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EB病毒增值部位首先在口咽部上皮细胞,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病毒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参与循环后,导致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1]。主要临床症状为淋巴肿大、发热等,发病主要人群集中在3~5岁幼儿,且发病率较高,对小儿正常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积极治疗尤为重要。由此,本研究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探究其对小儿EB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来我院治疗EB病毒感染患儿16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为66∶24;平均年龄(3.77±1.02)岁,平均病程(4.77±0.97)d;对照组患男女比例为39∶39;平均年龄(3.69±1.57)岁,平均病程(4.97±0.18)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70003),4万Ukg/次,1天1次。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088)治疗,静脉滴注5 mg/次,1天2次,滴注时间持续1 h以上,两组疗程均为5 d。
(1)治疗有效率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体征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体征指标明显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体征指标无变化。(2)食欲减退、嗜睡、发热等症状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效40例、有效45例、无效5例,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疗效果: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13例,有效率83.33%,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统计学意义(χ2=5.39,P=0.020<0.05)。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食欲减退2例、嗜睡1例、发热1例,发生率4.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食欲减退5例、嗜睡6例,发生率14.1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69,P=0.030< 0.05)。
EB病毒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毒,通过攻击机体正常B细胞,建立隐形循环感染,导致正常细胞病变、异常与转化,引发疾病[3]。EB病毒引起的疾病发病缓慢且病情程度不一,但其影响多个机体系统与气管,形成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更昔洛韦是一种无环鸟嘌呤衍生类药物,在临床治疗较为常见,且水溶性较好,在人体可与借助病毒胸苷激酶催化作用,快速转化为活性三磷酸型[4],其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药用机理主要方面是:(1)与病毒DNA聚合酶受体进行结合发生反应,从而有效抑制其发挥作用,降低病毒细胞复制速度,加快细胞衰亡速度。(2)有研究显示[5],更昔洛韦能够对病毒细胞DNA产生直接药理作用,干扰细胞复制,且不会发生病毒耐药性等问题。(3)采用静脉注射更昔洛韦以后,因其较好的水溶性较容易被机体吸收,随各种机体循环或传播到达各项气管或系统,可有效分布在机体全身[6],局部用药浓度较高,可以顺利穿透身体各种屏障。(4)更昔洛韦其中的有效药用成分主要经肾脏进行排泄,且不会产生代谢滞留在肝内,没有肾毒性,用药后不会对肝酶系统造成伤害[7-9],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安全性较高,药理效果更理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4.1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时,使用更昔洛韦疗效显著,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少,能够有效帮助患儿健康成长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能够抑制病毒细胞复制速度,容易被机体吸收,毒副作用小,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更安全,有效提升患儿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