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吴雪蕾
摘要:合唱是受众面最广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同时也兼具一定社会意义。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合唱学科体系至关重要,并充分认识到推动合唱事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实现良好社会合唱环境构建。下面将基于合唱课程建设与社会合唱建设现状,对如何构建合唱学科体系及创设合唱环境展开详细策略讨论。
关键词:合唱学科 课程建设 社会合唱
近年来中国合唱教育事开展形势良好,对推动合唱事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将针对合唱课程教育现状,对构建合唱课程教育体系、完善合唱教育方法展开详细论述,充分认识到合唱教育的课程地位,并基于社会角度阐述创设社会合唱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合唱课程建设与社会合唱创设现状
现阶段我国合唱教育的整体趋势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就实践开展情况来看,合唱课程建设、社会合唱建设仍存在一定待改进之处。
合唱课程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合唱学科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构建情况,因此充分认识到合唱课程的重要性十分重要。但通过实践调查可知合唱课程的地位远不及声乐课程,这种现象也是较为常见的。合唱与指挥课涉及范围较广,几乎包括了音乐学的所有领域的知识,如音乐理论知识、视听练耳、音乐美学史学知识以及实践课程知识等。针对当前合唱课程建设现状来看,应强化对合唱课程教育的重视力度,提升其课程地位。
社会合唱本身属于一种社会行为,兼具教育意义的行为,其社会影响及教育价值较大。当前我国合唱事业的大众化模式已经初具模型,并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如全民参与“红歌”运动等等合唱活动的开展。但从整体角度来看,仍存在不完善之处。例如,社会合唱的整体艺术水准相对较低,大众艺术合唱艺术品味有待提升,社会合唱建设缺乏创新性、特色性等。
二、完善合唱学科建设及构建社会合唱环境的策略建议
(一)建设合唱学科体系
1.构建学科理论
所有学科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都要以“学科理论”为基础,形成体系化合唱教学理论是这一学科长远发展的支撑。现阶段我国关于合唱与智慧的教育著作越来越多,如马革顺的《合唱学》、韩德森的《合唱与指挥教程》等,除了这些著作之外还有较多关于合唱教育的编著曲目等。这些著作是合唱学科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实践教学与探索中充分把握这些教学理论,并将其融合在合唱学科教育体系中,能够使合唱教育更科学开展。另外,为保证该学科理论的完整性与完善性,我们要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并从众多经验中得出一定规律,在其规律和原则指导下不断进行理论实施,促进学科体系化教育。
2.构建学科课程
在构建合唱学科课程时,要首先强化合唱课程地位,并始终以实践性为主体方向。合唱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排练课”,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合唱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交会学生排合唱才是第一位。在实践教育中沟通十分重要,合唱指挥教学不仅要能够顺畅的与音乐沟通,还要与学习者进行沟通,以更准确的把握合唱要领与核心。另外,构建学科课程还要进行完善的课程设置。一般的合唱课授课时间为两年,教育部新规定中调整为一年半,实践证明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可对合唱课程课时与教学形式进行合理调整。例如,将合唱与指挥课程学时设置为两年,在固定授课时间内进行具体课程教学模块划分,包括合唱与合唱声乐训练、合成教学法与合唱、合唱指挥三个部分,这种课程设置能够有效强化合唱训练本体,也能够突出教学实用性与实效性。
3.优化学科教学方法
关于合唱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进一步强化其声音训练,这也是合唱教育过程中的核心训练。实践教学中要积极学习马革顺老师的教育理念,从合唱学科教育的声音理念到指挥方法,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贺绿汀曾说过:合唱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教育工程来看,要一只手伸向国外,一只手伸向民间。简单理解来看,当前社会环境变化较快,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新理念、新方法的引进。因此在开展合唱教育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合唱多声部演唱,在反复练习中感知合唱带来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能够促进学习者形成全局意识。在对民间文化、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直接的通过合唱教育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张。
(二)构建社会合唱环境
众所周知为保证合唱事业健康发展,既要强化合唱教育,也要依托社会力量开展。针对当前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现状及社会合唱现状来看,尽管在直观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从整体水平尚海应积极提高大众合唱艺术水平。为达到合唱中音色统一、声部协调的合唱效果,和唱者就要团结一致,通过合唱训练和沟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同时,构建社会合唱环境的过程中要加强城市合唱活动组织,使城市文化品味得到提升,同时提高市民整体艺术修养,这对建设和谐城市、促进社会安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在建设社会合唱环境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营销战略理念,充分认识到合唱教育是一项重大教育事业,从多学科角度出发,融合音乐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将教育视角从学校转移到社会中,使合唱教育真正发展成为一种特色文化。例如,以文化战略理念为出发点,积极推动城市合唱工作开展,以著名的“南湖歌城品牌”为例,数百合唱团积极参加合唱节,历时多年已形成了“歌城”品牌目标,这不仅促进了社会合唱环境的构建,同时也大大的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娟娟.构建合唱学科体系 创设社会合唱环境——评《中国合唱教育研讨与分析——中国·南湖09高等院校合唱教育高峰论坛实录》[J].音乐探索,2013,(04).
[2]李劲,王子豪.论合唱音乐中的多点支持和多层推进[J].音乐创作,2011,(05).
[3]刘延泽.开展美育教育培养一代新人——如何在合唱教学中贯彻美育[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4).
(作者简介:[1]林涛,学士,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合唱与指挥教学法,钢琴演奏,流行音乐演唱;[2]吴雪蕾,硕士,上饶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研究,艺术指导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