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要素研究

2018-01-27 12:25张同乐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效果情感课堂教学

张同乐

(安徽三联学院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战场,学校教育功能的集中发挥,最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当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满足教学需求,圆满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已成为教育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熏陶,课堂教学中存在重认知性目标,忽视综合素质培养;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的参与;重理论教育,忽视情感教育;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策略的渗透;重课程的预设,忽视课堂管理等诸多现象。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必须认真研究与之密不可分的种种要素,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不断改进,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1 高尚的师德、渊博的专业知识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作为育人者,具备本课程领域内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只是其一,他/她同时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把“教书”与“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并能够将“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在新形势下诠释出新的内涵。

新时期教师在课堂中的“传道”与“授业”有着更广泛、更深刻、更新颖的时代内容。首先,传道者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对教学事业的崇高敬业心和对学生真挚的爱,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应该能严谨笃学、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以身立教;能关注新时期大学生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能对道德观念模糊、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能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的各个环节;能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情操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学高能为师,身正可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时,便会更加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老师,便会“亲其师,信其道”,诚如朱熹所言:“指引者,师之功也。”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即有着广渊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着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内涵。为此,教师要积极投身于现代教育改革之中,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质量的教学赢得学生的钦佩和信赖,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使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2 情感教育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要素

情感是联系知识的中介和纽带,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达到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师生两极间的交互过程。教师良好的情感品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教师动之以情,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共振,唤起共鸣,使师生间的心理动机朝着同一方向前行。

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往往只专注于认知性教学而忽视情感因素对于认知活动的积极推动作用,这种现象在当今的高校教学中尤为明显。以英语课程为例,很多学生原本对此课程就存有畏惧、自卑、无助、厌学的心理,加之教师较少关注到其情感对于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的重要影响,部分学生进入课堂后若对所授内容一知半解,就会产生挫败感,而产生情感障碍的学生是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文中指出:“有意义学习的发起,不依赖教师的教学技术,不依赖他在该领域的精博知识……,不依赖与他所利用的程序教学……。虽然它们当中的每一种都会在此时彼时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资源受到利用。但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依赖于促进者和学习者彼此关系中的某些态度。也就是真诚、接受和理解。[3]” 如在英语听力的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给予的“林肯是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实际上是第十六届总统)”的回答有着不同的仲裁。一种是“怎么能是十八届呢,错”;另一种是“答案很接近了,再听听”。这两种评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如果说前者带给学生的是“更焦虑”和“更紧张”,那后者带来的则是“鼓舞”和“激励”,因它有着“接受”和“理解”的成分,学生便会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情感教育体现在教师能把对学生的真挚的情感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在课堂上,教师要把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作为己任。一般说来,外语学习失败均可归咎某种或多种的情感障碍。如英语差等生因学习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会对此课程产生焦虑心理,继而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为此,来自教师的充分理解和诚恳的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关注这些学习有困难、情感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充分调动、控制那些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如可以在教法(如小组讨论)和教学内容组织上(分类指导)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的氛围,从而卸下“挫折感”的包袱,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

情感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4]”教师应把以往教师单向地灌输改变为多向地互动,积极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如值日报告、小组活动、开放式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开掘和诱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源泉,当学生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时,便会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此时的课堂教学效果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教学模式。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5]。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视频、交互功能于一体,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色彩的变换等手段实现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图文并茂,点面交融的效果。目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才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交际性语境的匮乏使得课堂交际性的练习收效甚微,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改变这一状况。如多媒体课件能改变以往的二维空间的单一表现,模拟出三维的动态交际环境,创造出立体、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 ,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这一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变“让我说”为“我要说”,实现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再者,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实际水平设立学习目标,选择灵活的学习时间,确定合适的学习内容,控制自身的学习进程,而不是完全依赖于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来学习,这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其次,多媒体生动、直观,其丰富的表现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识记能力。认知主义教学心理学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媒体能够利用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将单调、乏味的语言材料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屏幕上,能够给予学习者听觉、视觉等感官多方面的刺激,从而使学习者进一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体验,增强记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一篇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文章时,笔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吸收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部分要素作为课件的内容,其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精彩的对白、优美的音乐等给学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学生们情绪高涨,积极参与教学上安排的各类活动,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因而不能代替教学的全部。教学中滥用或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人灌”变为现在的“机灌”,使自己成为课件播放的“放映员”,学生成了观看课件的“观众”等现象都应当杜绝。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应用多媒体,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收到“效率好、印象深、纬度广、感受新”的效果。

4 课堂教学设计中渗透学习策略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学习策略即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完成学习目标而有意识制定的学习方法。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纳依曼特曾指出:“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 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有研究表明,学习效果=50%的学习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帮助学生逐步生成和掌握一些必备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词汇学习为例,在以遵循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词汇教学亦如此。教师先是教给学生单词的读音、接而解释含义,之后辅以例句就大功告成了。但采用何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去记忆并使用这些单词,教师往往很少顾及。此时,教师若能够介绍词汇学习的学习策略,将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的目的。如在单词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融入相关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练习。以动词imagine为例,教师可突破以往讲解单词的套路,向学生介绍缀合法来扩大其词汇量并提高其记忆能力。 如imagine后缀-tion为“想象力”、+-tive为“想象力丰富的、+-able为“可想象的”、+-ary为“想象中的”等。这种方法就是教会学生“摘葡萄”,过去是一个一个地采,现在是成串地摘。再如,教师可以从词汇本身结构的变异来教会学生通过联想法来记忆词汇的形和意。以单词employ为例,教师首先可向学生介绍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缀以-ee多含被动意义,表示“被……的人”之意。如动词employ意为“雇用 ”,其后+-er为“雇主”,但该词后缀-ee(employee)便是“雇员(被雇的人)”了。由此,教师可以训练学生通过联想而判断出下列词汇的含义: acceptee (被接受的人)、donee (受赠者)、nominee(被提名者)、payee(收款人)、examinee(应试者)、addressee(收件人)、rejectee(被弃者)、 testee (被测试的人)、trainee(受训者)、tutee(受辅导者)。当然也有例外,如 -ee在一些不及物动词后构成的名词则表示“动作发出者”,如,Returnee(归国者)、divorcee(离婚者)、escapee(逃亡者)、absentee (缺席者)、retiree (退休者)等。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它揭示了如何全面而合理地看待学与教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学与教关系的认识的深化。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融入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高效的求索和建构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步入学习化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5 严谨的课堂教学管理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重要保障

课堂教学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使课堂教学有序化、规范化,而教学心理环境的复杂性也决定课堂教学有序化和规范化的形成必须要有合理得当的课堂管理策略作为保障。有研究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课堂管理的众多内容中,课堂纪律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环节。课堂纪律是课堂情境中课堂活动的制度规范,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评价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主要依据。众所周知,当前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多是宏观的宽松式管理,因此具有“抓大事忽略细节”的特点。以英语课程为例,由于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显性逃课”和“隐形逃课”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在学校层面上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或执行力度不到位,加之时下学生对教师的打分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量化中占有相当的权重,故教师心存顾虑,课堂管理松懈。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遵不遵守课堂纪律那是辅导员和相关政工人员的工作职责,因而疏于或懒于管理,致使课堂纪律涣散,甚至呈放任自流之态。

著名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曾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课堂管理是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而课堂纪律与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学习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教师应首先建立合理、明确、具体的课堂行为规则。有了规则,学生才方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对照,明了哪些必须遵守、哪些违背规则,从而形成恰当的课堂行为。

课堂行为的管理不能仅仅止步于行为规则的制定,教师在不良或消极行为发生时也应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所谓“坚强”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应当严厉地谴责,不能一味地姑息;“温和”则意味着干预措施要以人为本,避免产生“微波”效应,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自己不良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及时矫正自己的行为,形成自律的意识,并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控制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而课堂教学效果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效果定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效果情感课堂教学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情感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