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班主任工作策略

2018-01-28 21:38
江苏教育 2018年55期
关键词:班务家校意识

班主任工作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影响人格的精神劳动。如何让这项育人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艺术,需要班主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各项工作。当前,一部分班主任由于对班主任工作认识的局限性,工作中的问题意识不强,不能从班级问题出发,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意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不突出,班级管理效果不明显。

一、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局限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其专业化的内涵比一般教师更为丰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然而,因各地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进程不一、水平不均,当前相当数量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局限:

1.视野狭窄。班主任工作的视野狭窄主要表现在班主任过于关注班级事务性工作,认为学科教学工作重于班级建设工作。他们往往只着力于班级事务的管理、班级纪律的约束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却疏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个体发展指导和集体教育工作,缺乏德育工作的目标意识。

2.盲目无序。班主任工作盲目无序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没有全局意识和整体化思考,工作碎片化,缺乏班级工作的整体规划意识。

3.因循守旧保守。班主任工作的守旧保守主要表现在班主任工作的理念落后和方法陈旧。他们一般仅凭经验办事,排斥和抗拒新生事物,拒绝个人的再学习和再成长,缺乏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意识。

二、班主任工作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1.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也称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班主任工作的问题意识,即指在日常工作中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提出问题的胆识和正视问题的清醒,主要体现在认识层面。

2.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指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核心要素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方法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即指班主任有解决问题的自觉,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方向来统筹和梳理各项班务工作,主要体现在实践层面。

三、问题导向下优化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一)问题前置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其中的“豫”字作“预”解,指预先,事先做好计划或准备。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讲究问题前置,主要表现为提前规划、提前预设、提前清障。

1.提前规划。每个新学期开学前,班主任都应以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专业发展为目标,提前拟订《班主任学期班务工作计划》《学期主题班会活动计划》《家校联系学期工作计划》《班主任个人专业发展学期计划》等系列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有了详细的提前规划和行动前准备,行事才有目标和抓手,才能避免工作的无序和临时突击;同时也能起到自我加压、自我督促的鞭策作用,提升个人工作成就感,避免职业倦怠造成的工作动力衰竭和情绪状态低迷。当然,计划的制订只是宏观上的统筹规划,以保障班务工作系统化、序列化的良性发展态势,在执行计划时,班主任还要结合校情、班情、生情的变化,用发展的眼光予以合理调整和科学实施。

2.提前预设。班务工作的每个时间节点前,班主任都要提前思考工作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患意识能让班主任工作更务实、更细致、更有成效。如何进行预设呢?我们应该从工作经验出发,针对某项具体工作的开展,从时间管理、对象要求、环境条件、达成路径、验收方式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提前思考,罗列出“任务清单”并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合,厘清轻重缓急,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即按照“整体规划—分类预设—提出方案”的思维流程,增强工作的条理性、务实性和规范性。

3.提前清障。“清障”一词原指清除路障,多用于城市路面建设,这一做法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工作。许多问题的产生是可以预见的,如果能够提前攻坚,做好“清障”,会使工作进展更顺畅。例如针对家校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矛盾,班主任可以提前利用班级群、家庭联系本、电话等多种家校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主动征集家长比较关心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对学校教育的疑惑,对共性问题给予解答和方法指导,对个别问题进行一对一交流。这样不仅能大大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度和配合度,减少家校沟通的矛盾,而且有助于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为后续的家校合作创造和谐的生态。再如,中途接管新班级,班主任必须在正式进班前提前介入,与前任班主任和班级科任教师做好充分交流,尽量对班情、生情做较全面的了解和记录;进入新班级后,班主任要抓住初始阶段这一管理的“黄金期”,第一时间召开班委会和学生座谈会,更深入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在开展工作时“少走弯路”,进而“对症施药”。

(二)问题管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法则,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即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这里的“事情”也就是问题。换言之,生活中10%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我们的心态和行为可以决定另外的90%。这意味着,班主任对问题的判断、驾驭和处理能力将直接影响事件的走向与结果。因此,班主任能够掌握和综合运用管理学中“精细管理”和“模糊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十分必要。

1.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属于管理学范畴,其主张将某项工作或某个流程细化,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使其具有可知性和可控性,以此把握好每个环节,规避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使工作结果向着大家想要的方向发展。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精细管理应当体现为规则意识下规范的制度管理,明确的管理职责,而非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保姆式”管理或者严防死守的“警察式”管理。实施精细管理的班主任工作内容主要有:(1)建立和逐步完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如班规班纪、卫生值日制度、班委执勤制等,典型的范例便是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责任制》。(2)以个别学生为对象的个体发展指导,包括思想品德发展指导、个性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习指导、业余生活指导和不同类型学生的个别指导。(3)班级常规管理,如教学常规管理、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安全教育、班级偶发事件的处理等。(4)家校沟通共建,如开好家长会、开展家访活动、开设班级家长微信群或者QQ群等。

2.模糊管理。模糊管理要求管理者尽可能减少硬性管控和具体指示,努力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管理空间,从而实现更多的发展可能。我们平时所说的柔性管理、弹性管理、软管理,其实都是模糊管理的体现。可见,相对精细管理而言的模糊管理,绝不是不管理,更不是糊涂管理,而是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进行的一种“开放式”管理,强调的是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舞台。班级中的模糊管理主要体现在:(1)教室环境布置,要充分彰显班级和学生的个性,如某些班主任用“学生海报”“学生凡人小语”代替常见的名人名言来布置教室,或是在教室内设立生物角、图书角、网络角等。(2)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班主任要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成就感。(3)充分利用同伴文化进行班干部队伍的建设,让学生表达期望、让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营造一种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班级生态。(4)构建形式多样化、标准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尊重个体差异,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和独特性。

(三)问题评价

在学科教学中,有一项教学常规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教学反思,也有人叫作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工作反思的落实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其实,班主任工作也必须像学科教学一样施行备课制,从学生作为人而要实现的完整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评价存在问题,备课内容主要包括行为记录、问题反馈、实时评估和二次评价。其中,实时评估和二次评价有助于班主任养成班务工作超前反思的问题意识。

1.实时评估。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班主任要抓住问题的时效性,在班会课、集体活动、师生谈话、家校沟通等班务工作完成后,有意识地及时记录工作中的得失和疑惑、生情变化的动态、家校合作的进程等并予以反思总结,这有助于班主任适时调控和改善后续的教育措施和行为。

2.二次评价。这里的“二次”并非确数,而是泛指在实时评估反思后,班主任一旦在工作和学习中对之前的某个问题有了新的研究、新的心得、新的思路,就要随时记录,以便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情景时能处理得更妥当、更科学。二次评价的过程,也是从“我的行为”转变到“我的责任”,再升华到“我的义务”的充分体现。

猜你喜欢
班务家校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浅谈如何做好聋生班务管理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班务 大精彩
爱是教育的真谛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