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致远中小学 刘利芳
笔者紧密结合学校进行课堂改革的契机,经过三年的探索尝试,初步构建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模式,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学生素质得到提高。具体来说,“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感悟标准,提纲导学。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深挖教材内涵,编制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编制导学提纲要特别注意选取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最为密切的基本知识点,通过最易于学生掌握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我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也参与其中,对学习有困难、缺乏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学生进行指导,以帮助他们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兴趣因情而生,思维因境而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与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人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的基础是分工,没有分工就不能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学习。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导演的角色,重在设疑、激思、点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归纳、勇于表现。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同桌讨论,可以前后交流,也可以分组辩论、相互启发,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四步,成果展示,点评提升。各小组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根据组内对探究问题的讨论情况,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最为普遍的是各小组派代表登台演讲,汇报本小组的探究成果。如果对发言人的观点持有异议,其他同学可以当场提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进行沟通。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点评,不仅是评判正误,给出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能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步,当堂练习,体验成功。在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形成性、检测性、巩固性的课堂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提高,让学生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转化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学生只有不断体验成功,才能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收获感,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