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雷
(太原师范学院 图书馆, 山西 晋中 030619)
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在联系其他各项业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献信息资源只有通过编目工作系统地提示、组织、宣传和推荐,才能以有序的信息流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实现其利用价值。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技术在高校日益普及,应用也日渐广泛和完善。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环境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编目工作服务内容日益丰富,这些都使图书馆编目工作从内容到方式、从生存到未来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1]
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需要依据一定的文献著录规则。但是面对一系列多样化的文献编目规则,从国际标准到功能需求,从著录总则到编目手册,从中文到西文条例等,各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著录与资源共享过程中,对编目规则的选择和著录标准的制定不尽相同。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有时多个编目机构的选择基于同一编目规则,但是在著录细则上却相去甚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著录细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编目机构对著录细则的不断修订,还会出现同一文献在不同时间的著录形式不一致的现象;从人的角度来看,编目员之间由于理解和认知程度的差异,对编目规则或细则的理解有所差异。面对这些实际问题,也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处理方式。所以,目前急需出台一套编目规则,它既可以详尽地包罗列举所有著录规则,又能够将编目实践工作中出现的所有特殊情况用最科学的方式加以描述和解决。
编目标准的修订工作是指,图书馆文献编目的标准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根据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编目标准进行相应的增删和改进。编目标准的修订工作,必须在标准化的格局中进行,才能达到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效果。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编目标准的修订方面存在着周期长、发布滞后、内容不匹配等问题,这无形中对用户的文献资源检索工作设置了障碍,降低了用户检索效率。[2]
文献编目数据套录是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普遍存在的一种方式,目前各个高校所套录的外来数据通常有三种来源:一是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数据;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CALIS的数据;三是书商随书附赠的编目数据。[3]上述套录来源的前两者虽是权威机构,但是它们的中文图书MARC数据著录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书商提供的数据在编目质量和水平上虽比不上权威机构,但因其数据的及时性,以及提供的数据达到与订购图书的高度统一,所以也被很多图书馆所采用。
文献数据套录来源不统一,套录标准不规范,标引分类号有的粗枝大叶,有的过于精细,而机读目录格式也出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情况,[1]这些都影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
在大数据环境下,现代图书馆馆藏成几何数增长,信息载体除纸质书刊形式外,数字化信息资源如电子图书、视听资料和网络资源等的采集也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单一的纸质文献分编已远不能表达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内涵,对各类电子资源甚至网络资源的编目加工为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增加了新的元素。如何对数量庞杂、流动性强的电子资源进行规范管理、有序组织、精准分编、整合利用、快速检索、完善体系,是编目人员乃至整个高校图书馆都应该积极面对、探索、尝试、创新的问题。
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完善离不开高素质的编目人员,他们不仅应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娴熟的电脑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编目人员中存在重形式缺内涵的现象,只注重MARC数据的著录形式,而在揭示文献内容或对文献的深层次描述方面有所欠缺;长期重复机械地完成数据套录、馆藏加载的劳动造成编目人员能力单一;图书馆不重视对编目人员多重业务能力培养,一些编目人员难以适应信息世界瞬息万变的大数据环境,缺少学科服务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难以充分发挥学科服务的职能。
传统的文献编目方式相对封闭分散,取而代之的是大数据时代的联机编目体系,既开放又联合。未来的书目数据资源应力求实现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网上联合编目,解放人力、节省物力。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应该从理论指导、规范标准、流程创新、业务外包、电子资源和馆员职能等方面进行建设和管理。
对于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标准工作方面的改进与完善,首先需加强理论层面的指导,如就文献编目标准化及相关问题,图书馆编目部门应定期向同行的学者和专家请教并适时进行研讨,从理论上为文献编目工作的标准化指导提供依据。
其次对于编目标准的修订工作应予以重视。在对编目标准进行修订的过程中既要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又要以编目标准的实用性为依托,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编目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宣传、推广和实践。[5]
缺乏理论指导的编目标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实践依托的编目标准又会沦为纸上谈兵。只有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会使编目标准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持久的价值。
对于文献编目的著录细则中出现的前后不一致和错误等问题,要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修订,并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数据库。在标准化前提下制定分类标引细则,使之符合规范化标准,在文献编目实践中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如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图书的分类,则须遵循分类一致性原则,以确保文献标引的有序性。在规范性套录编目的前提下,对不同主题的文献标引规范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予以合理的浮动范畴,以适应科学的综合化、整体化发展趋势。[1]
文献编目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编目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在网络化环境下,为使文献编目工作有效进行,应对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进行科学组织、有效整合,为高校图书馆开发和打造一套文献编目流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可以在不同环节安排相应的专职人员,为确保文献编目流程的良性运转进行监督和评估,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编目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的结果。[6]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拥有了从电子图书到电子期刊、从光盘数据到数据库甚至网络资源等的电子信息资源,[7]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快速高效地获取海量信息。但信息量过大而且杂乱无章,读者便难以快速锁定目标信息。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应加强对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通过对电子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的整合,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的网络资源编目数据。
对于电子资源的著录,高校图书馆可以将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ublin Core,简称DC)方式与MARC元数据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使之既具备DC的简单易查的特点,又涵盖MARC的格式标准、检索点多、描述完整、著录详尽的优势,以创新的思路和途径建设和完善电子资源编目数据。
编目业务外包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管理方式,既降低了成本、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读者满意度上升,并逐渐成为促进图书馆创新力和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方法。当然对编目外包工作的执行程序、加工标准、技术参数要求、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还应做好严格的把控。
1.制订编目加工标准
编目外包工作不应该因为负责承担外包的工作人员有流动性和各个高校编目加工要求的独特性而产生编目标准混乱的情况。为保证编目外包的数据质量,外包书商应参照各个高校图书馆或订购方提供的彰显各馆特色的加工标准和分编制度,严格按照加工细则,组织开展规范的文献加工工作。
2.遴选编目外包书商
高校图书馆必须在外包过程中科学地制定外包策略以规避风险。在招投标过程中应慎之又慎,要对外包书商的以下方面作深入了解:书商的市场开拓能力,它关系到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大小;书商的备货能力,它关系到其未来为客户提供货源的充足性、时效性和稳定性;书商编目数据的能力,它的强弱也很关键,他们提供的编目数据的准确性对图书馆未来工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书商的组织协调能力,关系到其售后服务和远程咨询等环节。对于书商上述能力的考察必须细致并要有如实详尽的报告数据,不能有半点虚假的成分。
订购方高校图书馆要对外包书商提供详细的技术参数要求,在对外包书商进行能力和业绩考量的前提下,仔细衡量其技术水平能否达到和完成外包业务的要求。
3.检验外包数据
高校图书馆得到书商提供的文献资料编目数据后,要由编目专业知识扎实且经验丰富的编目人员对其数据进行重点抽检,在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组织一一排查,一旦发现外包编目数据中的错误或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与外包人员沟通,及时修改,避免错误继续蔓延。高校图书馆的编目人员还要定期对外包数据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整理,在寻求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后为外包人员提供相关的编目细则补充材料。总之,要尽一切努力将错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力求不让一本加工不合格的书刊流入馆内。
随着高校图书馆进入信息时代,文献编目工作也不断得到扩展与提高,在稳中求进的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具备多元知识结构的多能型编目人才。新型编目人才除具备传统的编目人员工作职能外,还应承担起数据督检员、学科联络员、文献导读员的角色。
1.数据督检员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不仅逐步建立了特色资源库,而且打开了编目业务外包的途径。因此,编目人员的工作职能也不再仅仅停留在以往单一的分编范畴,而向一职多能的方向发展。编目人员不仅要具备外包数据检验的能力,还应拥有特色数据开发的能力,对于书目数据有较强的掌控力,逐步实现向数据督检员的职能扩展和角色过渡。
对于外包数据的检验,尽管书商在参照技术参数标准的前提下尽力提供日臻完善的服务,但是由于书商方面对工作数量的追求以及其编目人员的流动性等因素会造成其编目数据一定比例的差错,所以为确保编目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编目人员应该对编目数据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要在对照原书的情况下,对外包数据的所有字段逐一核对、精确校改。
2.学科联络员
随着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变到参考咨询和学科服务工作上以后,作为图书馆业务技术骨干的编目人员,应迅速实现从传统角色向学科联络员角色的过渡与转变。编目人员在长期从事文献编目加工的过程中,不仅在本职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由于直接或间接参与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深知馆藏书目的分类布局,并且对全校各个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布局以及分配比例都了然于心。因此,编目人员应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与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师建立联系,并使这种交流互动常态化,为用户及时寻求学术研究资料、提供前沿文献信息和学术动态、推荐最新的网络资源、推送最便捷的信息手段,真正履行好一个学科联络员的职责。
3.文献导读员
当图书馆被当作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时,图书馆员则承担了智慧和文明的传播者形象。因此,作为图书馆业务技术骨干的编目人员,更应当将人类智慧的结晶以条理清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并引导和帮助读者在浩渺无边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准确定位高效率地找到目标信息。根据读者的需求,指导读者将不同知识层面、不同载体或媒体的相关文献信息经过科学组合进行阅读、浏览、筛选。文献导读员是将知识结构、文献结构与用户结构搭建完美匹配的缔造者。[8]
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质量,就是要对其核心力量即文献编目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一方面,编目人员要端正态度,要认识到编目工作的重要性,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要自觉自愿地不断巩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加强对编目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编目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供标准化、人性化的图书资源检索便捷服务。[1]
[1] 王海.高校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创新战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4).
[2] 何国亮.浅论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8).
[3] 邵利勤.现代编目工作中数据套录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4(7).
[4] 吴蔚群.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及前景展望[J].图书馆学刊,2012(5).
[5] 陈克元.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新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6).
[6] 穆晓婷.我国五种常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编目子系统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 李雪梅,汤华,郑俭华.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变化与创新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2).
[8] 陈大辉.关于“文献族”导读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