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灌区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浅析

2018-01-29 03:23单良玉
中国水利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庄河市庄河信息化

单良玉

(辽宁省庄河市河道管理处,116400,庄河)

在科技飞速发展和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对促进灌区建设发展、科学管理、农业提质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水价改革、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灌区水利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信息化建设成为灌区建设发展的技术支撑和首要任务。

一、庄河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庄河灌区是辽宁省大型灌区之一,位于大连庄河市中南部丘陵平原区,由朱隈、英那河、转角楼和永记4个子灌区组成,是由3座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0座小型水库、19座塘坝、49座引水工程、16座提灌站以及328眼独立机电井组成的多水源大型灌区。2016年以来,庄河灌区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灌区共有灌溉水利用系数量测设备1套、智能测流计量系统21套,其余网络系统、操作平台、视频监控及自动化控制建设等尚未起步。概括来说,庄河灌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标准偏低。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

1999—2013年,在中央、大连和庄河三级财政鼎力支持下,庄河灌区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共衬砌改造干渠长度173.798 km(干渠配套率达到85.6%),改造渠系建筑物404座,改善水田灌溉面积13.56万亩(1亩=1/15 hm2,下同),为灌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庄河灌区成立时间较晚,2013年以前的资金投入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才开始逐步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加上灌区投资渠道单一、上级财政投资减少及地方财政资金吃紧,用于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而前期灌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又不同步,致使灌区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

2.建设人才缺乏

人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庄河灌区在编工作人员数量充足,但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既具备水利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鉴于水利信息化建设内容的广泛性和专业性,致使许多信息化产品和设备不敢上马;二是人员结构失衡,绝大部分为基础工作人员,高精尖和技术管理应用人才较为缺乏,这种人员结构既不利于工作效率发挥,也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科技创新和引领;三是人才培养滞后,培养模式不合理,缺乏对决策者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系统培训,更缺乏与兄弟单位的业务合作交流,导致信息化知识零散、不成体系。

3.自然因素影响

2014—2016年,庄河地区降水量较以往减少近50%,朱隈、英那河和转角楼3座大(2)型水库蓄水量不到总库容的一半,永记水库(中型水库)和其他小型水库、塘坝的水位几乎降至死水位,引水工程和提灌工程因水量不足而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绝大多数独立机电井因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干涸。为保证庄河市和大连市城市生活用水,朱隈、英那河和转角楼3座大(2)型水库连续3年停供农业用水,永记水库等其他蓄、引、提工程只能靠天然降雨的蓄水量对灌区部分水田进行无保证率的灌溉。3年自然干旱致使灌区水资源总量严重匮乏,灌区工作重点全部转移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灌区节水改造建设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灌区信息化建设对策与建议

1.科学规划,严格把关

为有效保障庄河灌区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应结合灌区实际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早编制完成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分别从宏观和实际上加强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必须因地制宜,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主要建设内容、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运行管理、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和实施方案为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和可操作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多措并举,加大投入

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格局,确保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大连市财政在支农方面的专项资金,保证项目建设;二是借助庄河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的东风,积极采用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灌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三是建立有效的资金落实保障机制,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倾斜力度,平衡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例,使灌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同步。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近年,随着大连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灌区农业可用水量在逐渐减少,农业用水计量、水费收缴和水价改革问题迫在眉睫。因此,灌区信息化建设应以计量准确、提高透明度和减轻农民负担为目标,采取“四步走”战略。一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由灌区管理局与庄河市管理中心组成的一级互联网络,以及由灌区管理局与渠系水量监测点组成的二级数据采集网络,水量监测点通过GPRS网络与灌区管理局申请的专网实现互联与数据传输;二是平台建设,设立灌区管理中心、庄河市管理中心二级平台,灌区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监控操作平台,实现与测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市管理中心主要通过网络在设定权限内实现应用系统的访问,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智能测流计量系统建设,除现有设备外,在骨干渠道(流量1 m3/s以上)分水口和主要水工建筑物上均布设量测设备,同时合理选择试点布设灌溉水利用系数量测设备;四是视频监控及自动化控制等建设,可根据实际需要,以方便管理和使用为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4.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针对灌区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加大对决策者和现有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采用高校学习深造、参加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和聘请知名专家实地授课等多种方式,培养出信息化建设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水利专业和计算机等其他专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团队作战、通力合作、弥补不足,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实现效率最大化;三是加强继续再教育,所有信息化从业人员包括决策者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有利于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和新方法,更有利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四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建设体制,兼顾外部人才引进战略,实行科学的人才考评政策,坚持精神嘉奖和物质嘉奖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形成“对内有保障,对外有吸引”的人才建设体制,力争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5.科学管理,注重实效

科学管理是灌区建设发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保障信息化发挥实效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制定清晰、严谨、科学、规范的系统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符合地区实际的科学管理体系,保证系统长效运行;二是要层层落实责任,规范管理职责,做到每一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使用管护,形成“谁使用、谁损坏、谁负责”的责任体制。大部分信息化设备均安装在荒郊野外,易遭到风雨雷电等自然因素的损坏,更容易被偷盗,因此责任的落实可有效解决设备的损毁和被盗等问题,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三是明确“设备是用的,不是用来看的”,彻底摒弃传统的“重建轻管”的思想,切实保证信息化建设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1]刘岩松,单良玉.浅析庄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1).

[2]李铮,何勇军,范光亚,吴秀会.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水利信息化,2017(3).

[3]朱振晓.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15,23(5).

[4]汤明玉,马巨革.浅谈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华北国土资源,2015(1).

猜你喜欢
庄河市庄河信息化
祝贺与期待
全国首家“海上盒马村”落户庄河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美丽乡村背景下庄河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完善农机监理工作?护航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庄河天门山第二届冰雪节
西安至南阳段增建二线的古庄河大桥初步设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