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东北灾荒的社会危害

2018-01-28 23:32王虹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灾荒水灾灾民

王虹波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也是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变异造成的,它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灾荒。自然力的无法抗拒性使灾荒也无法避免,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主要是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以气象灾害为主,尤其东北地处我国最东部,山区较多,自然地理环境属于偏寒地带,除了常发生的水旱灾害外,还有霜冻、冷害等发生,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主观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加剧了灾害的频发,近代以来国内外战争频发,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多人为的破坏。列强对中国资源的开发破坏了东北自然生态环境,滥砍盗伐现象十分严重,使东北地区各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除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外,民初东北生物灾害发生较多,近代战乱和社会卫生环境的落后,造成东北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极高,瘟疫肆虐流行,是东北众灾害中危害较重的。本文重点考察民国初年东北灾荒给东北社会带来的各种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口的戕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的破坏及社会秩序失控等方面。

一、民初东北灾荒对人口的影响

自然力的变异超过了人类的承受能力,就造成了对人类的灾难,灾害对人类最直接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对生命的戕害。灾害本身的突发性和破坏性造成了人口大量的非正常死亡,是影响各地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口死亡率约为千分之二十五至二十六,即平均每年每千人中约死二十五人至二十六人。除印度外,这实是世界各国最高的死亡率。其中灾荒就是这种高死亡率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1]民国初年,由于战乱频繁,社会整体抵抗灾害的能力下降,使得每灾必荒既成事实。从东北灾害文献记载中可见一斑,民国时期政局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加之灾害的侵害,天灾人祸使这个积贫积弱的社会生产停滞,对原本处于极贫生活水平线的人们更是举步维艰,人口损失惨重,这一时期因灾死亡的人口超过了以前各时期。

水灾是众灾之首,对人口的戕害比较严重。气象灾害在东北发生率较高,其中水旱灾最频繁,受天气影响较大。水灾多发在夏季霪雨天气,暴雨积水,洪灾泛滥,大水无情,来势凶猛,危害极大,死亡人口较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民初几次大水灾为例,水灾之惨烈让人束手无策。1915年,辽宁铁岭因遭水灾人口死亡严重,“西南徐家湖一带被水灾,罹害者四十二屯两千六百三十一户。”[2]这次水灾波及地域之广,受灾人口之多甚为罕见。1923年也是民初比较严重的一次大水灾,死亡人口甚巨。“9月松花江泛滥,江沿岸淹死3000余人。”[3]253。 洪水之猛烈,无法实施救援,人口死亡数量惊人。1930年8月,“阴云密布,大雨如注,北乡四堡子,河水大涨,亦冲去乡民一百七十三名,沿河行人断绝,情形极惨云。”[4]此惨景让人触目惊心,人们沉浸在水灾的悲痛和惊恐中。同年,最严重的辽西大水灾,各县遭受特大洪水,死亡人数甚巨。据资料记载:“西起绥中、锦县、盘山,东迄新民、辽中、台安,长六七百里,宽二三百里,一片汪洋,淹死万余人,被水围困无食无衣的难民不下四五十万人。”[5]287水灾对人口的戕害最严重,伤亡人口较多,也是造成各地人口数量锐减的主要因素。著名灾荒史专家邓拓指出:“盖农村人口在灾荒之后既以锐减,则耕种农田之劳动力,自无所从出,纵有田地可耕,而力不可及,亦唯有任其荒芜……”[6]175灾荒不仅对当下人们的生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且之后的生产生活也是限于百业待兴的贫困窘境。

瘟疫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是造成人口死亡率比较高的又一大灾害。属于生物灾害种类,对人口杀伤力极强,是骇人听闻的生命杀手。民初瘟疫频发,流行病种类繁多。由于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患病者九死一生,死亡率较高。1914年,“讷河县内传染病大流行,计发生霍乱、赤痢、斑疹伤寒、天花病患者465人,死亡201人。”[7]13同年,伊春“铁山包辖境内发生鼠疫,死亡 618 人。”[8]121919 年辽宁各地疫情比较严重,西丰出现了瘟疫,“据防疫所调查之统计,城内因疫而死者已有五百余人,至乡间疫死之数尚未调查确切,现该所正急力调查以备报告县署云。”[9]同年,吉林榆树“发生虎列拉,死亡一千一百余人,至六月末日终息。”[10]781921 年,哈尔滨“因鼠疫流行,哈市各学校延期开学,各戏园停演,车站控制售票,严格检查。至本月哈埠染病者已达1003人,死亡734人。”[11]57可通过资料整理见民初东北各地瘟疫肆虐横行,患病过程煎熬难耐,吞噬生命,对人体残害性较大,受害者众多。患病地区广泛,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而且,瘟疫也如洪水猛兽般剧烈,一旦染病加之当时医疗防疫环境的落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们几乎九死一生。可以看出瘟疫也是当时导致人口数量剧变的主要因素。

灾荒带来农村人口流移现象十分严重。民国初年,灾情严重,政府实难普救,灾民为了求生到他省觅食现象不胜枚举,其中水旱灾所带来的人口流动比较多。水灾使人们居无定所,流移失散。1915年东北灾情严重,水灾侵害地区众多,人们财产损失惨重,政府赈济如杯水车薪,不能普济灾民。一些少壮灾民都抢往他省就食,背井离乡,只剩下老弱病残者在家中坐以待毙。本年汤原县“水灾颇甚,各户逃亡流徙者约三分之一。”[12]牛庄水灾也很重,“被灾村民无柴无米者来城乞讨,充塞街市,观其景说之凄凉。”[13]1917年春,朝阳县“民食缺乏以达极点,贫民老幼转徙赴东省谋生者络绎不绝。”[14]131930 年也是大灾之年,“大安县大旱,农户纷纷弃地迁徙,万余垧耕地荒芜。”[15]1721931年,通化发生水、旱、雹灾,“农作物大减产,饥民四处逃荒。”[16]1037民初社会的贫困,人们生活物质匮乏,加之灾害的损失造成人们已经无任何购买能力。灾后物资的奇缺,致使物价上涨,灾民无法维持生计,生产资料的破坏也没有维持再生产的能力。只能另谋生路,流离失所,四处奔走求食维生,人口流移现象十分频繁。

二、民初东北灾荒对社会生产的破坏

灾荒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影响。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主要最积极的因素,是创造生活物质财富的主力军。灾害对劳动力的戕害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严重不足,缺乏基本生活物资而饿死、冻死的人口不计其数,还有瘟疫、疾病也夺去了很多生命。没有劳动者,大量的生产无法进行,生产资料无人使用,社会生产只能处于停滞的状态。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劳动力是决定农业生产的主要要素之一,直接影响农业的收成。灾后无食带来的人口流移,也使社会劳动力人口急剧锐减。侥幸生存下来的壮丁大都也是为了觅食而流亡四方。灾后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化,尤其水灾使人们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冲刷一空,为了活命只能放弃故土。旱灾也是让人饥饿难耐,为了活命糊口,迫使劳动力流移,没有从事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能力。灾后维持基本生存都很艰难,没有籽种用来投入农业生产,很多田地无人耕种,撂荒现象十分严重,农业收成大大降低。1930年辽西大水淹死万余人,灾民达四五十万人。据当时辽宁省政府向民国政府上报:“6个灾县荒芜的土地占平地面积的39.53%。”[17]287农业的衰败导致社会经济的枯竭,致使各种生产趋于停滞,造成了社会的总贫困。

灾害恶化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灾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遭到空前的破坏。灾后出现了土地荒芜,赤地千里的惨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森林植被遭到侵蚀,田野被冲刷过后土地沙化现象十分严重,灾后生产条件极度恶化。灾民没有更多的修复实力,很多土地甚至几年不能恢复耕种能力,使耕地面积锐减。1912年洮南地区水灾,“7月中旬,洮儿河涨大水,洮南第三、五区受淹,耕地受害3000余垧。”[15]36受灾地区几乎秋收无望。同年,正值金秋收获时节,通河县发生霜灾,“连续阴雨,十月又早霜,全县有6000多垧庄稼受灾。”[18]60受灾地亩之多,损失之重,实为罕见,使本应该收仓的粮食被突如其来的天灾毁于一旦。1913年,安东县“海水暴涨,淹地共一千零三十八亩八分,盐卤不堪耕种。”[19]70海水对土地的侵蚀十分严重,导致大量农田无法耕种。同年,彰武县先后遭受严重的旱灾和雹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西南、西北两乡旱雹成灾,地亩109村屯,被旱被雹97644亩。”[20]37受灾地区之广,被灾田亩之多实为罕见。1915年水灾最重,各地农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锦西二、三区所属女儿河小凌河两岸,因夏秋之交雨水过多,先后被冲刷地段计有3400余亩,其亩中不堪耕种之地有2522亩。”[20]77水灾过后对农田的破坏极为严重,土质土壤碱性化和沙化,侵蚀严重之地寸草不生,如同沙漠,土地板结。土质条件的恶化,使农田长期不能耕作,荒地面积不断增加。1930年辽西水灾,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各县土地受损较重。其中新民被灾地亩最多,达到了八十万亩,“一四五区灾水过后尽成白沙,不堪再种,生计断绝,尤为惨痛。”[21]尤其是水旱雹灾对农田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弱化了土质,使耕地面积大大缩减,农业大量减产歉收,严重影响了灾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能力。

灾害破坏了生产工具。大水无情地冲走了很多耕畜和农具,造成生产资料不同程度的破损。有时为了生存,幸免的农具牲畜也被忍痛变卖典当成了急救的口粮。东北处于偏寒地带,除常见多发的水旱疫灾之外,低温冷害和霜灾在东北发生率较高,是影响收成的主要灾害性天气。1912年东北三省是重灾害年,发生灾害种类较多,对农作物损坏较大。黑龙江拜泉县发生了低温冷害,“风雨飘摇异常寒冷,全境冻死骡马四千余匹。”[22]14该县损失惨重,大牲畜都被冻死,可见寒流十分严重,危害较大。1915年水灾严重,珲春“霪雨飓风大水,禾稼被冲,居民与牲畜被淹没,损失甚重。”[23]1191917年,辽源县境内“西辽河漫堤决口,淹没良田21132.7公顷,淹死16人,死亡牲畜824头,冲倒民房6720间,受灾7789户。”[24]13261923年,蛟河“大雨整整降了四天三夜,平地水深三尺,几十个村屯被水淹,倒塌房屋700多间,淹没冲毁耕地5600余公顷,淹死牲畜130多头。”[25]92灾害中耕畜的死亡、农具的散失,使农业生产的规模不断缩小。尤其是多发的水灾、旱灾、雹灾等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影响很大。人畜被戕害,土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受损严重,最终导致了粮食的大幅度减产和绝收,社会生产濒临瘫痪的边缘。灾荒造成的大量财产损失,给当时衰败的农业经济以致命的打击。

三、民初东北灾荒对社会生活的危害

民初东北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不仅使人们没有从事社会再生产的能力。同时,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水灾对人们带来的威胁最大,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大水冲塌了人们的房屋,灾民流离失所,受灾情景惨不忍睹。1912年,安东县“因暴雨江水涨发,调查东乡冲倒民房窝铺五百十五间。”[26]1914 年,青冈县“八月三日,呼兰河水猛然涨发,苗草尽淹,家俱粮米顺水飘扬,房屋倒塌,民等无食糊口,无处棲身,流离失所,民不聊生。”[27]1917年,昌图县“霪雨如注,辽河泛滥,沿河一带尽成泽国,平地水深三四尺不等,田禾淹没十之八九,居民房屋被冲塌数百间,实为数年未有之奇灾。”[28]1924年,宾县“马蛇子河水溢出,冲泡倒塌房屋1200余间,淹死150余人。泉眼河、三岔河等地大雨成灾,浸泡农田2.3万亩。”[29]861930年辽西大水灾,各地区房屋冲塌无数,人们流离失所。其中新民、台安、黑山、辽中等地房屋受损情况十分严重。

灾荒打击下的民生苦不堪言。灾荒之年,能幸存下来的人们生活维艰。东北地处偏寒地带,农作物一年一熟,决定了粮食产量本身就少。尤其是在春种夏长秋收的季节发生灾害,无疑是雪上加霜。大灾过后,农业收成大减甚至绝收,所以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为了生存,人们一般只好以野果、野菜乃至草叶、草根、树皮等为食,寻找一切代食品来充饥果腹,暂且苟活。如1914年,铁岭“城东南当铺屯一带皆系山地石田,今夏亢旱已甚,未能播种,民食堪虑。日昨该处十一屯乡民公举代表来城报灾,并求赈抚,闻又食野菜之处甚多云”。[30]1915年,巴彦地区灾象凄惨,民食维艰,“春雪夏雨秋风造成巨灾,人民流离失所,挨饿受冻,……遍地冰雪,觅草根木实,亦不可得。断炊人数万余口。”[31]1171917年,奉天“田禾枯槁,秋收难忘。虽经各界虔诚祈雨,无奈天不眷佑,闻日来乡间富厚人家尚有食粟,若仅持数亩之田,供给生活者,大有每日不得一饱之势,或得一饱,其所食之物亦甚难堪,兹将最近乡民之程度,就见闻所及分列如下:(甲)米槺(乙)田野草(丙)秫秸叶(丁)嫩树皮。其他能度生命之各种食物,亦复不少。”[32]人们把草根挖净,树皮扒光,又吃一些石面粉和观音土。这些能充饥的代食品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多隐患和威胁,都是不易消化、有些还是有毒的,不仅导致营养不良,有些人还腹胀而死。所以,灾荒也导致人们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

灾后物质极度匮乏,导致物价上涨,米薪昂贵,加之一些奸商趁机囤积,哄抬物价,灾民根本无力购买昂贵的生活物资,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由于各种灾害的侵蚀,使农作物受灾严重,不仅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1915年,德惠“入夏以来,雨水过多,各乡禾稼多受损伤。故近数日来,各集镇小米每斗由七吊涨至九吊有奇,秫米皆由十二吊涨至十六吊左右,至于各地粮草亦无不月见昂贵云。”[33]同年,辽阳“米价每斗涨至壹元五角有奇,有中人产者,时有入不敷出之慨,操有斯民之责者,应亟设法平粜也。”[34]1916年,双城“霪雨为灾,地亩歉收,各邑粮价异常飞涨。小米由十吊涨至十五吊又至十九吊,刻下又复暴涨,每斗小米竟涨至二十六吊。无怪人民为穷困而自寻短见也。”[35]1917年,孙家台“自春于兹天气干旱,乃粳米由一元九角提至二元二角,秫米以前八角现竟涨至一元,如再不雨,其民食前途不堪设想矣。”[36]1926年,铁岭“现战事未停,旱象不止,商家居奇,粳米十六元,白面十八元一袋。”[37]同年,本溪久旱不雨,“各种粮行暴涨。秫米每斗五元涨至六元、小米每斗六元五六涨至七元三四、黄豆每斗六元七八涨至七元八、苞米面每斤奉票一毛二三涨至一毛八九。一般小民之生活困苦矣!”[38]饥荒加剧贫困,使人们无力从事再生产,导致人们购买力降低,各地物价的飞涨,比平时丰年的粮价还要高出很多,灾民只能望粮兴叹,残酷的现实把灾民推向了死亡的边缘。贫困化程度也大大加深,使整个社会御灾能力低下。

四、民初东北灾荒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灾荒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生活秩序,生存物质的极度匮乏,使灾民生活无着。迫于生计,赈济的不足使灾民群起抢粮、聚众乞食吃大户等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殷实的大户和囤积居齐的富户便成为抢夺的首选目标。1915年,牡丹江春发生严重干旱,继之,出现虫灾、雹灾,秋季又遭水灾。“这一荒年,造成灾民携儿带女,成群结伙,逃荒要饭,发生‘吃大户’风潮。”[22]163牛庄“自被水灾以来民不聊生,官府虽量为接济,无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目下难民聚众若干,到处分食,官府异常棘手。现经二商两界劝募捐款,设立粥锅暂济民生。”[39]多灾并发的年头饥民遍野,有的春季发生严重旱灾,继之夏季出现虫灾、雹灾,秋季又遭水灾。大荒之年灾民携儿带女,成群结伙,逃荒要饭,“吃大户”风潮时有发生。1916年2月21日,《民国日报》载“黑龙江各地饥民,纠集多人估食大户”情况。1917年,北镇“今岁又旱既太甚,嗷嗷之情更可想,见本月初旬,饥民数百,拟就近强食。”[40]1931年5月,阜新“自入春以来,凄惨更甚,家家绝粮,十室九空,民皆菜色,野有饿殍,草根树皮,刻以食尽。现在一般贫民,聚众分粮,食大户,流亡载道,哭泣盈耳。虽不日赈粮可到,终恐灾情过重,而杯水车薪,无济于事。”[41]赈济不足,人们本身没有更多的存蓄,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无法消弭,抢食之风愈演愈烈。

政府赈济乏力,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有时灾民不得不采取违背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方式来求生存,聚众分抢粮食也是饥馑之年常见的灾后现象,冲突事件接连发生,社会秩序混乱。1915年各地灾情严重,奉天“牛庄报告竟有聚众迫借粮食事情。若不勒令严禁,则牛庄如斯,各属闻而效尤,相习成风,尚复成何事体。故昨特通令各县知事,饬警严行取缔,以维秩序而安民生云。”[42]辽阳“饥寒交迫,因之聚众串屯,相与为分粮劫船之事。望有牧民之责者,速为赈抚,毋使哀鸿遍野,饿殍盈道也可。”[43]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大都沦为盗贼,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激增。1928年,辽源县因水灾,民食匮乏,饥民遍野,无奈生存之需沦为盗匪。据资料所载:“连遭荒旱,去岁霪雨连绵为灾尤甚。值此民困财殚之际,更加胡匪遍地,颗粒无收,而民亦不聊生矣。平日所称良民者逼至群相聚集,夜入人家硬索粮米或伏路傍打劫行人。”[44]同时,也说明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严重不足,这种抢食举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引发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近代中国的衰败,致使民初社会的贫困化程度由来已久,灾害的频发更加剧了社会经济的恶化。灾害造成农业的减产和绝收,政府不仅救济无力,一些地方政府还清丈土地,照纳粮税,激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灾情严重,政府却熟视无睹,照样清丈土地,使人们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民情激愤,灾民群起反抗。1915年灾害严重,克山县“月亮泡一带因严重春旱、秋风,粮减产。然而官府照收捐税不减,农民激怒,发生近三百人上县请愿事件。”[22]1631916 年,“奉天安东县均有被灾,但县署催传钱粮亩捐、省公债、保卫团经费筹款甚迫,该县四、五两区乡民四、五百人,因粮无着聚众要求缓纳钱粮亩捐等款,并持枪环伺警区候信;义县也有十余村聚众抗捐,大起风潮,该县知事派警弹压,尚不服从;盖平县人民也因连年荒欠,糊口维艰,纷纷来城联名恳请暂缓清丈已达数十起;吉林阿城灾民亦因食用缺乏,无以为生,发生暴动,要求将清丈一事即予撤销,以舒民困,而且不畏驻防军警的弹压,声称非达到撤销清丈目的不止。”[45]613-615奉系军阀档案史料载“农田三季遭灾,粮食歉收,又下令清丈耕地,乡民怒而群起,聚众千人,进城至县署,要求停止清丈。”[46]360灾害使官民关系更加紧张,尤其是一些重大灾害导致了生产的瘫痪。政府对灾情的无视,不体察灾民的疾苦,使阶级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各种冲突事件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增加了许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与失控。

综上所述,通过对民初东北灾荒社会危害的考察,透视出民初社会的衰败景象,人们生活实难苟活,是一个物质极度贫乏,天灾人祸频发的灾难时代。灾害超过了社会和人们的实际承受力,在外国列强入侵,民初政局巨变的时期,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着眼于政治争斗,地盘纷争,无视人们疾苦。资料所载的民初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灾害使衰败的民初社会更加满目疮痍,人们生活雪上加霜,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国民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弱化了社会生产力,给当时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灾害无法防范和灾后救灾体系的乏力,带来了接踵而来的社会混乱。政府赈济有限,甚至有些地区还横征暴敛,导致社会动乱不堪。同时,灾荒也带来了人性道德的失衡,盗匪四起,社会环境极度恶化。可见,东北灾荒给民国初年的东北社会带来了很多的危害,也洞察出当时社会救灾体制的弱化,从国家到个人都没有能力抵御灾害的侵蚀。观古鉴今,民初灾荒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为今天的防灾减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历史借鉴,提高对灾害预警及防治的力度,降低灾害风险和损失,提高社会的整体御灾能力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猜你喜欢
灾荒水灾灾民
在国民党灾荒统治下的饥饿大众
国民党血腥统治下的灾荒
必备!欧洲居民水灾应对指南
华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府的灾荒救治——以偏城县救治1944年旱灾和蝗灾为中心
疫情、水灾期间效益不减反增,这家动保企业到底如何做到的?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怎么办
叙述·立场·记忆:戏曲文学中的灾荒叙事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