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2018-01-27 18:39高嘉璘张珂瑄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必要性

高嘉璘+张珂瑄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基本采用显性的“灌输法”教学,虽然这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社会趋向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想交流、碰撞,给思想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单一依赖显性的“灌输法”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隐性思想教育理论起源于国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必要性;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高嘉璘(1992-),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珂瑄(1992-),女,满族,吉林省梅河口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62-02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分析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隐性教育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隐性教育理论起源于国外。现在,对于隐性课程的讨论虽有分歧,但隐性课程所取得的效果内嵌在教师教学、集体活动的过程之中。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各种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涵、教学目的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相排斥的,而是双方彼此联系、通过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超时空性——相对隐形的课堂能够避免课时和环境的限制,即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开展。只需要把教学者的教学想法传达给受教者,大量的教学信息和知识理念都会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随即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和真实想法中去,即可转变成自己的看法。

2、多样性——在校园的日常活动中,其作用和影响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能够通过教学者的教学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内化的知识和想法便是隐性教育。

3、潜隐性——隐性教育不是直接明白教学过程,而是将教学目的、方向、手段和步骤隐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而其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是具有潜隐性的。

4、无意识性——隐性课堂是通过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以隐形的方式接触到教学目标,并达到教学目的的方式。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与显性教育比较,隐性思想教育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

1、认识导向功能。校园是提供教育教学的地点,其本身应具备优秀的物质条件,文化氛围和道德规范等的教育环境,是学生能够体会到前进向上的力量,进而使得学生在道德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2、情感陶冶功能。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所散发出来的力量可以是人们了解内心深处的美德和感情。

3、心理建构功能。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令学生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使得学生具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而如今的学生却出现了意志薄弱,情感复杂等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需要改进学习环境如物质条件,文化氛围和道德规范等,将有利于对学生性格、情感、心理和意志的培养。

4、行为规范功能。在社会和学校中,良好积极的教学氛围会对学生的行为方式有较好的影响,可以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二、目前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单存显性思想教育存在的弊端

1、显性教育在思想教育教学中位于主导地位并显现出弊端。显性教学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体现受到了限制,对于思想活跃、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的受教育对象,特别是青少年而言,这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逆反和行为上的不合作与拒斥。在以往长期教育模式下,显性教育具有比较主要的地位,使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普遍。比如思想理论课、学生演讲、各种教学传播工具等,都在不断直接地灌输既定的思想,简单而普遍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感受疲劳。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因为显性教育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时间的占据首位,相比较之下对隐性教育就缺少重视。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来说,潜移默化才是学生接受,理解和内化的最优方式。在一些重视隐性教育的国家,自由氛围较浓厚、对受教育者心理的接受程度有科学的把握,不是单纯强化教育灌输,更为重视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为此,学校的学习环境也较为自由且开放,学校各种工作都融入教育的內容,学生可以于无所不在又无人灌输的自主选择中感受学习,这样更有益于知识的传达和学生对其的理解程度。

(二)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意识形态浸透”的重要选择。在各种思想的交锋、碰撞中,在一些思想无孔不入、潜移默化地侵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复杂国际环境下,我国仅仅采取灌输教育是不行的,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加强对隐性教育的重视,切实推进隐性教育的实施。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现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所以,一定要提高教学者的隐性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校园层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1、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校园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之一。只有在学校的大氛围之下,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2、校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校园主题活动是学校采用自由表达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一种教育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校园活动应该积极鼓励师生采用网上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相互的了解,使校园网络在校园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endprint

3、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学校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实施学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最为现实的隐性教育教学活动,它让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做事依据什么样的标准。

4、实施导师制度,发挥导师在生活中的教育作用。《教育部关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一文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开展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受教育者的各种素质,把学生塑造成有理想,有目标,有纪律,有志向的新一代青年。”“各个高等学校的教师都需要具有很高程度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專业技能。并能通过学校课堂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各个高校教师应努力发展自身潜在技能和优势,以求对其学生有比较正面且直接的影响。”

(二)社会层面隐性教学的实现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峻思想的问题,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盛行,一些不良风气也在社会蔓延。在现实生活中,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的初期会出现比较大的思想反差。在之前的教学理论中,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基本要素而非主要方面,但由于人们的思想主宰着其行为方式,因此思想教育逐渐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1、党和政府的支持和管理。面对当前教育背景和教学现状,中国教育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和管理,特别是教育的支持与管理。

2、营造良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王充说:“人之质犹邺田,道教犹漳水也。患不能化,不患人性之难率也,雒阳城中之道无水,水工激上洛中之水,日夜驰流,水工之功也。由此言之,迫近君子,而仁义之道数加于身。孟母之徏宅,盖得其验。”这说明,人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也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决定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净化精神环境,鞭挞假、丑、恶,宣传真、善、美,特别要弘扬正气、正能量,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教育宣传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内化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根平,黄松鹤.潜课程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42.

[2]党建强.论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J].教学研究,2004(01):29.

[3]任丽娟.关于“隐性课程”的几点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47.

[4]李莉,刘金如.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3):102.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279+299.

[6]刘晓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6):14.

[7]于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7.

[8]李红雷.公安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3):85.

[9]董娅.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50-54.

[10]吴新明.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5(05):48.

[11]钟志贤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4.

[1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1:123.

[13]刘建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79.

[1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2+157+278.endprint

猜你喜欢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必要性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