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林
(新疆喀什市疏附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喀什 844100)
新生儿鱼鳞病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皮肤脱屑所致,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且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多以轻度剥脱、温和保湿等为治疗原则[1]。而在治疗过程中,辅以综合性、精心地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本文主要研究新生儿鱼鳞病护理的措施及其效果,并总结结果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鱼鳞病患儿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出生体重3500克,Apgar评分正常,脐带无异常,胎盘无异常。全身皮肤发亮,紧张,似油性羊皮纸样胶膜,颜面、胸腹部皮肤部分干燥、断裂和脱落,露出浅红色嫩皮。双眼睑外翻,可见睫毛,呈外翻。鼻梁扁平,双侧眼睑外翻,口唇外翻。上、下肢和手指呈半屈状,手足背水肿,耳廓皱褶变形。体检数据:体温:37℃;脉搏138次/分;呼吸36次/分;体重3500g;头围35cm;胸围34cm。患儿精神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腹无异常。经研究得到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且无遗传病史者。
(1)保护性的隔离:因鱼鳞病患儿的皮肤比较干燥,且因皲裂、脱屑等因素,入院后即入32°暖箱,湿度60%,暴露全身皮肤,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减少水分蒸发,减少皮肤摩擦。专人护理人员进入隔离区前,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等;还应对隔离区进行每日一次的消毒,接触患儿前后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用消毒液洗手。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定期对隔离区进行每日的通风,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
(2)皮肤护理:为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护理人员每天给患儿洗澡,之后外涂湿润烫伤膏进而保持皮肤湿润,软化皮肤。预防细菌或微生物等侵入患儿体内[2]。治疗期间由于患儿腹股沟皱褶处皮肤溃烂、发黑经局部外涂百多邦抗感染后明显好转,皮损处变红润。
(3)基础护理:予小儿氨基酸及葡萄糖静滴,贝特令l粒,每日1次口服,以补充充维生素A,减轻皮肤角化。
(4)眼部护理:由于双眼睑上翻患儿无法闭合,护理人员予润舒滴眼,油纱覆盖保持眼部湿润;
(5)针对性保湿:新生儿鱼鳞病患儿的皮肤水分极易丢失,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日龄、体重等调节保温箱的温度,进而避免患儿出现脱水热、循环容量不足等症状。
(6)强化对患儿的营养干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体重给予其经口喂奶,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3h一次,进而提升患儿机体的抵抗力。
(7)强化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患儿家属因缺乏相关疾病的知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和害怕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还应详细为其讲解疾病发生原因、皮肤护理的方案等,以提升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进而参与到患儿的日常照护中。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的干预和指导,进而缓解其心理压力,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患儿在我院经过采取综合治疗及综合护理后,患儿当天开奶,吸允有力,加奶顺利。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67.8%,淋巴细胞比率22%,PCT6.9 ng/l。3天后复查PCT0.05 ng/l,胸片及心脏彩超结果均无异常。1周时全身大部分皮肤剥脱,伴新生嫩皮形成,轻度角化,无脱皮。治疗10天,患儿躯干,四肢皮肤脱落较多,露出嫩红色皮肤且未出现角化。鼻、耳、眉间及手足指(趾)角化,皮肤逐步脱落。皮肤厚而硬,手指活动受限。眼睑仍外翻,口唇外观好转。14天全身新生皮肤形成,眼睑外翻、口唇外翻消失。患儿出院,并在家中护理安全渡过了易感期,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新生儿鱼鳞病是新生儿科罕见的皮肤性疾病,患有该病的患儿常会出现皮肤干燥、发亮、潮红、眼睑外翻等症状;其中,轻者呈淡红色或棕红色且会出现数月的反复剥脱,最终导致四肢身侧受限;重者多因继发感染或无法吮吸而死亡[3]。当前临床上无彻底根治新生儿鱼鳞病的方案,多以保湿、预防感染、油性软膏等为治疗原则;但在治疗过程中辅以综合性、精细化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预防患儿角膜损伤和感染[4]。故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如合并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本次研究中,经综合性、精心的护理以后,患儿免疫力得到提升,脱离了严重脱皮的危险时期。
综上,目前临床上仍无治疗新生儿鱼鳞病的确切方法,因此对于该病的关键还在于精心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