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依法治国理念在中学校园生根发芽

2018-01-27 11:40丁佳慧
学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合法权益依法治国

丁佳慧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和校园欺凌等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青少年法治观念急需加强。在依法治国的形势下,中学生也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这就要求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践行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向犯罪和校园欺凌说“不”;积极宣扬法律观念,让依法治国的理念在中学校园生根发芽。

关键词:依法治国;校园欺凌;合法权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114

一、中学生法治学习现状

法与每一个人相关,生活在社会中的中学生也不例外。我国现阶段,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也通过很多途径了解了很多具体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因为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学习不成系统,不够深入,再加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格容易冲动,缺乏理性,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当前我国中学生仍存在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二、依法治国与中学生的关系

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是古今中外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要想实现,离不开法治,必须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现代教育形势下,中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培养中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有助于依法治国理念长期、稳定、健康、顺利地贯彻和实施。

三、中学生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中国”精神

(一)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近年来,随着社会矛盾呈现出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也日趋严峻,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探究其犯罪原因,除了青少年不稳定心理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一些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迫于生计或仅仅因为无聊便打架斗殴、损毁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或纠集他人寻衅滋事、参与赌博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未来前途。中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因此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时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不做违法之事,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学会用法律思维来处理生活中的日常事件

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如果在成长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一旦受到挫折或者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反叛的心理,加上其本身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情绪波动,造成心理的不稳定。在处理一些生活中的日常事件时,往往会因冲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甚至违反法律的事。如某高中的两个同学,竟因为碰碎一个玻璃杯,数次发生争吵斗殴,其中一人将对方打成轻伤二级。再如,某初中生因口角与同学斗殴,怒气冲头,失去理智,拳脚相加,致人死亡。这些惨痛的教训,都表现出在面对一些日常矛盾时。中学生没有用法律的思维来处理,而是冲动、愤怒,做出违法之事,其后果不堪设想。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学着法治的观念去看待生活中的事件。在和他人发生矛盾时,尤其要理智,要用法律的思维分析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时刻高举法律的旗帜,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规范。

(三)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然而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如群殴、辱骂、拍裸照、持刀威胁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北京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频次密集,数量很大。据媒体此前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被媒体曝光,备受舆论关注的校园暴力事件就多达20余起。校园欺凌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1.严惩欺凌暴力,让中学生知晓后果。日前,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指出,对于校园欺凌现象,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就校园欺凌暴力行为的打击,要强化教育惩戒威慑: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事件发生。用严格的法律作为制度保障,遏制校园欺凌,改变了以往只给校园处分的惩罚方式,让中学生知晓其利害,不参与欺凌,不做校园欺凌的“罪魁祸首”。

2.遭遇欺凌,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在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马丽娅调查的欺凌事件数据中,有32.9%的被欺凌者从未告诉老师和父母在校遭受欺凌。当“假设自己遇到欺凌时”,选择自己处理的占35.30%、息事宁人的占14.50%。也就是说,有49.8%的学生在遭遇欺凌时,没有求助意愿。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选择隐忍,不仅不能遏制校园欺凌,反倒助长了欺凌者的氣焰,使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当然也不能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直接“打回去”,这种方法并不能制止暴行,只是给另一种暴行穿上了“光鲜的外衣”。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清楚了解不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要加强日常锻炼,增强体质,对于欺凌行为,能够进行有效的反抗,也能采用妥当的办法来阻止欺凌事件的发生。在遇到欺凌时,要勇敢向家长、老师反映情况,要用法律的手段来制止欺凌行为的发生。

(四)大力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长期国策,中学生在用法律规范自身,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同时,还要做法律的宣传者,积极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鼓励身边的人都学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让法治的花朵开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依法治国与中学生息息相关,中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法律精神,用法律武装头脑,为弘扬法律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九部门发文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J].青春期健康,2017(1).

[2] 安丽琳.中学生校园欺凌社会工作介入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合法权益依法治国
自流井区:即时调处欠薪案件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共维护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为游客的合法权益支起保护网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