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红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门诊换药室,江苏 常州 213000)
外周置入PICC(中心静脉导管)是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方法。对于需要进行长期静脉输液以及多程化疗的患者,应把PICC列为首选的建立静脉的方法。在留置PICC期间,患者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方式不妥当可能会导致导管的留置时间大大缩短,对患者得经济造成负担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压力导致出现负性情绪,治疗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1]。本次对我院门诊换药室2016年8月-2017年4月之间采取留置PICC的79例患者进行分析和观察,报告如下。
在79例患者中女50例,男29例,年龄在38岁至73岁之间,经确诊为多程化疗的肿瘤的患者。选用3M透明贴膜作为固定的敷料,肝素帽作为接头,抽取15-20ml的生理盐水置于20ml的注射器中并接用7号针头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
有4例出现皮肤过敏样改变,患者在穿刺点周围用敷料覆盖后,局部皮肤在接触碘消毒剂出现刺痒、红肿,严重的导致水泡溃烂。护理的对策:①对轻症的3例患者,采用碘伏对穿刺点进行消毒,采用无菌的棉球沾取生理盐水后擦拭周围的皮肤,PICC管道换取3M伤口敷料进行固定,每周进行2次换药。②重症的1例患者以上述换药法作为基础然后用艾洛松擦拭局部皮肤,采用无菌的纱布对穿刺点进行缠绕固定,每过两天换一次药。③饮食方面嘱咐患者要进食清淡,不得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出现过敏。在对上述状况进行处理后能够正常使用PICC并没有出现局部感染。
有4例发生导管脱出。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在夏季容易出汗导致敷料松动;穿刺侧的肢体过度活动;不慎在穿脱异物时脱拉出导管。护理对策:①在换药之前先检查留置的导管长度是否符合记录。②在敷料更换时,揭开动作应保证向心性,向上沿着导管将敷料揭开。③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出现渗液、渗血、红肿等。对穿刺点周围皮肤仔细消毒然后从中心向四周按压将3M透明敷料与皮肤紧贴。将PICC导管完全固定。④夏季时应当一周换两次药,当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来门诊换药。⑤结蹄组织要在3-4周时才能包裹固定PICC管道,因此患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应当避免穿刺肢体活动过度[2]。
导管堵塞分为部分性导管堵塞以及完全性导管堵塞。在79例患者当中导管堵塞的患者有3例,均为老年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下降,血细胞老化,容易形成血栓或血液凝固的现象。护理对策:①检查PICC管道是否出现扭曲、打折或由于不良体位造成的外部因素,保持管道畅通。②对确定为血栓形成性堵塞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先将回血抽出,若在抽血过程中没有看到回血便用导丝机械将血凝块冲管,以免导管受到破裂和损伤。可以用10万U尿激酶以及10ml生理盐水进行抽血。若做上述步骤后仍不见回血,则关闭30-60min导管,之后再开始抽吸,以保持通畅。在6h内处理导管堵塞,此时血栓对溶栓药物尚具有较敏感的反应能够有较大几率复通。在临床上预防堵塞发生的关键措施在于采取脉冲式正压封管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清洁冲净管壁,液体可在边推注边退针的过程当中充满整个管腔。在推注时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血管壁受到液体的压力增加。若呼患者经诊断后确定为完全性导管堵塞,则最佳的处理方式便是拔除导管[3]。
相关研究报道,导致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是受到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过高、免疫能力差、体质差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4],而外在因素则是消毒不够彻底,常规护理工作不足或者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PICC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操作,在置管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流程[5]。PICC的优点在于保存时间长、安全性能高、操作简易、容易掌握,避免患者受到频繁穿刺的痛苦同时还能避免出现化学性静脉炎。成功的穿刺受全面细致的导管护理所决定,为预防出现各种并发症或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需要进行到位正确的护理,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等以此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
综上,大部分的置管术后问题均能够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因此应该加强PICC的护理和预防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