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欣然
【摘要】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变得频繁且必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鼓励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社交意识、礼仪、能力。文章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教学现状入手,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愈加频繁,近年来我国多次承办国际会议,正说明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世界主流,而我国正是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在跨文化交流的氛围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导学生英语的词汇、发音、语法等基础知识,还应当从跨文化交际的层面来教导学生使用语言、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交流工具。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如何在测试中平衡好基础知识与文化交流的比例,怎样对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等都是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教学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逐渐注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逐渐从基础知识、语言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书面信息交流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未达到预期目标。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较弱,礼仪缺失,语言不得体,文化底蕴差等现象非常普遍。从根源上看,是高校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并不强,教师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尽管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完全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消失,不重视语言在交际中应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英语文化知识的考查非常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考试范围内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英剧、美剧进入视野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风俗的了解几乎都来源于影视剧,而对更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礼仪行为方式几乎没有涉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进行交流时,语言中的词汇、语法错误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因为毕竟不是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而文化上的错用和误解往往会引起交际摩擦,甚至引发冲突,这种文化上的摩擦不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按照常识来套用可以解决的,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面对不同文化的人群不说错话,才能更好地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就需要高校、教务系统、教师首先拥有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教导意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营造出跨文化交际重要的氛围,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
第一,教师培养。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首先认识到高校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使命这一社会现实,将教学目标定在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这一层面。首先,在教师培训体系中加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在此方面的能力;其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遣教师去国外进行短期的游学、培训,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宗教信仰,将这些见闻和经验带回课堂传递给学生,用优秀的教师去带动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文化学习,增强学生与英语国家人们交流的自信。
第二,教材编写。在教材编写中侧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用真实的语境、交际用语、时尚流行用语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英语文化交流氛围,为学生提供可依靠的训练资料,另一方面将同一语境下不同英语用语国家的不同用语形式进行展示,配合与中文用语的对比,致力于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英语通用语民族之间的差异,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第三,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做好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课前导入时可以更多地选用英语国家的真实事例,激发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兴趣;在新课程内容中扩展语境、语言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储备量,强化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底气和抓手;在新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中西方文化对比部分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扩展,从对时间的观念、对金钱的态度、面对赞美的回应等多个方面进行扩展,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点,避免交际障碍;在课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中西方文化碰撞类节目,例如《非正式会谈》《世界青年说》等,在娱乐、轻松的节目氛围中获取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养分。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交际技能及用语、对外国文化的态度、获取外国文化信息。
第一,核心价值观。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核心的理解,即核心价值观。英语文化的核心从语言特点、文章修辞等多个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从教材内容和课外资料中提取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英语文化培养。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除谈论天气、美食等人类认识统一性较高的方面外,几乎所有话题都会牵涉到核心价值观。教师在进行課堂教学时要注意从交际用语、礼仪、表情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要对东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进行区分和敏感性标识,例如individualism、privacy、religion、money、feminism等,只有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人们的价值观才能不在交际过程中触雷。
第二,交际用语。语言是从文化土壤中开出的绚烂花朵,文化在语言交流中得以发展和传承。英语词汇、语法、风格都与汉语有着极大的差别,英语国家之间的用词、语法都有或细微或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的教导,从比喻、典故、谚语、俚语、委婉语、禁语等多方面进行教导,并且要多举例子,降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难度。在语言交流的顺序上也要有所注意,例如面对英国人时,交流要从天气入手,而非国人常用的“去哪儿”“吃了吗”等方式。
第三,肢体语言类。肢体语言是与音乐、美术一样的世界通用语,可以表达出语言信息外的诸多信息,敏感的人可以从对方的眼神、手势、微笑弧度、身体间的距离、音量等方方面面得到友好或不友好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肢体语言与交际用语同样重要,在语言交流出现障碍时肢体语言的替代作用不可小觑,肢体语言的使用错误甚至可能引起更大的交际事故,例如某国总统曾经在与英女王会面时行吻手礼,礼节没有错误,却因为他结结实实地吻在女王手背上而出现了外交事故,被英媒体嘲讽不懂礼仪。因此,教师要重视对肢体语言的教导,至少要让学生知道,在对女性行吻手礼时不可直接亲吻手背,而是要留有一定的距离,要虚握女性的手,若对方戴有非婚戒,可以吻在戒指上。肢体语言需要更多的实践进行训练,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背景、人物关系來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利用双方是朋友或一方是长辈等有对比性的场景设置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肢体语言交际知识。
第四,风俗、信仰。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经常将跨文化交际局限在寒暄、赞扬、问候、致谢、访友、购物等相对简单的交际活动中,这些交际活动中几乎没有必须遵循的交际流程或原则,但实际进入跨文化交际范围内,这些简单的交际活动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高校英语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应当对相对正式的交际场景、用语、礼仪进行教导,例如初次登门拜访、参与宴请(需要穿礼服的程度)、参加婚礼或葬礼、探望病人等,并通过场景设置让学生对可能遇到的交际场景进行演练,由教师进行改正或调整。
(三)交际训练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将跨文化交际训练作为重要的教学部分和步骤来进行,其中,观看视频资料,参加知识讲座,进行实景训练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相对宽敞的实训基地,布置类似公司、家庭、西餐厅等常见社交场景,便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没有条件的高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他人的模拟过程中看到交际的错误、疏漏、优点,来进行自我完善。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调整,进行自我更正和修缮。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足和闪光点调整教学计划,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提升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观看类似《老友记》一类的经典美剧,从中学习美国人在日常交往中的用语习惯、交际原则,并对其中已经得到更新的词汇和用语进行替代和扩展,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英美剧,如果发现优秀的教学片段资料可以提供给教师,进行大范围内的共享和交流,让学生得到共同进步。教师要支持学生利用高校优势,与来我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从中了解到最新的文化知识。
四、结束语
全球一体化进程对人才的要求逐渐从专业水平扩展至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教材编辑和一线教师应当迅速转变观念,将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回归其本质,通过课堂教学和评估重心的移动,促进大学生构建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培养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满足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任艺.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7):60,62.
[2]张兰舒.论大学公共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23):138.
[3]朱晓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7(51):32.
[4]方雷毅.分析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7(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