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2018-01-27 11:42周豫
学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纳兰容若

周豫

摘 要:纳兰容若,清初词坛上一位少有的少数民族词人。他的词堪称中国词作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深得王国维的盛赞。他出身显赫,家族权势盛极一时,自身又才华横溢聪颖过人,22岁入朝为官,一直伴君左右。可就是如此一位出身显赫、才华傍身,仕途看上去又一马平川坦荡宽阔的年轻贵公子,所创作的词作多愁苦滋味。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探究,寻找成因。

关键词:纳兰容若;清词;愁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122

纳兰容若,清初词坛上一颗明星,其青春华贵的光彩以及文采斐然的词作,都让后人在谈论清词时不能忽视他的名字。他的词堪称中国词作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深得王国维的盛赞。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其父明珠,是清廷重臣,权倾一时;其母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嫡出第五女,身份显赫,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纳兰家族十分显赫,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最风光、最有权势的一派,也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这位含着金汤匙出的生贵公子华丽的身世,堪称集荣华富贵于一身,若生在当代,就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富二代”。有太多的理由和無法颠覆的软实力可使其纵情享用一世繁华。偏偏他不是纨绔子弟,且自身才华也非常人能比。他聪颖过人,幼年便可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22岁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从三等侍卫一路被提拔为一等侍卫,成为陪伴在封建社会政治最核心的人物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伴君左右,随驾辗转,显贵可想而知,前途光明无比。

可就是如此一位出身显赫、才华傍身,仕途看上去又一马平川坦荡宽阔的年轻贵公子,按常理说,其生活应该精彩纷呈,他在众人眼中,也应该是“不识愁滋味”的。但仔细品读纳兰容若的词作,我们就会发现出自他笔端的词多愁苦滋味,这便让人费解了。一不愁吃穿用度,二不用劳心功名利禄,以高贵的武将之身谈文人之事,其词作中的愁苦滋味,从何而来?下面,笔者就从自身体质、情感经历、社会环境三方面,对纳兰词作愁苦的成因做些浅显分析。

一、谁怜辛苦东阳瘦——自身体质方面

纳兰容若因出生在腊月,而得小名冬郎,也许是应了这个小名,容若自幼身患寒疾,身体孱弱,且一直受病痛困扰。身为以擅骑射、骁勇著称的满族后生,本该在辽阔的草原或一马平川的原野肆意纵横、饮酒打猎的大好年纪,容若却因病体只能困在居室甚至三尺卧榻上,他性情忧郁、伤感悲情也便容易为人所理解了。因病不能纵情玩耍驰骋倒在其次,病体影响了他的抱负,却委实让容若心伤。容若在19岁准备参加会试,以他的才华和学问,及第是十拿九稳的事,却因身体突发疾病而不得不放弃,本来看似即可到达的光明仕途,就这么渐行渐远。此事,对年轻的容若不能说没有丝毫打击。多病造就了容若忧郁伤感的性格,这种性格不可避免地会在其创作中得以或隐或显的展现。

二、一片伤心画不成——情感经历方面

容若是个情种。康熙十三年,正值青春年华的容若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蕊为妻。据史料记载,卢氏“生而婉娈,品性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由此看来,卢氏是一位贤良淑德、端庄温柔的女子,且两家门当户对,这场婚姻堪称上好的姻缘。二人婚后恩爱有加,情投意合,这段在天下人看来美满幸福的婚姻慰藉了容若,其此期间内的作品,如《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等词作,多清丽明快的基调。可是,天妒红颜也好,嫉妒幸福也罢,容若与卢氏的幸福生活骤然终止。结婚三年后,卢氏因难产撒手人寰,留下多情贵公子容若独自在世间“泪纵横”。容若对妻子的爱是刻在骨头上的,因此,在卢氏香消玉殒后的数年,他都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回想起二人在一起时的耳鬓厮磨,悲不自抑,悲从中来,这期间,容若为爱妻卢氏写了许多悼亡之作,篇篇悲情。如下面这首词:

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此词抒发了容若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其情之苦,隔着书页我们都能深深体味到。生死茫茫,相思难见,其苦其悲,真真凄然。

鲁迅先生曾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容若经历了铭心刻骨却如昙花一现般短暂的婚姻,而后便是长达数年的不能相忘,这便如同一个人从悠然的云端一下子跌落入污泥之中,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他的悲情。卢氏的早亡给了容若沉重且巨大的打击,致使他一直沉浸在无边的悲伤之中,其词作中的悲情便不难想象了。

三、浊世翩翩佳公子——社会环境方面

容若年轻有为,又深得皇帝宠信,仕途坦荡,按理说,他该意气风发纵马驰骋人生,可他偏偏生了一副忧国忧民的衷肠。

清朝初年,尤其是康熙年间,国力强盛,兴盛繁华,可是容若并没有沉迷于眼前的喧嚣繁华之中,他以敏锐的视角观察并思考着,并从历史兴替中总结着经验。清朝初期,虽然统治阶级一直都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但还没有自大到闭关锁国的地步。所以,这段时期,有一些外国传教士如郎世宁、南怀仁等来到中国,他们将西方一些先进的知识也带进了中国的国门。当然,他们带来的新奇的东西,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清朝统治阶级看来,无非是些猎奇的小玩意儿,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关注,也不足以令他们思考先进文化的优势和自身的劣势。容若不同于这些人,他看到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可敬之处,曾在自己的著作《渌水亭杂识》中写道:“西人立法实在郭守敬之上,中国未曾有也。”可是,在当时一片欢腾、自我陶醉的社会大背景下,容若的这些认识,简直就如同投石入海,激不起任何波浪。为国家命运的忧思,也造就了其词作的愁苦特点。

总之,纳兰容若在中国词坛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曾有后人评价他为“国初第一词手”。身为一个翩翩佳公子,其词中长有悲苦之情,其实与他的经历和他生活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 泉凌波,聂晓晴著. 纳兰容若词传[M].福州: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2] 张明林.纳兰容若全集[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纳兰容若
此时不再道“寻常”
此时不再道“寻常”
——读《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性德的忧郁人生
纳兰容若边塞词的艺术个性研究
人生若只如初见
——感悟纳兰容若
公子的才情与柔情
纳兰容若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