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燕,吴千里
(1.中共泰州市委党校;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2018年4月,一网名为“洁洁良”的网友在微博上发表精日辱华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震动,“洁洁良”作为高校的一名在校研究生,且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重要的政治身份,一方面,“洁洁良”本身的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存在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所在高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点、道德标准等方面的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高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些“缺位”现象。因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在具体层面探索出发展的措施与路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推进。
“洁洁良”的身份不仅是厦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还是一名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竟然在网络平台公然发表辱华言论,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随着这一事件的不断发酵,“洁洁良”事件背后映射的本质问题则更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与评价等,而纵观当今大学生这一群体一部分人存在着政治意识“淡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政治上的迷茫性,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具有政治身份的一些大学生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利益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认识模糊,不能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等;二是思想上的片面性,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肆意散布有损国家和党形象的言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政治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活动,也就是关于人们政治生活的各种活动。目前少数大学生的政治行为逐渐呈现出一种“粗鲁”化的趋势:一是行为上的自由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失;二是行为取向上的利己性,北大中文教授钱理群说过:“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前的一些大学生一边积极入党,获取利益,享受国家良好的教育和政策,另一方面却又在辱骂国家,诋毁同胞,俨然是一种“双面人”。
政治参与指的是政治主体参与政治的活动。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并增强对政治的信赖感。目前一些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意识淡薄,缺乏敏锐的政治自觉意识,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学好书本知识;一些具有党员身份的大学生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不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不履行党员的义务等。政治参与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行为的无所顾忌,也是导致“洁洁良”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通过反思“洁洁良”事件,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教育主体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理念是文化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理念先进可以引导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对顶层设计、制度制定以及具体的落实等环节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中,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以学生为本位,而是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做一个政治任务来完成,而非积极主动地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做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正确价值观养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来进行。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变了味,在具体执行上也就重表象而流于形式,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教育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养成和正确价值观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异于纸上谈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两部分。而在现实中,高校把“道德教育”“通识教育”“纪律教育”“素质教育”等内容统一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当中,忽视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这一本质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涵盖面扩大,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杂乱无章,重心不明确,曲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也是导致“洁洁良”类的事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方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策略性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应该包括理论宣讲、课堂传授以及实践教学等,真正做到既有理论层面的知识又有具体实践锻炼内容。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呈现出迎合媚俗弱化主流渠道的趋势。如一些高校教师无条件的采取以学生为主导,而教师处于“失语”的教学境地;过于强调课堂的效果生动形象,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这些教学方式挤压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渠道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主体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双方,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也称之为教育的双主体。教育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心骨和核心力量,教育主体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现实中,高校的教育主体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如部分高校教师由于受自身专业素养高低的影响,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偏见,采取照本宣科的讲授方法,严重制约着教育的效果。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素质的偏差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把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当做完成学分的要求,没有真正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人格培育和价值观养成这一本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筑牢高校思想政治阵地。因此,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主要路径创新应坚定不移坚持政治核心地位、坚定不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等。
高校承担着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培养人格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层面,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我国的基本国情、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出发点,坚持办学的特色性与创新性。坚持以马克思基本理论为指导,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高校学生最基本的理论素养,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培养品格优良、政治觉悟高、为共产主义奉献一切的优秀大学生和优秀共产党员。在实践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安排上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引导学生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先进的理念指引着改革的方向和结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创新教育理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改革。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目前的教育理念是“碎片化”的,即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相互分割的。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理念、制度理念与考评理念等相互之间是分离的。因此应改革教育理念,在思想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学生的群体特性、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等,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是培养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途径,而不是只流于形式。在实践上,要针对学生的特性加强顶层设计、制度设计以及落实等环节的整体性,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增加各教育环节的整体性和衔接性。
二是破除“规模化”教学,明确教育重心。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断做“加法”,内容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包括“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品德教育”等等内容,本该涵盖的课程内容即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内容的空间被挤压,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泛化,重心不明确。要破除“规模化”教学内容,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体现“专业化”,即剔除“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等,聚焦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两部分内容开展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贯穿其中,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增加政治自觉,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国家的形象与尊严。其次,教育内容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内容就必须不断更新、不断发展。”[3]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当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因此立足新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上一定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其中,把十九大精神当成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宣传和阐释。
三是以技术为支撑,创新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转化的重要“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首先,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拓展教育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创办网上课堂,视频、音频教学等,创新教学方式。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海量的信息给了大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信息的机会,新媒体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4]。因此,可以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创建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在公众号平台发布,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在课外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其次,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和加深对理论教学理解的重要手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在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方式之外,应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
四是以制度为导向,规范教育主体责任。对教育者来说,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如何选拔出优秀、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非常重要。在教师的招聘环节,按照专业水准高、道德品格良好等标准严格筛选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教师的考评上,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测评结果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真正做到考核效果与教育结果相结合。对受教育这一教育主体来讲,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尤其在学生的入党问题上,要严格把好“为什么入党”这个关口,因为这不仅有着对党的深刻理解和入党初衷的明确表达,更有着对党的敬仰和对党的追随,明白了为什么入党,就首先具备了入党的基本资质,也弄清了自己身为党员该有的那份责任和担当,入党必须思想上先入党,这样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洁洁良”们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