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忠
[摘要]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品德教材中的感恩素材,为学生营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感恩教育实践,让感恩教育在品德课教学中无痕渗透。
[关键词]小学品德;感恩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430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让我国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小学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品德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感恩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融感恩教育于小学品德课教学中,于无痕中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品德学习的高效化。
一、挖掘感恩素材,激发感恩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是第一步。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载体,而小学品德教材中蕴含着很多感恩教育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善于对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进行深入挖掘,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例如,《在爸爸妈妈關心下成长》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健康成长的,爸爸妈妈为自己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学会感恩父母、孝顺父母。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设计“爱心回忆录”的教学环节。课始,教师给学生播放几个父母疼爱自己孩子的动人画面:第一个画面是小明发高烧住院了,爸爸妈妈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彻夜不眠;第二个画面是妈妈接小红放学,由于雨伞太小,导致自己完全被淋湿了,而小红却没有被淋到一滴雨;第三个画面是小华第一次做饭做得很难吃,但是爸爸妈妈却说很好吃……这样通过对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把静态的教材内容动态化,把原本隐含的感恩教育素材多元化了。学生在观看画面的过程中个个都沉默了,有的甚至放声大哭,显然他们的感恩意识被有效激发。上述教学,在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补充相关感恩教育的内容,通过播放父母疼爱孩子的画面,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无私付出,从而促使他们产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意识。
二、营造感恩氛围,培养感恩情怀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常围着他们转,导致很多学生体会不到长辈对自己的付出,认为长辈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隐含的感恩教育素材进行深入挖掘以后,还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使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例如,《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家人的付出,初步培养家庭责任感”。于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进行导入,营造父母呵护子女而不求回报的浓情氛围,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父母亲为养育儿女所承受的压力和艰辛,使他们受到更多的情感感化和熏陶。当学生沉醉于歌声中,思绪万千、热情高涨时,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有何感想?”然后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歌曲《天亮了》叙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缆车的缆绳断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父母亲用自己的双手将小孩高高地举起……最后小孩活下来了,父母亲却永远走了。今天我们学习《父母的疼爱》一课,一起去感受父母的爱……”这时,学生或静坐,或沉思,都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天亮了》这首歌曲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怀,提高了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引导感恩实践,促成感恩行为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感恩行为的形成。因此,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感恩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感恩实践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让感恩教育更加有效。
例如,《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我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在爸爸妈妈生日时,动手给他们设计一张生日卡片;爸爸妈妈很辛苦,放学之后,给他们捶捶背、洗洗脚;在完成作业之后,帮助爸爸妈妈扫地、洗洗碗……这堂课教学结束之后,一些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回到家,真的为他们做了一些令他们感动的事情。不同的学生虽然具体的行为不同,但都表现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上述教学,我引导学生在课外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就把感恩父母的行为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感恩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品德教材中隐含的感恩教育素材,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激发学生感恩教育的情怀,并且把这种感恩之情在课外用行动落实,从而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
(责编杜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