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城关第一小学 杨聪丽
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既能接触到很多尚未学过的字词和语句,又能使其语感得到培养。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如此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加其知识储备。进行课外阅读是小学生提高其阅读量的关键,并且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若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则难以取得优秀的语文成绩,而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恰好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对于教师而言,“如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是他们必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莫言谈到他幼年的经历时曾说道:在小时候,他并没有机会去接触很多书籍,但他常常去听说书先生讲评书、说故事,而正是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由此可见,故事对于阅读兴趣是何其重要,而小学生对故事充满兴趣,一个个好故事就是带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通道。无独有偶,著名网络文学作者“南派三叔”曾说:“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几乎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外祖母。”这再次证明了故事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用耳朵阅读”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我们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喜欢上文学。例如,我在讲解《画家与牧童》《临死前的严监生》等课文时,我没有直接讲课文内容,而是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两篇文的背景故事,这就把学生带入了故事之中,从而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好处即可以知道许多故事,进而促进他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一个班级的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起着重要作用,要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首先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立足学生、尊重学生,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由于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接受能力不一致,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例如,我在教学时,经常引入大多数学生熟知的动漫、小说人物或情节,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采用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上开展具有故事情节的游戏来讲解课文或者举办讲故事大赛,把无聊乏味的课堂变成学生能轻松学习的场所。如此不仅交流了学生的情感,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还促进了班级内“阅读热”的形成,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籍。
由于多数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理解能力较差,所以他们难以对于艰深晦涩、枯燥乏味的文章产生阅读兴趣。为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产生兴趣并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一个或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短片或者音频。例如,我在讲解《坐井观天》一课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讲述坐井观天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大致知道了这是个什么故事,这样我再讲解课文内容及其含义时,学生就更加容易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在讲解《高山流水》一课时,我曾给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音频,让学生领略中华古典音乐之美,同时也让他们对课文和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故而教师应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启发、诱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课外优秀书籍。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若选择颇难的阅读材料,将不利于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热情;若选择太简单的阅读材料,将会使学生轻视课外阅读,从而产生浮躁心理。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做到循序渐进,以将学生带入文学殿堂。除此之外,教师自己一定要具备广泛的知识,以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健康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或许能够受到启发,主动地去阅读优秀的书籍,从而使他们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得到拓展。
开展阅读活动是促进学生阅读的重要途径,例如:读书沙龙、读书研讨会、作者见面会、书评活动等活动都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此之外,读书比赛也是一个不错活动,由于小学生大多都有较强的胜负心,所以学生一定会踊跃参加比赛;在班级内设立读书角,全班学生把好书拿到读书角,然后让大家互相传阅、互相交流,这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阅读材料;设立推荐专栏,教师可以利用板报,每周都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此可使学生的视野、智力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自主阅读教学有利于摆脱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束缚。教师通过自主阅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使其思维得到拓展,从而促进学生文学素质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持续引导,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积累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迈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