、干姜和粳米,其中赤石脂颜色红赤,经过煎煮药汤泛着淡淡的红色,宛如桃花。

中医语言具有文学特点,虽然使得中医语言本身生动易懂,但却不具有一一对应的精确性,而当代科技用语则要求语言客观、严密、准确、简练。因此在翻译时既要保证翻译成英语后的准确性,同时也要保证英语的流畅性。

二、 中医英语翻译译者的主体性

(一) 古文功底

翻译要经历“理解—表达”过程。中医建立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是在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众多概念都有广泛的内涵,常常同时包括医学、哲学和文化多重含义,并且这些深刻内涵往往以古文形式记载。由此可见,中医英语翻译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要经历双重翻译,即将古文译成现代白话文以及将现代白话文译成英语。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是读者又是作者。作为中医语言原文的读者,应充分理解原文。译者理解原文不能等同于直接“被动接受”原文,因为不同读者对同一部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译者作为翻译主体要靠自己的经验、知识来理解原文,是一个创造性理解的过程。译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语言能力等都将会影响其翻译时选择转述的角度。由此,对于中医英语翻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中文基础,更要有着深厚的古文修养,真正把握好原文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翻译。

(二) 中医基础

即使中医是建立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语言具有一定的“文学化倾向”,但是其本质仍是一门医学科学。因此中国传统的医学科学知识才是中医的英语翻译要向读者传达的最基本内容,而并非文学或哲学知识。

如,“天行”为“流行性”( epidemic )之意。若单纯地进行字面翻译,将“天”译文“heaven”,“行”译为“current”,此术语译作“heaven- current warm epidemic”则易误导读者对病原的理解。而在李照国主编的《简明汉英中医词典》中,“天行瘟疫”译作“pestilence”,其英文含义为“deadly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spreads quickly through large numbers of people,esp.bubonic plague”与“天行瘟疫”所包含的意思相当接近。

因此译者必须掌握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深谙中医的治病原理,不仅只求字面准确,更应该注重含义准确。

三、 结语

本文从中医自身语言风格特色和译者主体性入手,对中医英语翻译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涉及范围不够广泛,但对于中医英语的翻译仍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译者不应仅满足于传达中医原文中所指事物,而忽略传达文化信息。中西方社会背景文化差异虽大,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却大有不同,但不同词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会有相似之处。所以,译者应在充分了解两种文化和语言特点,在忠实地传达中医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译文中反映出中医语言的文化,进而更好地翻译中医理论。

参考文献:

[1] 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

[2] 牛喘月.中医英语翻译的基本特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159.

[3] 谢静,刘桂荣.谈中医文献的特点及临床价值[J].吉林中医药,2012,3:957-972.

作者简介:姚文清,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文学性价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