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外国语学校 李伟芬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但平时的教研都强调老师如何用活、活用、用好教材,重点都是放在“师”,而忽略了“生”。其实,学生每天都在使用数学书,他们才是真正的教材的使用者。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用好数学书,让教材变成学材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和思考,尝试以学生学习的角度,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步入手,把教材变成学生“学”材。
当前比较流行的“先学后教”以及“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都强调了课前的预学,让学生提前感知所学的知识才进入课堂。无论这两种模式存在什么缺陷,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比较好的是:学生多了使用教材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需要多阅读。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所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让学生课前预学,能增加对教材的熟悉度。但是课前的预学不是随意的翻翻书,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引。
数学教材不同语文书那样段落分明,语言优美引人入胜,数学教材内容抽象,语句精简。逻辑性强,推理严谨,表述规范严格,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不知所云,提不起阅读兴趣。因此老师要设计好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例题。
下面是是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预习提纲(见表1)。
这组提纲向学生提出了阅读要求,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启发学生理解关键词句、重点难点,也是给学生做出了阅读示范。预习只是让学生对教材有初步的印象,所以设计提纲的时候,每道题都要引导学生在书上找答案,或者画一画,写一写,这样学生对知识就有初步的印象,课堂学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表1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教材变学材的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能从例题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训练。因此,再设计预习提纲的时候,我都会有这样的一道题:“对于这个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发现呢?”刚开始,学生不会问什么问题,也写不出什么好的发现,但是坚持训练后,慢慢地学生也就会开始会提问题了。
下面案例是学生在预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提出的问题(见表2)。
表2
学生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有些长方体的面是正方形的,那这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
2.长方体的棱怎样分类?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备而学,而且这些问题恰恰就是老师课堂上最需要的最有效的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疑”展开的课堂就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了。
课堂上分秒都是宝贵的,因此指导学生使用教材的时间必须是用到刀刃上。通过课前的粗读,学生对教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了,那么课堂上更多的是细读,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内化提升知识。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成资源丰富多彩,思维碰撞激烈,火花四溅。但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中,离不开对知识本质的把握,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那么细读在什么地方呢?
①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时:如公式的推导应用、概念的生成、定律总结等等,这时让学生打开课本重新细读一次,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如在学习五年级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当学生通过预习,堂上的反馈导学后,我让学生再重新把书上的文字读一遍,并提问“现在和预习的时候相比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一个学生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分数的性质和我们四年级学的商不变性质是类似的,因为分数和除法是有联系的!如果不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是难以有这样的感受的。
②学生思维碰撞时:当遇到学生有疑问,有争辩的时候,借助教材突破重难点就更必不可少了。当课堂上学生思维碰撞时,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助课本理清思路,也是一个提升思维度的好办法。
如在学习五年级的《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的时候,学生经常会在判断一个数是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时候出现争议,这个时候我的处理方法是让学生重新找出相关的概念,明确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是以因数的多少决定的,而奇数和偶数是以是否是2的倍数决定的,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构建知识的网络,也发展了思维。
在课堂的总结阶段,再次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细读教材是为了让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纳积累,形成知识的架构,这时的读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知识是怎样的?怎样来的?怎样用的?老师可以指导边读边记录,如记录重点知识、易错点、要注意的问题等,把薄薄的教材变厚,变成自己的工具书,能随时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对自己有帮助。学生感受到从教材中能读出成功,读有所用,这样将会成为坚持阅读教材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书本上只有表面积的概念和例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归纳总结的时候,把相应的公式记录在书本上,以后在做作业、单元的整理与复习的时候就可以作为参考了。
课后的阅读是以复习为主,“统读”在于既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也把当天的知识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连接,形成网络。这里的阅读可以分两类:
一般安排在做作业之前,通过阅读,再次巩固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这里的阅读也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也要在这方面进行相应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使用教材的意识。
例如在学完《2、5倍数的特征》后,我安排了下面的复习提纲:(见表3)
表3
教材一般在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整理与复习和成长小档案,这个环节的处理可以这样:老师先写出复习提纲,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把整个单元联系起来读,不仅帮助学生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最关键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统读,教材已经牢固地印在在头脑中,只要一提到某个知识,马上就能在脑子里提取出来,教材自然变成学材了。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复习时,我先出示了下面的单元复习提纲(见表4)。
表4
学生根据提纲先自行进行单元的整理复习,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运用思维导图,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联系起来。这样就相当于把整个单元的知识装进脑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