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宝海
摘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一任务的重要意义在于其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以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在现实教学中,本文注意将这些意见设计为具体的教学方案,实施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
现阶段,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大幅提升甚至出现低迷状态的原因,究其根本,在于教师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应试教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教学的偏重。所以,在新课改后的素质教育要求中,教师应摆正这种偏颇观念,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放到首位,以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内容中的四大主要方面,在应试教育中,往往只有后两者即“读、写”才被教师所重视,甚至“读”的范围及比重也被中考范围所限制了,其他三方面的能力均有缺失,“写”自然做不到一枝独秀,这也是导致语文整体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听、说、读、写”这四大方面被要求同等对待,齐头并进,以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要求如下:
一、“听”所包含的“信息输入”
“听”的内容并不是狭隘地只是指上课时所听的音频文件及录音资料,它主要是指听上课时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听”方面的要求,首先是针对于教师的,它要求教师讲课时,讲课声音虽不至于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但至少要有应有的活力和激情,只有教师饱含热情了,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被吸引到教师讲课中来。其次,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讲话开始锻炼
很多学生听别人说话往往听不到重点,其实是因为自己讲话时也住不住重点,语言不够精炼,描述不够准确,所以说,要训练好“听”的能力,学生应有意识地对自己说话的能力进行锻炼。
(二)有针对性、阶段性地训练
训练学生“听”的专注度,在课堂上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师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而只是采取口述的形式,这样课后去检查学生的笔记,会发现记了的人寥寥无几。这种原因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不习惯于“听”。实际上,语言才是第一性的,文字只能算第二性的,在同一时间段内,语言所表述的内容比文所能传达的信息多得多。也正是因为这一信息量的庞杂,导致学生容易抓不到重点,思维出现涣散,而教学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教育学生养成随听随思的习惯,在讲课过程中,不断发问,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的思想尽量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之上。学会“听”的妙处在于,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发现并掌握重要信息。
二、“说”所承载的“信息输出”
“说”的能力可不是说有就有的,但语文成绩好的人一般在大众中的第一印象就是“能说会道”,事实情况却非如此。原因同样来源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病,太重“读、写”。针对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来看,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语文“说”的素养很有必要。因为两个正常人见面时的寒暄往往是通过言语进行的,而不是通过笔墨,况且,“说”也包含在一个人给其他人的“第一印象”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说”素养的培养,具体措施比如要求学生进行有自我特色的自我介绍;再比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即兴演说,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童趣》,教师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童年时代的趣事,初中时代是与童年临近的时期,素材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说”的素养的方法也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三、“读”能怡情
“读”作为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实际上,在以往的初中教学中也是被忽略的,学生甚至能将课本上的寥寥数篇课文倒背如流,却没有一点课外阅读积累。课外书经常被教师视为“歪书”,不予学生进行阅读,而在教师授课时,由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贫乏,导致对于知识拓展性的问题经常是“一问三不知”,教师在生气之余应反思自己的做法,对于语文教学,眼光一定放长远,若是害怕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控力不强,易被一些不正当思想影响,可组织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阅读世界名著等。名著等对于一个人身心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也是难以读懂的,这时,教师应为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强制性地规定一些教学任务,以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半途而废,同时,检测阅读效果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选录了两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世说新语》的内容还是较为浅显易懂的,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篇课文后,自行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可以说,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使阅读者受益终身。
四、“写”由心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大概是教师向学生所教授的最好的写作秘籍了,在应试教育中,教師为避免学生在考场作文中的出错,从一开始,就会给学生灌输“写作模板”,这样的“模板”初看时是好的,但当每个学生都这样用的时候,就显得千篇一律而无审美可言了,虽不出错,但也无新意。早在中国古代,《尚书》中就已经提出了“诗言志”这一说法,而后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进一步提出了与“诗言志”一脉相承的“诗缘情”,这两个概念虽然具体内涵不一,但都表明了一点,文章创作的冲动是要从内心中涌发的。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自我意识长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尽情表达自我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刻意将写作技巧、辞藻翰墨等往学生身上叠加,这样做的后果是,在短时期内,表面上能使学生的语文成绩能有大幅度提升,却很不利于学生在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后,自我思维的拓展。这是因为作文模板在快速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也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五、结语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史上由来已久,这一教育理念最早也最为著名的提出,应是来源于孔子及他的“因材施教”,在初中阶段的语文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有利于巩固深化学生的语文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