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细腻,意蕴传神
——浅谈宋代花鸟画的美与意境

2018-01-27 12:25徐珊珊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院体传神花鸟画

徐珊珊

(信阳农林学院 规划与设计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宋代花鸟画释义及历史溯源

宋代花鸟画是我国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高峰,北宋时期的院体工笔花鸟画发展得尤为繁盛,成为宋代花鸟画的代表,对后世乃至海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时期的花鸟画仍然受到五代花鸟画的影响,五代十国的花鸟画有著名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其中黄荃花鸟画富丽典雅,其子黄居寀继承了其父花鸟画的技法与风格,使得艳丽细腻、工整典雅成为北宋时期花鸟画的标准。北宋中后期出现的画家崔白尤善描摹不同自然环境、季节变换中的动物、植物的情态,成为北宋时期又一杰出的花鸟画家。宋徽宗赵佶不是一位英明的君王,但却为书画艺术作出了贡献,同时自己也是一位优秀的书画艺术家。他在位期间,建立了翰林书画院,兴办画学,其宫廷画院人才众多,其中一半以上的画家都在画花鸟,使花鸟画的发展盛极一时。到了南宋,花鸟画的风格产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一些不太注重富丽细腻的作品,较为简淡粗放,重视笔墨意趣与意境创造。南宋后期,工笔写实已不受重视,转而形态写意、水墨色彩,尽情挥洒,无拘无束,体现了文人思想与特殊的社会环境对绘画的影响。

2 宋代花鸟画的审美与意境

2.1 工整精致,细腻典雅

宋代院体花鸟画整体都有着精工细腻、华丽典雅的特征。在整体上,十分讲究章法布局,以折枝式为例,折枝式,顾名思义,以花卉植物的局部为景,以鸟或昆虫为点缀,使得画面更加别致生动,其中《海棠蛱蝶图》就是典型的折枝式构图。一枝海棠迎风飘曳,斜斜地伸出画面,右侧一只蝴蝶停在花朵旁,充满了生气与自然的气息。在形体设色上,宋代院体花鸟画十分讲究写实与细腻富丽,画家在描绘花鸟时注重生动自然的同时,更加注重画面色彩与氛围的细致与华丽。

除了构图与布局之外,宋代院体花鸟画的色彩与笔触也十分细腻华丽,如在宋代名家黄居寀的《梨花春燕图》中,描绘了春燕在梨花枝头鸣叫的场景。一枝梨花伸出在画卷中央,这枝梨花刻画得十分仔细,枝干粗糙的纹理,翠绿的枝叶,粉白的梨花,造型精致细腻,色彩艳丽典雅,令人感受到了春意;一只燕子停在枝头,目光灵动,尽情鸣唱,羽毛丝丝勾勒,色泽鲜亮,细长的燕尾飘在身后,姿态十分优雅精致。梨花与燕子的造型雅致逼真,色泽分明鲜艳,使观者体会到了画家所要表现的春的气息。工整富丽的北宋花鸟画多沿袭五代传承下来的重彩勾勒法,此种技法使得造型写实而逼真,色泽艳丽丰厚,再加上构图与题款的讲究与工整,形成了具有装饰意味的院体花鸟画风格。这种风格的花鸟画受到统治者的欣赏与推崇,因此,精工富丽的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北宋达到了高峰[1]。

2.2 意蕴生动,气韵传神

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画家在绘画时应注重与遵循的“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是画家绘画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人物或造型的神韵与内涵经过画家的艺术化处理之后,不能失色,反而要更好地呈现出来。在花鸟画中,植物或动物生动、自然的情态是这种“气韵生动”准则的一种表达。

北宋花鸟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中国画传统的写实观,造型写实才能表现出动植物的传神之韵,如前文提到,在北宋的院体花鸟画中,画家十分重视对于造型的把握与物象的写实传神,他们要经过大量严格的写实与临摹训练,在掌握绘画技法时,更要观察自然,捕捉瞬间动态,才能创作出神情兼备的动植物形象。《写生蛱蝶图》是北宋名家赵昌的传世之作,描绘了秋天野外的风景,画面为狭长型构图,画面下方是芦苇、荆棘与菊花,迎风摇曳,姿态各异,表现出秋天特有的自然风貌,画面上方,三只蝴蝶振翅飞舞,色泽艳丽,造型逼真,飞翔得悠然恣意,整体造型十分写实准确,在动植物的色彩和质感上都表现得逼真传神,显示出秋天晴朗、纯净的自然风貌[2]。

宋代名家崔白也是一位善于刻画人物与花鸟的大家,《双喜图》就是这样一幅传世精品。在萧瑟的旷野之中,一只野兔卧在地面,回头望向残枝周围两只振翅鸣叫的禽鸟。虽然画面是静止的,但是通过野兔与禽鸟的动作与神态,可以看到惊恐与不安的神色,通过野草与枯枝等景物的渲染,感受到秋天的肃杀与萧瑟。整体造型、构图,都独具匠心,自然传神,具有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达到传神逼真的境界,来自对万物自然神态与趣味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这背后有着宋代所推崇与盛行的“理学”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朱熹提到:“以天道言之,为元亨利贞;以四时言之,为春夏秋冬;经人道言之,为仁义礼智。”宋代理学家们认为,世间万物,时间宇宙皆有“理”而存在,大至天地,小如蝼蚁,都皆有“理”而运行生长。因此,在宋代的花鸟画中,体现了这一思想观念,动植物依据四季等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花鸟画不仅是对自然的表达与欣赏,而且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悟道。

2.3 花鸟风月,诗画意趣

宋代花鸟画的整体基调是典雅而抒情的,不论是北宋时期精工细腻的院体花鸟画,还是南宋后期简淡写意的文人花鸟画,都充满了一种雅致的意蕴。在作画之余,题上一首诗或一首词,是画家艺术情感的又一次升华。唐代诗人王维曾提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诗与画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自唐代之后成为绘画的一种潮流,而到宋代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发展得更加完善。花鸟风月的雅逸,诗画相和的意趣,使得花鸟更具内涵,诗词更具意蕴。

在宋代,画家不仅要在绘画技法上纯熟精炼,在文学方面也需有极高的造诣,宋徽宗赵佶就是这样一位诗与画都有着极高成就的艺术家。他独创书法“瘦金体”,灵动快捷,笔迹瘦劲,是书法艺术史上极具个性的创作。同时,他在工笔花鸟画上也是一位大家,他著名的《瑞鹤图》,就是这样一幅字与画并存的花鸟画精品。画面中,十八只瑞鹤盘旋在宫殿屋顶之上,姿态各异,翻飞灵动,宫殿周围云雾缭绕,好似仙境,画旁的御笔题记,正是“瘦金体”,内容与画面相得益彰,表现了对于国运昌盛的美好憧憬。从艺术的角度来说,《瑞鹤图》正是宋代花鸟画诗画意趣的代表,以诗去扩充画意,以画去加深诗境,深化了画家创作的人文情趣与艺术情感,是花鸟画意境的超然表达。到了南宋时期,文人画的盛行使得画家们更加注重画面的意境,笔墨清简,用色淡逸,诗与画更加不可分离,通过笔墨与文字抒情,表现了文人洒脱不羁的艺术态度[3]。

3 结语

宋代花鸟画已流传千年,对后世乃至海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当代艺术工作者来说,传统的花鸟画不但没有被日新月异的发展所更迭,反而更具独特隽永的艺术魅力。宋代花鸟画不但以精湛的技法与独特的美学意境去感染世人,也以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意趣引人深思。在国家顶层战略“一带一路”的倡议指导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越来越需要艺术创作更能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具有民族特色,艺术家要更有发扬传统艺术的责任,才能保证传统艺术不断流传,当代艺术更具活力。

猜你喜欢
院体传神花鸟画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宋代院体花鸟画设色风格探究
织绘双成 传神写真 浅谈元朝御容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
无才勤补拙 造境意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