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班会课常常是班主任一言堂,针对班级一周内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评价,缺少学生的参与,教育效果不理想;而心理班会课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发展特点,注重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征,在设计上有其独到之处。
进入中学,学生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概括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逻辑思维慢慢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心理班会课采用心理学团体辅导技术,以班级为一个团体,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探索、交流体验、总结评价。
每次心理班会课前,笔者会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团体辅导小游戏,或采取团体辅导新形式,心理微剧就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方式。
“学会说不”心理班会课心理微剧剧本
朋友:喂,明天,一起出去玩吧。
小甲:明天,我,好像……
朋友:啊?有什么事情要做吗?
小甲:嗯……倒不是,也没什么别的事……
朋友:没别的事的话还犹豫什么,一起出去玩吧。
小甲:嗯,嗯……那好吧。
朋友:喂,明天,一起出去玩吧。
小乙:不行,我不想去。
朋友:啊?有什么事情要做吗?
小乙:有没有都一样,反正就是不想去。
朋友:没别的事的话还犹豫什么,一起出去玩吧。
小乙:你烦不烦!我都说了不想去了。你再这么烦,大家都不理你了。
朋友:喂,明天,一起出去玩吧。
小丙:你特意叫上我一起出去玩是挺好的,可是我看我明天还是不去了。
朋友:啊?有什么事情要做吗?
小丙: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明天我就想好好休息休息。
朋友:没别的事的话还犹豫什么,一起出去玩吧。
小丙:实在不好意思,就是我明天真的不太想出去。谢谢你特意叫上我,我们下次再一起出去玩吧。
在心理班会课前,通过心理微剧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扮演三个不同角色,体验说“不”的不同感受;让观看微剧的同学密切关注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并揣摩表演者的内心活动。在扮演体验和观察中,学生会慢慢联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拒绝他人的经历。然后由剧本进入学生真实的生活,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使心理班会课进入良好的体验氛围。
心理班会课前,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朋辈小组。这些小组由学生自主组合形成,相同性格、相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更多地组合在一个小组中,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心理班会课上,通过小组讨论、智慧碰撞的方式,丰富和发展朋辈小组的团体智慧。
“学会说不”心理班会课实录(节选)
教师:说“不”有时候很容易,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子。美国的罗斯福在当选总统前曾在美国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向他打听关于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压低了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对方回答:“当然能!”罗斯福微笑着说:“那么,我也能。”这就是罗斯福运用了一种幽默的方法来说“不”。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说“不”的方法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后与大家分享。
朋辈A组讨论:
学生1:我的同桌会在早上问我借作业去对答案,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有时候作业就被他拿走了。
学生2:我曾经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说我的作业没做好或者没有带,但其实我是骗他的,最后他会说我骗人,我也很困惑。
教师:既然是想对答案,那你们为什么不试着自己先检查,然后来比比谁的答案更准确呢?听了罗斯福的幽默故事,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3:对呀,我想到个办法,如果有同学找我对答案,那我们就约定自己检查作业,然后等老师批改完来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如果他不愿意,就不会借作业去对答案了;如果愿意,这就是很好的互相督促检查的办法。你们说是吗?
朋辈B组讨论:
学生1:其实我觉得真诚解释拒绝的原因能让自己的朋友接受,如果真的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一定会因为我的解释而理解我的;如果不能理解,那说明友情基础不够。
学生2:我觉得把父母和老师作为借口是很好的拒绝理由,我们可以说家长不同意、老师不允许,同学们还是比较听家长和老师的话的。
教师:很好,真诚的拒绝比勉强的答应好,学会借助老师和家长的力量是拒绝的好办法。大家再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跟大家分享,尝试回想自己曾经成功拒绝他人的经历。
学生3:对了,我有个好办法,拒绝的同时可以许诺或者答应一件我愿意并能做到的事情。比如同学约我去打球,因为要做作业没法参与,我就说了我们下周再约,这方法好像常常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朋辈小组进行讨论,心理班会的教育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达到较好的统一。由于自主选择朋辈小组,学生们能在活动中找到与自己有类似想法的同伴,同时,也能倾听并思考其他小组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对待事物不同的态度及情绪表现,教师可以引导不同小组进行不同的体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对于学生的体验与思考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节心理班会课解决不了班级学生的所有问题,为此,笔者在班级开辟了“心语驿站”,设置师生心语箱、心语留言墙。师生心语箱主要供个体心理咨询使用,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有一个倾诉和求助的渠道。当学生不想直接找教师沟通,而是选择心语箱倾诉时,笔者一般也会通过回赠学生“小锦囊”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后续的沟通。心语留言墙展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情感联结,每次班会课后,心语留言墙都是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笔者会针对班会课内容留下一小段话送给学生,学生也会匿名留言进行互动。
班会课后,我在心语留言墙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要想获得真诚永久的友谊,得到别人的肯定,接受和拒绝是同样重要的。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帮不上忙不是你的错,你不用过分内疚和自责。敢于说不”,是一种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是自我,是沉稳,是豁达。每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让我们在生活中自觉、恰当地行使这个权利,拥有真正的友谊、和谐的人际关系。希望你们学会说“不”,做一名快乐的中学生。
第二天,我发现心语留言墙上有了很多的小小便利贴:“这节班会课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面对问题如何突破内心,勇敢智慧地说‘不’。”“我和朋友相处时有些过于直爽,每个人面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有时候要将心比心。”“学会说‘不’,原来平日不太愿意说‘不’的人挺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