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2018-01-29 21:01陈建辉
考试周刊 2017年59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文本解读激发

摘 要:阅读教学常存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阅读课堂安排满满,内容也充分,似乎该让学生掌握的内容都涉及了,可是面对一篇新文章,学生仍感到迷茫,似在云里雾里。这种阅读效率低的情况,该如何突破?本文就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备课环节所需要作出的努力与注意事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文本解读;学情;阅读期待;激发

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关乎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教学能力,也关乎学生的学情等。效率的提高有待于阅读文本所涉及的知识、能力、人文素养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化率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怎么样的阅读教学课堂才是高效率的呢?笔者认为应是以合理的教学时间和训练量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一、 教师要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能力应该是教师安家立命的基本功。教师要认真钻研,博览群书,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先要有一桶。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要广泛涉猎,要使自己的文化知识丰富。只有自身文化修养达到了相应的高度,才能对阅读文本进行自主的正确的深入的解读。

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入,目的是为教学时的浅出。教师要摒弃依赖教参、网上直接下载教案的做法,要善于去阅读、把握文本,理解文章具有的精彩内涵,与作者共鸣。如何才能保证教师的解读是与作者共鸣而不是背离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参阅各种资料,以补充纠正自己的解读。现在各种赏析资料随手可得,教师如何才能得出自己的感悟呢?这就要懂得思考,善于思考。只有充分解读了文本,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点拨,学生才能真正读懂文章。

二、 重视学情分析,充分尊重学生

在备课之前,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教师要在认真仔细的分析中思考:学生基础怎样,阅读能力、方法如何,读出此节课阅读文本的兴趣点在哪里等等,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讲什么、怎么讲”。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又需要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在中学阅读教学中,阅读准备相当仓促,学生的预习阅读多在早自习或课外。相当数量的硬性作业常常拖住了学生的手脚,使得许多人抱着课堂听听老师讲解就行的心理。这样的预习准备显然无法让阅读教学课堂有高效率。对此,教师应做的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布置恰当的预习作业。这种作业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如查字音、概括情节、思考主题等,而应当适当地求新求变,摒弃那些刻板的、无生气的模式,以便唤起学生的阅读渴望。

三、 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学生迫切求知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求知的渴望。学生接触文本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其初步获得的信息对其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期待的激发十分必要。

1.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扼杀学生阅读渴望的因素

其一是刻板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单调功利的语言。每一个学生,面对相同的文学作品,在不同情境的每一次阅读中,其阅读期待常常不同。但我们的教学行为常常模式化,如:沿着“写作背景—线索—情感—艺术特色”思路探究。我们的教学语言常常是刻板、功利的应试套话,没有个性没有生气,让人听了只能产生审美疲劳。

其二是过于理性的分析和独断式的解说。有些教师习惯借用教参和原有“共识知识”,以便在体验探究后归结到熟悉的答案。其实,抛开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不把握学生的预习前理解,而只顾自言自说,只能让学生兴味索然,哪来的阅读渴望与课堂效率?

2. 对策

其一:课堂语言的组织。教师的学识功底自然是首位的,但课堂语言也不可小觑。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可能一致,声音条件不可能人人完美。但只要教师重视自身课堂语言,提炼组织课堂语言,完全可能创造出自身语言魅力。《百家讲坛》纪连海,嗓音沙哑,照样征服了听众。另外,阅读文本或充满诗意、或睿智犀利、或鲜活或严肃,风格不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若能做到与之相适应,那是非常可取的。对不同文字,或美读,绘声绘色;或妙读,丝丝入扣;或点拨,三言两语,学生就能葆有新鲜感,才能有阅读渴望。一篇诗意的文章,课堂语言严肃呆板就不见得合适。

其二:改变过于模式化的教学路径。首先要建立平等、合作、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高效的课堂首先是宽容和民主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和对话才可能是和谐的。而这是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此外,课堂不应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更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沟通。由于学生自身生活经历、文化积累未必足以帮助其正确体悟文本,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閱读的基点还必须是作品。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引导:①设置悬念引导。通过提出疑问,摆出疑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②通过透析美点式诱发。教师通过自身的文本解读,挖掘文本深刻的与众不同的美点,展示给学生,定能吸引他们主动阅读;③唤醒体验式诱发。相似的情景、遭遇等常能唤起共鸣。教师若能发现学生与作品相似的体验,必会引起关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不应以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审美乐趣。”教师应该秉承这一标准,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内化成日常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阅读能力,充分备好每堂阅读课,重视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如此,阅读教学的效率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邢瑞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樊琳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N].软件·教学,2013.

[4]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曹玉苓.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5期.

作者简介:

陈建辉,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四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文本解读激发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阅读期待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