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以苏少版《美术》第14册第6课“线的魅力”为例

2018-01-29 00:24■杭
初中生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案研究性美术

■杭 燕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的关键。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尝试将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探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与过程,下面以苏少版《美术》第14册第6课“线的魅力”为例,比较A和B两个教案的优缺点。

一、美术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策略

1.重视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借用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教案A..

教师:今天老师想跟同学们做个互动的小游戏,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造型,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这些造型会让你们想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线条构成的造型。)看看哪些同学联想得最快,联想到的最多。(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想象力很丰富。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多少事物由线条构成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生活中处处都有线的存在,但这些线都是存在于具体的形象中,我们要把这些线都提取出来,也就是用线把具体的形象概括出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线的世界,一起感受线的魅力。

教案B..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歌、唱歌吧?今天的美术课,我来扮演一下音乐老师,让同学们先听两段音乐。(教师打开windows media play软件分别播放《青花瓷》和《出埃及记》两首节奏风格迥异的音乐,注意使用播放器中的波形显示。)

教师:请同学说说听完音乐之后的感受。(学生回答略。)

教师:周杰伦的《青花瓷》曲风悠扬,韵味十足,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条柔和平稳的曲线;第二首钢琴曲叫《出埃及记》,节奏激昂,波动大的曲折的线条更能表现它的强烈节奏。通过这两首音乐,我们体验到了线可以表达音乐,表现人内心的感受,真是魅力无穷。

教案A:用游戏导入新课,表面上看是以游戏或活动来调动学生,但其本质仍是由教师画“线”,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

教案B:美术课堂上采用音乐、导入新课,有新意。虽然学生听音乐时看到的波形是软件自动导出的,但此过程中教师并未参与,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受到他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究,进而寻找答案,此时学生对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和线的关系必定是印象深刻的。

新课导入作为每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其作用不容小觑。教案B的新课导入环节本质上是美术课与音乐课元素、信息技术课元素(windows media play播放器的使用)和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法)相整合的产物,这种包含各学科元素的内容丰富的情景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课堂学习的兴趣。

2.课堂分组活动作为常态模式,活动设计遵循心理学认知过程原理。

教案A..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线的形态,线可以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形态——直线,曲线。(学生观看PPT,教师演示直线一类的事物和曲线一类的事物。)

教师:直线又可以按照线的位置、方向不同分为——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折线。曲线又可分为——螺旋线,弧线,波浪线以及不规则的曲线。

教案B..

教师:大家平时如果留心观察生活中和自然界的事物,就一定可以发现线是无处不在的。请大家看图片,你能找到线吗?请把你的感受画下来。(教师PPT展示,隐含的线并未分类。)

水平的线:地平线、平静的湖面(开阔、平静);垂直的线:树、古典教堂(高耸、庄严);倾斜的线:滑梯、桥拉索(向上、向下、飞跃);曲线:海浪、楼梯、蛇(动感、旋转);射线:阳光、激光、冲浪运动(方向、前进)。(学生画图过程略。)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2位同学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图片和自己画的图结合起来,想一想“线”有哪些类型?(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让我们总结一下。(此时介绍具体分类。)

教案A:教师把直线和曲线两个类型告诉了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分析的过程,然后把直线和曲线包括哪些线条以讲述法介绍给学生,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

教案B:教师只展示图片,提示图中有“线”,把自主学习、发现“线”的权利给了学生,并且实现了美术课堂活动,即要求学生尝试把感受画下来,按小组让学生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最后在学生经历观察、绘图和再观察之后,让学生思考对“线”进行分类。

教案B的设计亮点之一是借助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模式,并运用了研究性学习评价原则中的多元化原则,让学生自评绘制的图画,同时结合互评,选出学生佳作进行展示。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更多地强调探究,而不是给予;强调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活动环节中观察、绘图、再观察(评价和展示)和思考即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对各环节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依赖学生的活动动作。教案B的另一个亮点是活动步骤的各个环节的设计符合心理学原理。学生自己观察图片中的各种“线”,然后动手绘图逐步认识“线”这一事物,并产生对线的记忆,经过再观察(评价和展示)环节,最后对“线”的分类进行判断和思考,完成思维建立过程。

3.充分的教学设计是整合的基础,整合始终关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教案A..

教师:中国画的线尤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欣赏《朝元图》和《水浒叶子》的线造型,分析两者的笔法有何不同?各有何艺术魅力?

(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总结并示范临摹作品的局部。)

教师:欣赏《五牛图》,请同学们分析画家是怎样用线来表现牛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线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上起了哪些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示范演示线描绘画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从观察分析入手,尝试用线描的方法选择临摹《五牛图》中的任意一头牛,或尝试用线描的方法画一位同学或老师。

(学生绘图过程略,展示作品。)

(自评:评价作品构思和特色;互评:评价其他同学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教师从创意、构图、效果特别是线条等方面点评,鼓励学生。)

教案B..

教师:自古以来,线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语言之一。同时中国画的线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下面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线条魅力。(PPT课件展示《朝元图》,陈洪绶的《水浒叶子》以及韩滉的《五牛图》。)

教师:欣赏完名家的作品,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临摹《朝元图》或《五牛图》中的任意一个人物或动物,注意线条的不同表现。可用铅笔起稿,再用钢笔或毛笔勾线。(教师示范临摹作品的局部。)

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同一组的学生从同一幅图中选择临摹的对象,画完之后从同组作品中挑选并拼接组合成一幅图,看哪一组最后拼接、组合的作品与原图相似度最高!

(学生绘图、拼接、展示最终作品略。)

(评价原则: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教案B同样借助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模式,与前一个活动不同。本活动中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的同时要注意同组其他成员的情况,真实地体验“合作”,并且需要及时与其他组员沟通,以便调整自己的作品,使得小组最终的合作作品质量更高。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落实到中学、小学的各学科教学中。在美术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提出课题,确定可操作的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计划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总结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与问题。经过这五个步骤,才能顺利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

二、整合探究的几点反思

1.整合借鉴研究性学习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

美术应与其他学科联姻,借鉴其他学科,走向综合,美术教育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分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美术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结合,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减少长时间的固定模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解放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重树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新课标中特别设置的“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就是强调美术学习过程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现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2.教师以“不教”为目标,把机会留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就是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就要让学生的手和脑联动起来,有真实的体验才能收获真知。

如前文所述,新课导入中借用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创设情境,听音乐的同时观察播放器的波形,把观察和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提示展示的图片中有“线”,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画线的过程中,区别各种线,把发现和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承担“集体任务”,自己的作品不仅代表自身水平,而且事关小组合作的最终作品的质量,把协作、沟通的机会也留给学生。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深入研究。事实上,如果不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就谈不上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案研究性美术
《触摸春天》教案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立定跳远》教案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