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峰
摘 要 教师始终将有效性教学作为关键目标,传统教学难以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学习,只是表面理解知识,缺少实践操作精神。综合分析,迫切需要提升教学效果。我国在近几年来正在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本文针对新课改的高中地理学科,指出这门学科的教学现状,并提出科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008-01
地理这门学科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地球表面环境知识,更为直接地展示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象。作为有效培养学生地理素质的关键工具,为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教学水平。目前,这门科学在教学中出现不少问题,明显不符合新课标标注,过度轻视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迫切需要对其有效性深刻探索。
一、教学现状
(一)无法充分认识学科实质
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无法充分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的实质要求,导致对其理解过程中产生偏差,认为其类似于传统灌输式教学,因此始终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利用相应的激励方法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无法贯彻执行新理念
基于教学情况分析,相应指导思想表现出落后性。虽然教师初步了解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始终存在理念和实践分离的现象,尚未有效实施教学方法。由于存在较大的考学压力,依然有大量教师习惯使用高压式传统教学方法迫使学生被动学习,打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有效策略
(一)设计情境,吸引注意。学生通过情境可以更加真实的理解地理知识,从而对其现象成因全面把握。教师在设计情境过程中应突出生活化特点,使学生更加主動地解决问题,强化他们更为感性的理解知识。比如在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课程时,教师引导学生亲自计算,设计能够调节角度的热水器。在分析地球自转影响水平运动时,向学生展示长江入海口的位置图,有利于学生对未来崇明岛发展形势准确判断。在分析季风知识时,可以解释日本核电站的污染物为何不会向中国飘散。这样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不仅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应用,开拓学生眼界,与新课标要求相符。
(二)科学引入地理实验。教学应将生活经验引入到地理实验中去。比如在讲解地球和地图时,教师参考学生切西瓜的生活经验,将其引入教学中,进一步为课堂平添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若适当加入一部分趣味性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探究兴趣。比如对热力环流规律整体分析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教师将门留出一个缝隙,让学生打着火机,并且放置在上下部分,对火苗方向认真观察。大家可以发现上部分的火机向外形成火苗,下部分的火机向内形成火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并作图,在生动的实验教学中完成了教学。
再如在讲解气旋和反气旋时,还可以在实验中利用两个气球,向气球之间吹气令其迅速接近。经过分析这一现象找出其原因是快速上升中间空间,降低气压。在讲解三类岩石时,教师可以准备几种岩石实物供学生辨别。
(三)建立激励制度。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操作能力,要想充分表现这一特点,应科学建立激励制度,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设计情境、融合生活因素、辅助多媒体等方式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动力。比如在“环境保护”中,教师可以在实际气候问题中引入影片《后天》,虚实结合,一定程度冲击了学生的视觉感受,有利于他们彻底了解保护环境的实际价值,从而更加全面的开展学习。
(四)科学利用教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本学科的目标、性质和内容,提出教学评估,彰显学生在各个环节应达到的相应要求,是编写评估教材的基本根据。因此,教师应高度理解课标把握教材深度。比如,“人口的迁移”中,解读课标过程如下:第一,准确分解标准,明确学习理解能力;第二,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和过程,通过对比国内外人口迁移概念,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人口在对应时期发生迁移的特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第三,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交流活动内容。即要求学生按照实际地区迁移人口的特点,阐述本地区迁移的实际原因和影响;第四,细化标准,掌握人口迁移的基本含义,解释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可以解释迁移的关键原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仔细分析课表,对教材整体研究,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合理定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才可以达到教学真正目标。
三、结束语
地理科目在高中阶段是关键时期,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新课改将学生作为核心,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的和谐发展。贯彻执行新课改要求,构建完善的逻辑教学结构。主体发展能力是影响社会平衡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价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人才作为知识竞争的关键,迫切要教师建立现代化教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展学习,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6(2):89-92.
[2]字学勤.怎样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果[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