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逸芳
摘 要:音乐欣赏对小学生有着特别强的陶冶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情感,也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既可以鼓励孩子们努力奋斗、前进和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的压力。
关键词:研究 欣赏 引导 教育
引言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認为没有美育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一些学生们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意识比较淡漠,认为音乐课就是学习如何唱歌的,或者是放松压力的,平时更加不可能有时间或耐心地去欣赏一些音乐。的确,作为音乐教师,我承认唱歌能带给我们放松又愉悦的感受,但如果不会欣赏那如何表达好一首完整的歌曲呢?所以,音乐欣赏在音乐课中占着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了解到许多学生因为受经济条件或交通不利的制约,能接触音乐欣赏(例如听音乐会或歌剧)的机会非常少,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了解和兴趣。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外强调学生欣赏音乐,德国人说:“听音乐,让每个孩子不能离开音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了。”虽用词不同,却阐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无论是西方的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孔夫子,都懂得音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2]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我深刻地感受到如果不教孩子欣赏音乐,这个世界会多么悲惨啊,音乐可以改变人生。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3]
那么,如何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又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呢?
一、研究目标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结合《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创设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
二、研究方法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借用一些音画舞蹈等较为直观的方式,活动方式。
3.音乐欣赏过程中,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增强学生听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
三、研究过程
1.借用一些音画舞蹈等较为直观的方式,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听音绘画,听音写下文字。在 音乐欣赏过程中,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增强学生听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
2.收集音乐素材,比较课堂的音乐欣赏,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感受每受乐曲的情绪,及时做出记录。通过色彩,图画,肢体语言来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展开想象。学生能通过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各自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形式多样。
3.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结合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学生讨论, 调查 ,教师之间的沟通等方法。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结语
音乐是“倾听”艺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目标就能实现。
总之,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音乐课堂结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的空间,能说则说,能舞则舞,能奏则奏……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值得深思并努力去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朱泽平、缪英文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怎样欣赏音乐》 艾伦·科普兰著,丁少包译,叶琼芳校,人民音乐出版社;
[3]《音乐鉴赏》朱咏北,湖南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