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多间隙感染36例临床分析

2018-01-28 21:28吕春华邹春平高振然马松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颌面部颌面脓肿

吕春华,盛 磊,邹春平,高振然,马松波

(泰州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江苏 泰州2253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一旦发生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易扩散形成颌面多间隙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能危及生命。本文对2012年1月~2018年7月收集到的36例颌面多间隙感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6例颌面多间隙感染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55岁。感染来源:牙源性感染27例,非牙源性感染9例;2个间隙感染24例,3个及以上间隙感染12 例,其中:眶下间隙+颊间隙11 例,咬肌间隙+颌下间隙8 例,咽旁间隙+翼颌间隙5 例,颊间隙、颌下间隙4 例,眶下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2 例,咽旁间隙+翼颌间隙+颞间隙1 例,口底蜂窝织炎5 例。就诊时间:患者从发病后来我院就诊均超过4 天,严重的达9 天,有29 例患者曾在当地牙科诊所、社区卫生院或当地医院诊疗,由于病情加重、恶化转我院进一步治疗。

1.2 方法36例中合并有糖尿病10例,高血压5例,伴有恶性肿瘤放化疗4 例,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8例。所有病例均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术后有病菌生长30 例(其中需氧菌细菌25例,厌氧菌细菌5 例),无细菌生长6 例,继续进行二次分泌物细菌培养,发现有细菌生长4,无细菌生长2 例。36 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颌面多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口外切口:颌下切口11例,下颌后缘切口7例,颌下、颏下切口6例;口内切口:龈颊沟切口11例,翼下颌皱襞切口1例。引流方式:皮片引流15例,管状引流13例,负压引流8例。23例患者病情平稳后行病灶牙拔除术。

2 结果

经过全身抗炎、营养支持,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冲洗、换药治疗,36例患者治愈35例,术后患者颌面部外形满意,张口、咬合、语言功能均正常。1 例患者由于就诊时已合并有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死亡。

3 讨论

3.1 重视颌面部感染的危害性颌面部及颌骨周围存在相互连通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一旦感染易沿着血管、神经和筋膜间隙向邻近重要脏器蔓延。口腔内病灶牙这些特殊解剖结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容易产生根尖周炎、牙周炎。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合并全身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未及时有效治疗,错过正规医院早期就诊治疗的最佳时机,必然导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本文有12例患者就诊时就出现窒息、呼吸困难,即刻行脓肿切开引流,局部减压及全身抗炎营养支持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提高牙体牙周疾病的基本治疗、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私人口腔诊所的医疗水平至关重要[1]。

3.2 辅助检查的及时性与重要性穿刺是颌面部感染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理论上颌面部间隙感染超过72小时,就已形成脓肿,但临床上我们发现,有6 例患者到我院就诊前由于使用大量的抗菌素、激素,未能穿刺出脓液,需要反复穿刺才能出现分泌物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B超及CT 检查能发现颌面部感染脓肿形成的位置,特别是深部脓肿能确定其波及范围,为下一步治疗方案、脓肿切开引流的位置及数量提供可靠依据。伴有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进行CT检查时可以清晰地显示咽腔缩窄和气道受压移位,能及时了解病情防止产生严重后果[2]。36例患者中全部进行B超及CT 检查,明显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3.3 负压引流的推广应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大部分会产生张口受限,进行口内切口引流甚为困难。口外切口引流较为直观、方便,传统引流方式有皮片或皮管引流,每日换药冲洗,工作比较繁琐。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采用闭合式切口引流,不仅有引流彻底、保持创面清洁从而预防创面感染的作用;而且有缩小创面,消灭死腔,刺激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和修复时间等方面的切确效果[3]。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面部切口疤痕形成,又有持续负压引流,方便术后换药,通过观察脓液数量、颜色,为每日治疗计划的更改提供可靠依据。如咬肌、颌下间隙感染,可选择在咬肌前缘附着处作一0.5~1.0cm切口,切开颈阔肌后向下钝性分离至颌下,向后钝性分离至咬肌间隙,置负压引流管,经过持续负压引流,大大提高治愈率。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3.4 多学科联合治疗的重要性21世纪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明显,据调查泰州城镇居民平均寿命由72 岁延长至75 岁,老年疾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尤其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由于愈合能力下降,势必影响间隙感染治疗效果。一方面患者需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另一方面又要合理饮食,控制血糖。工作中我们发现对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放化疗后感染的患者,需多学科(如心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老年科、药剂科、感染科、心理科、护理部)联合会诊治疗,加强基础疾病处理,提高患者抵抗力,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制定联合用药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预防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导致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同时心理治疗也必不可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颌面部颌面脓肿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