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路径探索

2018-01-27 18:34景艳
学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提升路径大学生

景艳

摘 要: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有利于建设文明校园,推进大学依法治校的进程;有利于推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不足等问题,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的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国家未来民族复兴的支持者,因此,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

一、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含义

法律素养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即知法。第二层是指有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即对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识,遇事想到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即守法与用法。第三层是指法律信仰,即个人内心确信法律是全社会尊为至上的行为规则,主动维护法律权威,即护法。

大学生法律素养是指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形成法律信仰,并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1]。也就是说,一是大学生对常用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即知法;二是树立法律意识,大学生具有守法、用法的意识;三形成法律信仰的,对法律权威的相信并维护法律的实施。总之,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包括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能力。

二、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和接触法律较少,法律素养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現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知识欠缺

除了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之外,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虽然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全国高校教材统一,但法律内容设置简单,课时安排较少。其中,“法律基础”部分仅涉及两章,主要提到“我国的法治体系”“树立法制观念”和“尊重法律权威”。由于篇幅和课时的限制,法律基础部分只能作一些简略性的介绍,并没有针对性地涉及学生日常生活,更无法满足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需要。通过这部分法律知识的学习,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仍是一知半解。

(二)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大学生在学校应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国家法律规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违法违纪的行为有所增多趋势,大学生犯罪的人数增多,比例增大,犯罪领域扩大,影响面广。另外,当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公平待遇或被侵犯时,他们并没有运用法律为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而是选择自认倒霉。

(三)法律信仰不足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对法律规范的不了解,缺乏对法律的信任,平时遇到问题没有想到求助法律途径来解决。二是对法的适用缺乏信仰,不相信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会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对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没有信心,对当代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不足。总之,大学生没有形成对法律信服与崇敬的理念,没有将法律作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没有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

三、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的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大学生成为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首先,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还有创业中才能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顺利完成学业,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其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同时,熟悉和掌握与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要求,依法行事,才能真正成为这个专业的优秀人才。最后,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大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为社会服务,最终成为“法治”国家的一员。通过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2]。

(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

建设文明校园是当前学校依法治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曾指出:“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有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认知法律规定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有守法的意识。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可以增强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尊崇和敬畏,有利于建设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

(三)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信念,提升大学生对对法律信服与崇敬,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领军人应当最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好公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四、培育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路径

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法及法律现象的感性认识,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其次要培养大学生接受新型法律现象,积极主动地遵守、运用新法律、法规;最后要培养大学生对现代法治充分的信任感和依赖感,相信司法机关、执法机关能秉公执法,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3]。endprint

(一)健全各类法律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

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高校的课堂是最直接、最基本的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入校以来全部要接触的唯一与法律有关的必修课。高校这门课的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环节,对法律部分的知识进行系统提炼,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学校可以全校法律选修课、各学院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一些法律类课程供非法律专业的学生選修。

法律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模式,精选一些发生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法庭”式教学方式,运用案件资料的准备、角色扮演的分配,让学生通过收集、配合、观察和辩论等方式,从审判程序中学到法律知识,增强对法律公正的信任,对法律权威的敬仰。此外,法律课程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法律微课、慕课等新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二)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守法氛围

大学生可以开展普法社团,将生活中的常见案例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方式投放到大学生网络空间,大大提升法律宣传的受众面。学校还可开展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专题法律讲座和主题报告会。如《劳动合同法》的专题讲座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兼职的社会实践中处理相关问题。此外,大学生可以开设“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学生的法律咨询服务,协助学校解决内部纠纷。

学校还可以建设法律主题文化园、法律主题雕塑、法律文化长廊、师生法律作品文化展示区,打造法制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法治观念,接受法治熏陶,使大学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坚持依法治校方针,搭建大学生法律社会实践平台

依法治校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化的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践行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步骤。高校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学校本身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法律信念,进而影响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实现依法治校,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旁听法院案例,参观校外普法宣传活动,制作普法宣传手抄报。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戒毒所等地方。学生通过法律社会实践,可以更深刻理解我国政府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树立法律的权威,充分发挥法律的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促进大学生坚定法律信仰。

综上所述,以转变法制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加强大学法制文化建设为基础,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康的、适合时代需求的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彭海.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育[J].教师育人(高教论坛),2014(4):24.

[2] 李琼瑶.范志华.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24.

[3] 张珂.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提升路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