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一半以上。目前的农村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现象:一是年龄结构“老化”。二是学历层次明显低于驻城学校的教师。三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多数比较消沉,工作上出现了“无追求、无激情、无动力”的现象;而近几年新招录的分配到农村工作的教师,由于缺乏引领等原因,专业发展缓慢,甚至在短时间内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句温暖人心的话,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教育人倍感振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公平,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探究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是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将从外推力和内驱力两个方面略作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因此,外推力能够促进事物内在的变化,对事物发展起到加速的作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界推力包括政策支持、平台搭建、环境氛围和评价机制等,需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支持系统。
1.政策倾斜:转移师培的工作重心。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级各类教师业务培训活动,主要培训对象是驻城的优秀教师,如“特级教师后备班”“学科带头人研修班”“教坛新秀培训班”等,基本与广大而又普通的农村教师无缘。
因此,亟待培训的、急需提升的是广大的农村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教师培育的重点转移到农村教师上来。培训的地点可从高等院校、教师发展中心、驻城的实验学校转移到农村,培训的内容应该更“接地气”,针对农村学校中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策略。值得欣喜的是,我省各市、县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成立,是基于农村教育现状推进教师发展的有力举措,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有利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在评价标准上,对城区教师和农村教师不妨用两把尺子衡量,在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评选以及教师职称的评定上,对农村教师要适当降低标准,对于特别偏远的地区可以“因地制标”,从而调动农村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培训。
2.联合教研:置身浓厚的研究氛围。
城区学校教师队伍庞大,其中不乏名师、学科带头人及优秀的青年教师,教研活动中既有“领头羊”,也有“活跃分子”,教研氛围浓厚,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均能不断地提升;而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少,更缺乏热衷教学研究的人,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地开展,或者流于形式。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尝试“联合教研”。所谓“联合教研”,有两种形式。一是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共同进行教研活动。这样,农村教师就可以融入城区学校浓厚的研究氛围之中,有利于迅速地提升农村学校教研质量,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能进入快车道。二是在县级教研部门的牵头下,农村学校联合开展教研活动。教研部门教研员、研训员介入,既有组织者、管理者,又有引领者。这种教研方式的优势在于能有针对性、有效地解决农村教研力量薄弱的问题。
3.搭建平台:增加成长的历练机会。
在各种竞赛、展示活动中,农村教师成了弱势群体。他们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展示活动的机会很少。偶尔有农村教师参加了比赛,也因理念落后、方法陈旧、无人指导等原因,很难胜出。在各种研讨交流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的都是专家、名师或来自名校青年教师的高见,很难看到来自基层农村学校教师的身影,更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因此,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展示、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农村教师应占一定的比例,或者为农村教师提供专门的竞赛活动。教育类的各种刊物,也应为农村教育、教学划出专门的版块,让农村教师有适合的业务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与阵地,从而推动农村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性地提升。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在他的“归因理论”中提出,行为者内在的因素,包括能力、动机、兴趣、爱好、意愿和努力程度等。如何调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反思。
1.名师引领:专业发展的方向标。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中,居于最高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其教育理想。如何让农村教师成为有教育理想的人?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请名师引领。
名师就是一面旗帜,是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专业发展的方向标。但是,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在偏远的村小)工作的教师,与名师之间相隔甚远,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是引导农村教师通过杂志、网络等了解名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学方法,感受名师的敬业精神;二是安排农村教师“走出去”,去办学质量一流的学校考察学习,去参加全国、省、市规模较大的教研活动,去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进修培训;三是将名师请到农村来,为农村教师上示范课,与农村教师进行交流,并给予指导;四是安排农村教师参与县域内的名师工作室,或与县域内的名师进行师徒结对,确保他们可以得到持续的指导。
2.海量阅读:专业发展的奠基石。
教师在专业上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夯实基础。读书可以健全教师的道德,提升教师的修养,增长教师的智慧。在农村工作的教师,远离喧嚣,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在茫茫的书海里,教师该如何选择目录呢?建议教师们重点阅读以下几类书:
一是读专业的书。每一本教育名著,都有一种成熟的教育思想,都会把我们带到新的教育高度。一个教师一生用心地读几本教育专业的书,并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一定会悄悄地改变。我们只有站在理论的高度俯视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的困惑才能从根本上找到答案。二是读经典的书。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教师只有大量地、有效地阅读国学经典,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实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三是读学生的书。教育立场首先就是儿童立场。教师只有大量阅读描写青少年生活的书籍,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才会觉得学生是多么可爱,才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只有读过学生读的书,才能引领学生去阅读,才能与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
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只有大量阅读的教师,才能不断地滋润自己,滋养学生。
3.教研情商: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教授提出了“情商理论”,突出情感的价值,认为情感对智力、人格的发展具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研情商,主要包括对教育、教学研究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挫折承受、情绪控制和人际关系等。一个教研情商高的教师,对教研活动积极主动,热情执着,业务能力提升较快。
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教研情商?一是要让教师领悟到专业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引领,要让农村教师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二是要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就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成功乃成功之母”,作为教育部门的领导,对农村教师要降低评价标准,不断地激励,他们就会感觉到“我能发展”。四是让教师明白专业发展可以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教师的地位、归属感、荣誉感等在文件中都有相应的政策。在政策引领下,一位专业不断发展的教师,将会享受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人生。
只有创造条件,使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具有不断前行的动力,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农村教师队伍迅速地成长起来,从而带动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城乡区域教育的均衡。
[1]海德.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2]马斯洛.马斯洛谈自我超越[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3]大卫·R.卡鲁索.情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