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莉
(河南省科技大学附属医院黄河三门峡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就是糖尿病,其对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水平往往会造成直接影响,合理开展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对自身疾病有着正确的认知,从而积极配合治疗[1]。为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心理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本院展开相关研究,如下: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健康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采用体检时间顺序奇偶数随机分组,每组74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为(65.81±3.64)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9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为(66.79±3.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对其个人信息以及病情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询问患者近期生活以及工作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告知其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并且及时将相应的病情追踪卡发放到患者手中,对患者的每日服药种类以及相应的剂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记录,将相关病情的变化情况记录在册,便于相关主治医师能对相应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了解相关病情,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可靠性保障[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情绪
生存质量评分:以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为重要参照标准,生存质量较高:DSQL分值低于40分;生存质量中等:DSQL分值不低于40分,但是80分以内;生存治疗较低:DSQL分值不低于80分.分数越低,教育方法越显著。
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越低,教育方法越显著[3]。
以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实验组(74例)患者教育前较高:中等:较低的比例为33:24:17,常规组(74例)患者教育前较高:中等:较低的比例为31:29:14,X2=0.3672,p=0.5445;教育后实验组(74例)患者较高:中等:较低的比例为45:23:6,常规组(74例)患者较高:中等:较低的比例为42:17:15,X2=4.4949,p=0.0339。教育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很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实验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教育前 教育后 教育前 教育后实验组 74 57.4±8.3 38.1±7.4 53.7±6.1 38.1±4.4常规组 74 56.2±8.1 48.4±7.3 54.6±6.3 46.5±4.8 t-0.8900 8.5239 0.8828 11.0971 p-0.3749 0.0001 0.3788 0.0000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显著提升其自身的治疗效果,并且在停药期间合理控制相应的饮食能有效降低患者自身的胰高血糖素含量,改善相应的胰岛功能,使其相应的高糖毒性得以有效缓解。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能让患者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同时通过电话回访等形式能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强化其自身的管理,告知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定时定量的服用药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难困惑,告知其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适当开展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而促进病情康复。除此之外,定期要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普及的小册子,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知[4]。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证: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其自身的生活质量,使得患者血糖得以合理控制,纾解其自身的不良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