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姝,唐嘉宁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学习需求的变化,一种新型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Learning)应运而生,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移动学习倡导和支持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实现知识学习的移动性和便捷性,强调以情境化的、共享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支持知识意义的建构,是一种个性化的、社会化的学习范式[1].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对远程教育泛在学习的更高层次要求,移动学习因其无法比拟的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与开发的焦点,相关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教学指导意义.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针对移动学习所下的定义是:以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多媒体技术、日趋完善成熟的国际互联网和无线移动网络为基础,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使用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无线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PAD、智能手机等)中的移动学习平台来实现互动式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师生间在教育、科技方面即时信息交流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2].
Clark Quinn从技术角度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通过利用IA(Intelligent Apparatus,智能设备)设备达到学习目的的数字化学习模式,这些IA智能设备涵盖Windows CE设备、数字蜂窝电话、Palms、笔记本电脑和PAD等[3].
Figueiredo与Chabra通过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流思想融合在一起,对移动学习作出了范围比较广、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定义.他们认为,移动学习就是通过使用移动智能设备,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远程教育学习模式[4].
笔者认为,移动学习其实就是E-learning(数字化学习)和移动通讯的完美结合,以互联网技术、超媒体技术以及移动计算技术为基础,通过对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的灵活应用,跨越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范式.自主性、移动性、超媒性和社会性是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远程教育所获得的教学效益是不容置疑的.但在远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比如:远程教育的技术基础是网络技术,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一般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或工作场所进行学习,而且大多参与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都是在职人员,其工作性质与远程学习时间冲突比较明显.经调查发现,超过40%的学习者经常会出现无法及时收看完整教学视频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远程学习的质量,而移动学习恰恰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移动学习所具有的灵活性不仅能够保证远程教育资源的即时获取,而且可以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与和完成学习活动,满足学习者的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上的弹性学习需求[5].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爆炸式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教育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客观反映,是现代学习者学习时间紧迫、工作流动性强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移动通讯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具有较强的弹性特征.
如今,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无时无刻不被飞速发展的移动通讯技术所影响.根据权威机关的统计,截止到2017年末,我们国家已经拥有超过13亿的移动通讯用户,其中仅手机网民就有6.1亿,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和各行各业无处不充斥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身影.在技术实现的便利性和易得性方面,现有的远程学习方式是远远无法跟移动学习相比的.现有的移动通讯设备为移动学习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条件保障,不用专门投资重复建设,就完全能够满足远程教育的应用和服务需求.通过广泛使用的移动通讯设备,学习者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各类移动终端,来满足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和需求.而且它的某些技术特性,例如:移动设备的内存、CPU处理主频、屏幕分辨率、多媒体效果等均不比电脑差,其操作性和便携性更是毋庸置疑的,为远程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当今社会,新的移动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开发的方向也不再是MP3、短视频、电子书等这些单一的制作形式,而是越来越多元化、情境化.如:微型视频、微课、慕课等.多元化、情境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开发移动学习软件的大趋势,将移动学习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师可以预先把某一学科的知识体系“碎片化”,将远程教学活动进行细化和分解,制作成精简的远程移动学习软件,便于学习者利用片段的、空余的时间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6].随着网络带宽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互联网几乎实现了全覆盖,上网费用越来越低,学习者使用移动通讯设备浏览学习网站,下载学习软件变得非常快速,易于获取.近年来,开发适用于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平台,已成为移动学习研究的主流.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指通过网络即时传递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信息.其中短信息、QQ、微信、飞信等是属于手机即时通讯的范畴.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可方便地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师生与服务器的通讯.以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为例,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以借助手机将问题通过微信发送至远程任课教师或者主讲教师的远程教学终端,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析后,即刻便可将结果回馈到学习者的微信终端上,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直接的学习模式,也是最能快速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而且,微信平台的表现形式比传统网络学习更丰富,这种通过微信来进行的学习可在用户间实现文字、语音乃至视频和动画的通讯,并且可以通过组建群组来实现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完成教学与学习活动.教师还可通过微信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随着4G移动通讯技术的推出和普及,面向浏览器的移动通讯技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广泛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在服务质量以及便捷性能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类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也日渐成熟,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元化,使得终身学习不再是一种奢求.移动学习借助于先进的网络资源平台,更加便捷高效地实现了实时连接浏览.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通讯设备,随时随地连接到互联网,自主访问各类学习网站,获取海量学习资源.这种基于移动通讯设备连接浏览的资源整合学习模式,是对短信息数据出现即时通讯间断现象时做出的重要补充,它可以使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具有选择性、自主性和延展性,学习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元,学习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有价值的学习信息,大大拓展了学习内容的精度与广度,为学习者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学习和优质学习提供可能.
当前,基于移动终端学习软件的交互性学习模式是校园面授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它是最现实可行的移动学习方式.这种基于学习软件的交互学习非常有效地补充了面授教育的不足.由于这种学习软件的界面设计优良,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学习步调微小且生动有趣,因此吸引了大量远程学习者参与到这种学习方式中来,通过动态的交互式学习,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一款非常实用的英语学习软件——百词斩,学习者将其下载安装到手机上,就可以随时随地打开,通过视、听、触摸、点击、跟读、对话等交互性的活动,立即投入到英语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境当中.而且,相比计算机而言,移动设备上的交互界面和
布局更加直观易读,操作更加简便高效,页面和字体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学习者意愿进行合理调整,满足移动用户在进行交互学习时的个性化需求.学习者可以通过划动和点击屏幕快速查看完整信息,当信息量过多时,还可通过客户端的学习菜单快速筛选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以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学习资源,保证学习者充分利用宝贵的零散时间,整合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生成性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提出的,是一种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指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由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自主构建学习活动的过程.网梯移动学习平台是基于生成性学习理念建立起来的,它基于Java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支持学习者使用掌上电脑和手机等产品(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在线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登录进入到网梯移动学习平台,除了可以在线选课、在线学习、提交作业,参加考试之外,学习者还可以在线上同老师、学习伙伴即时进行交流,实时查看课程安排和学业反馈情况,实时查看教师批阅的原作业样本和试卷样本,平台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并提供针对每一道失分题目所进行的知识点分析以及后续的强化练习,检测和答疑等.目前被中小学广泛使用的智学网就已经具备了上述多种功能和模块.在网梯移动学习平台上,学习者还可以随时随地下载所学课程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软件,通过反复观看,反复研究,达到真正理解和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和灌输,而是注重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过程性和生成性.网梯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对学校面授课程的一种简单复制,而是将面授课程归纳总结后,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概括和强化,可以作为远程教育面授课程的补充和升华,为学习者的认知成长和知识建构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一种生成性学习模式.
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增强以及移动学习平台的不断完善,移动学习一定会在现代远程教育产业中显露优势,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学习模式之一.移动学习不是万能的学习模式,它的出现是非替代性的,并不会取代现有的远程教育模式,而是会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方式的重要补充.目前,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的实践应用方面才刚刚起步,除了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更新之外,还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优化学习软件,研发更多有针对性的移动学习平台,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全面和精准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2]Mohamd Hassan Hassan,Jehad Al-Sadi.A New Mobile Learning Adaptation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obile Technologies,2009,3(4):4-7.
[3]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7-39.
[4]张菊芳.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5]李云飞,王敏娟,王加俊,等.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152-158.
[6]任捷怡.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