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邦建
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是晋察冀根据地最早的立足点。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后,部队没地方住,只好住在五台山的寺庙里。聂荣臻司令员亲临寺庙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国纲领,加上八路军进驻寺庙后,非常爱护文物古迹,对僧侣们态度十分友好,众僧看在眼里,深受感动。
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紧邻五台山的河北省阜平县召开。五台山各寺庙僧人及汉藏蒙满各族人民,一致拥护边区政府。当和尚、喇嘛代表身披袈裟步入会场时,全场高呼口号,响起热烈的掌声。聂荣臻政委双手合十,亲切地问候僧人代表。参会的和尚和喇嘛深受感动,五台山僧会会长然秀当即代表五台山僧众表示:“出家人慈悲为怀,我等出家不出国,保不住国家,佛教寺庙何存?抗日救国,僧众有责!”自此,五台山各寺庙积极响应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近200名青庙僧人组成的“僧人自卫队”改组为“僧人抗日自卫队”。他们将八路军的伤员安置在寺庙里,将寺庙中所藏活佛侍卫队的武器,共计500多支枪、500多枚手榴弹、1万多发子弹,捐献给八路军。
1938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军向五台山区进犯,僧人抗日自卫队分队长慈荫法师带领100多名队员,配合八路军和农民自卫队300多人,埋伏在五台山区的金岗岭、蛇沟一带。敌人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和自卫队员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滚动巨石,砸向日军,加上步枪、手榴弹,打得300多日军丢盔卸甲。
随着战事的蔓延,五台山寺庙里30多位僧人干脆脱下了僧衣,穿上了军装,参加了八路军。到抗战结束,五台山先后有100多名和尚、喇嘛毅然脱下袈裟,穿上军装,扛起枪杆,参加了八路军。他们被编入晋察冀二分区四团,从此奔赴抗日前线,人称“僧人连”“和尚连”。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僧人连”随部队先后参加了强袭豆村、茹村地区反袭战等大、小战斗数百次。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始终意志坚强,舍身忘死地冲锋陷阵。慈荫等人在战场上先后负伤,仍浴血奋战,许多人立功受奖。
抗战结束后,慈荫等一批曾经脱下僧衣穿上军装的“和尚连”战士,又脱下军装,重新穿上袈裟,回归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