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瑶
摘 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是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主导作用,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区域游戏活动,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强调的:“要想办法引起孩子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 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在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孩子通过与区域的环境、区域的材料间的互动,可以获得全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们来说,区域游戏的材料是激发孩子去积极、主动探索的诱因。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导致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具体的、形象的,需要借助于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可见材料是搭建起孩子学习与认知的重要桥梁。
一、 重视材料投放,奏响生活教育的序曲
生活即教育,游戏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材料是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孩子建构知识的依托。在准备游戏材料时,充分挖掘家长和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引导孩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家长们从家里带来废旧的饮料瓶、牛奶盒、鞋盒、包装盒等,我们清洗干净,变废为宝,一物多用。如,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娃娃家”的“电视机”“饮水机”;科学区用饮料瓶做的“找盖子”;手工區的“纸盒加工厂”;户外区域用旺仔牛奶盒制作的“高跷”;建构区运用奶粉盒进行垒高搭建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合理地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适当加工,合理运用,便可规划出集安全、实用、教育、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游戏活动材料。
二、 充分挖掘材料,唱响主旋律
孩子是环境的主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设置区域游戏活动,首先要考虑孩子的需要,有时可带领孩子参与到游戏的设计和布置,一起商讨游戏的规则,为游戏区域设计标志、插牌等。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多样化、层次性的操作材料,以便不同水平的孩子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小班生活区的“喂娃娃”游戏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各种嘴型不同、颜色也不同的纸盒动物,并为孩子提供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大小、各种种类的食物。使得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操作。让同一种材料有不同的难度差异选择,完全可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孩子需要和孩子不同阶段性发展的需要。同时投放材料还要有层次性,能够适合不同层次孩子发展的需要。如,一次在益智区的游戏中开始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给他们几个人重新分配了角色,在我的辅导下,游戏总算又顺利地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益智区里又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比大小的在玩纸卡,单双数的正在玩撒圆片的游戏。看到我来了又赶紧装模作样地玩起来,孩子们嘴里却小声嘟囔着一点都不好玩。仔细思考了游戏中出现的情况,问题还是出现在投放的材料上,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进行延伸,没有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益智区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内容外,还增添了新的游戏材料,用废旧月饼盒制作了“敲敲乐”的益智玩具,且在玩具底板上划分了很多个格子,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数字、点卡、实物卡,进行敲打游戏。且在玩法上增加了难度,可以是按照口令敲打和口令相对应的数,或者是敲打比口令小的数,还可以敲打单数,或者双数。玩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一人玩,也可以两人比赛。这样促进了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保持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在操作、尝试、探索中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 教学做合一,唱出互补的旋律
爱玩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语言活动《我爱大熊猫》结束后,幼儿对熊猫的特征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于是我们在区域中提供了不同姿态的熊猫图若干,有的是剪好的,有的是没有剪裁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制作熊猫海报装饰图,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可适当提高制作难度,如可请幼儿自主绘画熊猫的不同姿态,然后自己独立设计海报,再进行加工包装。当孩子游戏出现问题时,教师以游戏中“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和孩子平等互动,真正做到玩中教,教中玩。当老师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将制作好的海报进行宣传张贴。这时,孩子是多么快乐、自在。
四、 合理分配角色,奏和谐乐章
鼓励孩子从同伴中学习经验,是孩子获取新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哥哥到弟弟的“娃娃家”去做客、妹妹到哥哥“照相馆”去照相、到“花店”去买花……在游戏活动中,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结成伴。能干的孩子当“娃娃家”的“妈妈”,能力弱的孩子当“娃娃家”的“宝宝”;在“蔬果屋”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当店“售货员”,负责分配员工工作,胆小的孩子和活泼的孩子结成对,负责“服务员”,为“客人”服务。区域游戏活动提供了孩子充分地与同伴间互动的机会,促进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五、 建立良好的常规,完美演奏乐章
良好的常规是幼儿能够安全、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要使区域游戏活动常玩常新,自主进行,实现教育价值,就应重视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游戏活动前教师要介绍今天开展哪几个游戏区。要培养孩子自主有序选择游戏区域。在活动时不争抢游戏材料,不大声喧哗,养成合作、交流和谦让的好习惯。学习听音乐开始和结束,能收拾好游戏材料,整理干净游戏场地等。这些常规养成是使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也为孩子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通过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运用到区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开放式的区域游戏环境中,“眼睛、头脑、双手、嘴巴”都可以得到解放。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自己未知的领域积极探索,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真知。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游戏时间,教室里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孩子们戴上不同颜色的游戏牌,自由选择喜欢的游戏区域。老师既是孩子的玩伴,又是孩子游戏的指导者。这是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孩子们在教师精心设置的环境中,自由选择喜欢的区域,自主探究学习。恰如农民小心地播下种子,把庄稼需要的各种养料精心地加入土壤,期待着收获;孩子们成长在环境中,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构建灵动的区域活动,快乐互动,一起从环境中获取营养,共同发展定格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