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人民医院 (辽宁 大连 116224)
内容提要: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肠套叠患儿15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150例研究样本中共出现132例单纯水肿将肠套叠患者以及18例坏死性肠套叠患者;6例小肠型肠套叠患者、22例结肠型肠套叠患者以及122例回盲型肠套叠患者;其中3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120例患者在X射线指导下采取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法。其中144例患者超声诊断正确,达到96.0%的符合率水平,出现6例误诊病例,误诊率为4.0%。结论:为小儿肠套叠患者提供超声诊断,可以达到无辐射、无创伤、迅速、简便以及高准确性等方面的要求,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对于相关的治疗工作的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儿肠套叠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为了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水平,改善患儿的疾病预后,医院机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依照患儿X射线透视、实验室检查、体征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诊断。然而,由于小儿在疾病症状表现方面不够典型,经常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交实验研究选取肠套叠患儿15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范围的150例患儿样本中,包含女性患儿43例,男性患儿107例,年龄3个月~6.5岁,病程1~48h,疾病症状表现主要为呕吐以及腹痛等,其中102例患儿存在果酱样血便症状,84例患儿存在腹部包块症状。
本次实验研究所采用的检测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辅以7.0~12.0MHz高频线阵探头与2.0~5.0MHz凸阵探头。护理人员调整患儿体位至平卧位,利用腹部凸阵探头全面扫查患儿腹部,看是否存在腹部包块以及肠管扩张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要仔细观察肠管蠕动以及腹腔积液等方面的现象。一旦发现疑似“同心圆”样肠管回声与包块,可以继续使用高频探头进行进一步的扫查,重点观察患儿肿块边界、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肠管的关系,操作人员同时也要对肠套叠内部以及周围的血液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对肠套叠套入部大小与肠套叠鞘部大小进行测量,通过超声PACS系统所相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存储。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150例研究样本中,120例患儿采用X射线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法,另外30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44例患儿症状结果与病理学认证相一致,达到96.0%的符合率,出现6例误诊病例,共出现4.0%的误诊。在经过病理诊断后,诊断结果中出现18例坏死病例以及132例单纯水肿病例;22例患者肠套叠类型为结肠型、122例患者肠套叠类型为回盲型,6例患者肠套叠类型为小肠型。肿块横截面积最大6.3cm×4.8cm,横截面积最小3.2cm×2.1cm。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患儿肠壁内存在棒状、点状血液信号,动静肪血液速度较低。36例患儿于两侧髂窝与盆腔位置探测到少量积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共计40例,其中2例肠梗阻与4例阑尾周周脓肿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不相符,判定为误诊。
肠套叠是一种典型的争腹症,2岁以下儿童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女性患儿较少,多发于男性患儿。引发该疾病的原因主要是肠道寄生虫、感染腹泻、包含改变等,然而深层次的发病机理目前临床医学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经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肠套叠疾病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肠道功能失调以及幼儿肠管解剖特点有关。肠套叠包含继发性肠套叠与原发性肠套叠两种,其中绝大多数以上肠套叠的幼儿患者为原发性肠套叠,在腹腔内很难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对于继发性肠套叠病变患儿来说,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以及肠壁病变等方面的问题,病变类型通常为憩室、血肿、肿瘤以及息肉等。多数患儿由于部分系膜或肠管将在肠胃蠕动的作用下被套入与之相邻的肠腔内,部分患者套叠方向与肠胃蠕动方向相逆,进而造成肠梗阻。在肠套叠疾病发病早期,所产生的肠梗阻多为单纯性肠梗阻,对于晚期患者来说,由于肠管供血存在问题,肠系膜血管受压,很可能会造成肠壁坏死、水肿以及淤血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引发绞窄性肠梗组,对于部分疾病症状比较严重的患儿,则可以会导致死亡。根据肠套叠的产生位置可以将该疾病具体分类为小肠型肠套叠、结肠型肠套叠以及回盲部型肠套叠三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回盲部型肠套叠,小肠型肠套叠最为少见。
小儿肠套叠起病相对来说比较迅速,疾病症状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发热、腹胀、呕吐、哭闹不安以及阵发性腹部绞痛等,在解诊条件下可能明显感受到患儿上腹位置硬块。通过X射线对患儿腹部位置进行观察,则可以发现肠阻塞现象。该疾病通过症状表现以及临床表现均可以进行判断,然而在患儿发病早期,由于该疾病在发病症状方面不够典型,幼儿患者年龄较小,患儿家属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很可以错误最佳治疗时机。若患儿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很可能出现肠管穿孔、肠管坏死等严重问题,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在为患儿提供超声检查的过程中,通过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小型靶环形包块,这种包块长度通常在4cm以内,包块直径在2.1cm以内,在套叠位置通常不存在明显的水肿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观察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操作人员需要立即将有关问题上报给主治医师,向主治医师介绍患儿当前疾病的复杂程度,对患儿各项其他方面的体征指标进行持续的观察,必要情况下需要随时做好进行超声检查的准备,避免临床医生因超声疑诊肠套叠就急诊灌肠复位或手术引起的过度治疗。经调查研究发现,为小儿肠套叠患者提供超声诊断,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对于相关的治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