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探析

2018-01-28 05:4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法培育法治

高 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江苏 泰州 225300)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还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可见,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1 法治素养的含义

法治素养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法律制度、规范等社会法律现象的认知、情感、意志、观念等心理状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和习惯,是一种关于法律的特有人格特征[1]。

法治素养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是法律知识,了解现行法律条文中的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原理,即学法与知法。第二层面是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即自觉遵守法律,遇到问题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即守法与用法。第三层面是法律信仰,即内心确信法律应当被全社会尊为至上规则,能够主动抵制破坏法律的行为,即尊法与护法。

大学生法治素养是指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构建起对法律的认同,树立法律信仰,并自觉运用法律调节自身行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2]。大学生法治素养包括大学生对立法原则及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信仰的形成,即包括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2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成为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1)中小学法治教育已经加强,高校的法治教育也需加强。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置法治知识课程。在中小学加强法治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的法治教育同样需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3]这就要求高校把法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教学位置。

(2)新时代高校的法治教育进入法治素养培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法治教育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法律知识教育时期,始于1985年我国广泛开展法治教育的“一五”普法。这一时期高校的法治教育以法律常识普及为主,内容与“一五”普法的主要内容一致。第二阶段是法律意识培养时期,从1991年“二五”普法开始,要求学习宪法和基本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做到学法和用法结合。高校的法治教育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第三阶段是法律素质提升时期。这一阶段重点进行法治理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培养具备较高的法治素质,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大学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法治素养将影响全民族的法治水平和整个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新时代,我国社会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都离不开法治。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校的法治教育除了原先的传授法律常识、培养法律意识、形成法治理念等要求,需要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培育其法治素养,把大学生培育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时代新人。

2.2 大学生法治素养缺失的表现

近年来,高校中普遍存在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大学生法治素养缺失,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1)财产安全意识缺失。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多发,随着打击力度加大,作案手段和形式不断更新变化,形势依然严峻,高校中此类诈骗案件也是屡见不鲜。此外,自从校园贷走进高校校园,一些学生陷入裸贷风波,不少大学生因无力偿还高额贷款而自杀、退学、离家出走等。虽然去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早先校园贷的恶果却还在持续。

(2)诚信意识缺乏。有些大学生拖欠学费,把家长给的学费用于其它消费。还有些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虽有收入,仍以各种理由拖延或不还助学贷款。大学生作业或论文拷贝抄袭现象严重。考试作弊也是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不断更新,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大学生简历造假,无中生有。还有一些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后,遇到更理想的单位时,单方面毁约的现象比比皆是。

(3)劳动权益维护意识缺乏。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属于劳动者,用人单位不需要与实习学生签订劳动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把实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导致大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实习学生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同样,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校外兼职时也不属于劳动者,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只能形成劳务关系,签订劳务合同。而大部分学生没有签订书面协议的法律意识,仅仅口头协商,导致其劳务报酬、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合理地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权。

(4)人际交往能力缺失。高校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学之间难免有一些矛盾或冲突。不少学生缺乏合理合法解决冲突的能力。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不善与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缺乏,遇到冲突容易走向极端,甚至触犯法律。比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复旦投毒案等。此外,不少校园都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故意伤害案件,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紧迫性。

3 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途径

要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课堂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素养培育,要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全国高校都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大学生直接进行法治教育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的教师,可以利用该课程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3.1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学法”兴趣

学生在小学、中学时期已经学习过一些法律常识,为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需要教师对中小学的法治教材进行了解,如果说中小学主要是普及简单的法律常识,那么大学期间则应该主要学习法治知识中的法治理论部分。同时,教师更需要仔细研读大学的“基础”课教材。目前2018年最新版“基础”课教材第六章是关于法律部分的,该章形成了“法学原理→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权利义务”新的法治观教育内容体系。首先,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讲授法律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法律之初就形成“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美好生活法律相伴”的意识,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教师要及时学习新的法学理论成果,提升自身的法学功底,补充介绍新的法律法规内容,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3.2 介绍各种典型案例,培养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借助各类典型案例,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培育大学生“尊法”与“守法”的意识。在进行全民普法时,通常提的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学法”在最前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尊法”提到首位,明确要“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法律的权威,源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要和“尊法”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尊崇法律、敬仰法律的风气。教师可以利用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复旦投毒案、徐玉玉案等典型案件,安排学生了解这些案件的具体案情,学习讨论其中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形成法治意识,确立法律权威。

3.3 采取有效教学方式,提升“学法”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尤其是法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参与课堂,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事实,研究法理,找出法律依据,提升学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借助多媒体、微课、慕课、QQ、微信、课堂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制作高水平的课件、视频,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法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4 安排相关实践活动,培养“用法”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并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理论教学,还需要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法治意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课程的实践活动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可以采取课堂演讲、课堂辩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方式。课外实践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或者校外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获得法治精神的直观感受。在校内可以安排法律知识手抄报,法律知识宣讲,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劳动就业法律专题讲座,编排法治小品或话剧等实践活动。在校外可以建立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到法庭参加庭审旁听,参观监狱,担任社区矫正的志愿者,参观法治展览等。此外,还可以借助假期社会实践,向市民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在宣传和咨询的同时提升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法、在实践中学法、在生活中守法、在现实中用法,培养大学生正确用法的能力。

猜你喜欢
学法培育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