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勤,税毅冬,尹 玲,廖天南,王 果,代 来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透过在胫骨内侧适当的切锯与撑开骨缺口、人工骨填充与骨板骨钉固定,以纠正膝骨关节内翻的生物学轴线,减低内侧胫股骨关节面的压力,提供膝关节内侧磨损软骨的修复再生的环境[1]。年轻及局限于单间隙狭窄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胫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也有较大优势;以便将来可再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但术后患肢肿胀发生率高达90%~95%[3]。所以积极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文选取8例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处理肿胀,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5岁;双膝骨性关节炎4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3例,风湿性关节炎1例;高血压伴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
①确定高危人群,控制原发病、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建立护理评估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150/100 mmHg,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10.0 mmol/L。心脏病患者积极改善心功能,适当补液,改善血液黏稠度[4]。②讲解膝关节相关知识及关节发生疼痛的原因。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嘱其卧床休息,减少关节摩擦。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了解患者兴趣爱好,为其提供相关书籍或杂志,或播放其喜欢的音乐及电视剧,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遵医嘱口服或肌注止痛药。评价:患者对疼痛有正确的认识,诉疼痛减轻。③术前功能锻炼,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平均年龄65岁,对功能锻炼认识不足,所以术前强调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所以加强术前锻炼并积极有效的配合才能有效减轻术后肢体肿胀及发症的发生。
(1)疼痛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耐受程度,疼痛加剧时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利用疼痛笑脸评分,动态的掌握疼痛的规律,及时发现导致疼痛的原因。患肢冰敷,遵医嘱运用止痛药,抬高患肢并行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取舒适体位,予以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2)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严格床头交班,密切观察患肢的皮温,皮色,毛细血管充盈度,动脉搏动情况、疼痛,麻木情况,并详细记录。抬高患肢15~30°,听取患者对患肢疼痛麻木的倾诉,及时调整伤口敷料的松紧适度,调整患肢的体位。遵医嘱予以电针及肌注鼠神经因子治疗。指导患肢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加强营养。(3)预防深静脉血栓:严密观察肢体有无肿胀(最主要的症状,常为单侧),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胸痛、咳嗽、继发性呼吸困难,警惕肺栓塞(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饮食宜进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嘱患者自主进行功能锻炼[5]。(4)预防感染:观察伤口情况,及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并观察引流管、尿管、静脉留置针的情况。抬高患肢,指导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和伤口的愈合。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及泌尿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5)术后第2天测量患肢膝下5 cm和腿最肿胀处周径,并与健侧对比,及时汇报医生。(6)术后功能锻炼:保护手术膝关节,穿戴护膝。确定伤口部位清洁干燥。维持膝关节活动度(透过功能锻炼,以达到维持膝关节伸直与九十度屈曲的活动度)。减少小腿与膝的肿胀。提升股四头肌强度(在不承受全部体重的情况下)。避免静脉血液积聚。(7)术后第2天即开始用我科特色中药热熨包治疗,首先将热熨药在烤箱中加热到60~65℃然后装入10 cm×20 cm的布袋中。患者取仰卧位,将中药热熨包以患肢切口上下5 cm以下为熨烫治疗范围,幅度由小到大,2次/d。注意在热熨过程中要严防烫伤并加强对局部皮肤的观察,如进行功能锻炼,宜在锻炼后治疗。
本文8例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中,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7例(87.5%),1例术后第6天肢因突发急性心衰转心内科继续治疗,术后2个月回访,无深静脉血栓发生,好转出院。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肢体肿胀是多种原因造成,是术后常见症状。肿胀及时处理是一项细致而慎密的护理工作。实施护理时要求护士在制定护理措施对患者愿望、实际情况进行周到考虑。只有了解患者心理,护士掌握丰富专业知识,减轻了胫骨截骨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性,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住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