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潮
摘要:张恨水是我国著名章回体小说作家,其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处于时代前列,对当时的女性意识启蒙具有深远意义,但是现代张恨水研究涉及女性意识方面较少。《落霞孤鹜》中的主人公玉如通过抗争社会、权利和命运体现了自觉的女性意识,她的抗争失败也体现了女性意识在初期流传之艰难。玉如的命运,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玉如;女性意识;反抗;自觉性
张恨水一生中创作了一百多部中长篇小说,作品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多为言情小说。其小说在初期曾因章回体小说结构和风花雪月式内容受到学者误解甚至批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充分带有近代有产者的基调,但是其中蕴含的新思想在当时社会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启蒙作用。随着时代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张恨水作品大量再版,开始重新展露光彩;学者们开始用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其作品,对张恨水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其本人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例如张占国、魏守忠的《张恨水研究资料》、张明明的《回忆我的父亲》、袁进的《张恨水评传》等,这些成果主要涉及言情小说叙事艺术、审美接受、其对章回体小说的创新等多个方面,但是其作品中蕴含的女性意识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分析《落霞孤鹜》中的女主人公玉如这一抗争形象,挖掘其身上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并且从侧面映射出女性意识的实践在传统社会中面临着极强的阻力。“20世纪初反传统成为那个时代的最本质特征”,张恨水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处于时代前列,对当时的女性意识启蒙具有深远意义。探究其作品中蕴含的女性意识,对解答男女和谐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当前男女地位的矛盾困境有巨大的指导价值。
一、玉如:女性意识的觉醒者
女性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父权世界中的实现自己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中国女性意识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男性进行推动和倡导的。张恨水的《落霞孤鹜》这部小说创作于1931年,时间较其著名小说1935年的《金粉世家》和1949年的《纸醉金迷》要早。小说中的主人公玉如不仅发现了自身作为女性与男性性别不同,更追求自我思考,期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平等,体现了珍贵的女性意识。她独特的形象体现了反抗意识开始苏醒的女性与尚且强大的封建父权社会在行动上的剧烈冲突,并以失败告终。
二、玉如的抗争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人要想活出尊严,就必须尽力与命运抗争。张恨水以言情为经,以社会为纬,将主人公做出的抗争行为置于20世纪初的现代化潮流之中,聚焦多维视野下主人公的不同抗争。简单说来,玉如主要在抗争三个方面:传统封建、命运安排和权力地位。
(一)抗争传统封建的践行者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性占有绝对优势,对女性来说,一夫多妻制的婚姻现实是一道枷锁,无时无刻不在束缚着女性的生存自由,与此同时女性精神世界味同嚼蜡,形如枯木。受传统三从四德教育影响,他们选择舍弃自我,将自己完全变成男人、家庭的附属品,但是玉如面对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屈服。她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进而成功抗争了公婆壓榨和传统封建。“不论是在文学还是在现实中,新的女性恐怕都是在娜拉式的精神、娜拉式的思索范式下,迈出他们区别于旧女性的第一步。离开父亲和丈夫的家……”玉如在女性精神的指导下,迈出了她“离开的第一步”,这个依附者不再依附夫家,而是抗争传统封建、逃离教条,不得不说,这一步走得很成功。
(二)抗争命运的反叛者
张恨水笔下都是“离不开爱情的故事”。玉如在情窦初开的时候爱上江秋鹜,不顾世俗,试图逃离传统的婚姻模式,自始至终都在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一方面玉如与秋鹜多次私会,满足了自己对爱情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小说最后取得了落霞原谅,死而瞑目,主人公玉如的精神在友情和爱情双方面都得到了满足,这位反叛者确实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这种勇于用自己的方式追求人生理想的做法,正是她鲜明的反叛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深刻体现。张恨水利用展示女性欲望主体性与多样性的书写策略,让玉如成为爱情的主导者,使这些反叛精神和自我意识构成了玉如思想里所蕴含的女性精神主体。
(三)抗争权利与地位的牺牲者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的传入,世俗的物质观念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发芽。玉如在小说最后已经一无所有,她在彻底明白自己的处境以后,求死而不得,原本的心理支撑犹如颓墙一般彻底崩塌,心灵的死亡宣布抗争的彻底失败。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分析,她对生存和爱情的努力追求是两种本能。前期抗争是生的本能,是她维持生命的创造性力量,她在努力抗争并且精彩地活着。她在最后绝望阶段求死即是弗洛伊德口中死的本能,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此时的玉如对内失去了抗争的信心,对外仇恨这个世界,生的本能已经消失,死的本能使求死意念占据了她的内心,精神的崩塌宣告了她抗争的失败。两种本能的贯穿,加上对封建、命运和权势的有意识反抗,更加凸显了玉如这一形象由内而外散发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乏味的传统女性生活中熠熠生辉,值得肯定。
三、抗争失败原因探求
张恨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女子与社会不公对抗不易,于是玉如注定成为时代巨轮中的一个悲惨缩影,淳朴善良又劣迹斑斑,与小说中的其他男性所体现的多元对立显得孤独深刻。导致玉如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社会压榨、个人思想和张恨水个人女性意识构建这三个方面。
(一)社会压榨原因
社会压榨是玉如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她的绝笔信中提到的“我并没有什么罪恶,假使我有什么罪恶,是社会逼我做的”,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在小说结尾点透玉如人生悲剧的缘由,借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原汁原味地展现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环境,体现金钱对人性的侵蚀,进而反映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底层人民对社会的不公毫无抵抗之力。
(二)个人思想原因
玉如有自己的思想,更有着对爱情的独特追求,但同时她的追求在相当程度上又有不合理性。“理想的现代爱情,是最直接地包含着自由、平等、解放等进步理念的,是确立自我主体意识,真正成为现代女性的重要标志”。不同于那些被传统封建操控和麻痹、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传统受压迫女性,玉如深谙自我并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爱情观独立又纯粹,并不屑与金钱、地位为伍。endprint
但是玉如的爱情欲望建立在违背人伦的基础上,并不符合社会规律。在被理想和现实两方面剥夺得一干二净以后,一旦遇到出来邪恶的惹人欲望的苗头,玉如便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甚至失去理智。这种追求爱情的想法就像是一个种子遇到了合适的土壤、环境,一旦发芽,便无法无天的生长出来,不可控制。面对着自己的梦中情人江秋骛,她并没有压制住自己的感情,而是冲破了理性闸门,选择与其一次次私会。一方面违背道德,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虽然拥有了张扬的生命,却终究抵不过种种强大的力量,玉如的抗争最终失败。“人伦”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必需品,而封建则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糟粕,二者终究不能同等而语。虽然玉如打破了伦理道德的禁锢,但作者没有对她进行强烈的伦理道德鞭笞,更没有将她推向放纵的深渊,而是最终选择退出这段情感纠纷,同时生命悲剧发生。
(三)张恨水女性意识的构建
玉如不停抗争的一生,也是张恨水女性意识的鲜明体现。张恨水从女性角度出发书写女性,他之所以拥有一般男性作家少有的女性意识,与他的文學素养有着深刻的关系。“受着风花雪月词章的影响”,《红楼梦》中的悲剧意蕴深深地影响着其小说布局。诗文不妨谈风花雪月,不妨谈女人,但必是另有寄托,正是这样的文学素养造就了张恨水多样的文学世界观。《落霞孤鹜》就像民国时代的《红楼梦》,主人公玉如在时代悲剧中苟延残喘。作者的小说创作在揭示事情本质、批判罪恶现实的同时,融入了红楼梦的悲剧元素,亲手酿造了玉如的悲剧。
从根本上讲,封建和权势绝对不允许有女子来挑战他们的权威、威胁他们的利益,再加上唯一支撑她的爱情力量又非正义,所以玉如的抗争到最后遭到了多方面绞杀。面对强大的封建社会,她的失败实属必然,但在抗争过程中,各种残酷束缚并没有使她失去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女性意识始终存于心中,她的抗争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四、当今社会女性意识出路
小说中的玉如在积极追求自身的利益与梦想过程中,体现了女性意识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坎坷。当今社会女性团体也面临着女性意识偏激或缺失等问题,只有找出中国女性意识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推动中国的女性意识发展。
(一)小说与女性意识的关联
作者对女性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把握和感受,在小说创作中借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他注重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生命体验,充满了对父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张恨水小说的启蒙性又与五四性作家的启蒙性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张恨水作品的启蒙性,并非来自其明显的批判性,而是体现在具有现代色彩的人文主义的平等、自由、权利意识和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观念、平民意识和世俗生活合理化的信念情怀”。本篇小说的创作处于现代女性意识传播的艰难开端阶段,采用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从女性视角出发,反观社会和男权对女性的压迫,打破男女问题的僵化局面,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启蒙作用。广大民众已经被传统封建蒙昧以久,小说里面蕴含的自由思想受到他们欢迎。
(二)中国女性意识的现代性追求
当今社会更加开放,女性意识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并开始与时代接轨。现代女性生存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她们向往男女平等,在经济和精神双方面努力追求独立,女性精神大幅度觉醒。尽管女性意识在当今文坛时常出现,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误解和过激现象,出现了“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论争,甚至在偏远地区愚昧封建的枷锁困扰着许多女性。这些现象都说明说明在传统意识的压制和现实的障碍下,全社会的女性意识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自己正在受到压迫的事实,当时的女性团体具有无意识性,在得到西方平等思想启蒙以后,才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发现自己生存环境所具有的不平等性和恶劣性。从根本上来说,女性团体还是应该有精神和行动双方面的觉醒和反抗,应该自觉走出狭隘的家庭观念,将自己从社会的边缘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妄图通过女权主义不劳而获的激进精神是不可取的。当今社会中,女性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变,《落霞孤鹜》中自觉的女性抗争精神令人震撼,也是对传统女性观提出的挑战,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现今社会女性更应该以关注社会、政治等公共领域为基础,重新审视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最大程度地培养自觉意识,在生活和工作两方面寻求平衡,从而使社会更加平等和谐,男女双方能够更加公正公平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温奉桥.现代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65—66.
[2]鲁迅.坟·灯下漫笔[A].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8.
[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5.
[4]张明明.回忆我的父亲[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248.
[5]王进.“莎菲”的背后:父之恋—关于“现代女性”精神建构的一种解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02):101.
[6]张占国.张恨水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14-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