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吉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价他的校长。”一般意义上来说,若校长想真正治理好一所学校,首先要从管理上下手。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既要体现校长的办学思想、管理和决策判断能力,也要体现校长的治理实绩。然而,治理主要包括办学与管理、质量与管理,以及教职工队伍建设与管理。在管理学校过程中,校长要注意重大问题决策群体化,分工明确、互相监督,从而实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及宗旨,让农村学校走向正规化管理的道路。其次要遵守学校工作的客观规律,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遵循规律,抓教育质量,这是校长职能所决定的,也是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校长要严格实施学校的治校方针与战略决策,以素质教育为本,完善学校的治校体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开拓进取,使全校师生树立“建立好农村学校”的责任感。再次是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服务与控制全校师生。校长不但要抓好班级建设,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明白自己的职责是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大胆地培养教师,毛泽东曾经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一所学校,仅仅依靠校长来治理远远不够,校长有了好的思想与思路,需要教师去实施。因此,校长要不拘一格地用教师,“善于识才,善于用人”,建设一支庞大、坚强和出色的教师队伍。最后,校长要丰富校园文化,不断开展精彩的校园活动。一所学校,如果仅靠条条框框的东西来维护远远不够,学校要不断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精彩的教学活动、丰富全校师生的文化意识,必将极大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迎来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明天。
上述方面是校长应具备的管理能力。多年来,一直和广大的中小学校长一起探讨学校的教育管理,特别是下基层、走农村,更是体会到农村校长的艰辛和不易,而今天结合自身下基层的管理经历,从农村小学校长角度谈谈独特的管理素养。
只有一扇窗,我们只能看到一面风景;打开四面八方的窗户,我们才能收获八面来风。多维视角正是农村小学校长所要具备的管理素养。
城乡教育差距在一步步地拉大,农村学校总是在今天和明天的“空隙”里生存,在现实和理想的“夹缝”里前行。山和水完美统一,造就碧水青山,方成如画风景,才有完美境界。同样道理,在我们教育中,对立物统一,多元格局相辅相成,才有教育和谐与发展,才能达到农村办学的理想境界。有责任感的人会知道细节的重要,需要做到一丝不苟,以致连一根丝的细节都不能放松。校长是学校一把手,很多事务是繁杂而具体,所以农村小学校长应重视细节,正视细节的存在。
学校应当是汇聚文化精英群体的场所。精英的层面有多高,学校的教育平台就有多高。校长来自基层,通常从教师中来,所以很了解教师的心理。在农村学校,教师对校长的期望很高,都希望有自己欣赏的校长,带领自己工作。校长要称职,必须打造自己的眼界、心胸、智慧和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上对下、待人接物都要有外方内圆的通融,真诚地融入集体。
农村校长多维视角的建立需要同理心。2016年,东港区的一所农村小学迎来6名年轻的新老师。六位女老师带着满满热情选择农村教育,选择这所农村小学。如何让青年教师在这片贫瘠的 “土地”上健康成长,如何让青年教师满心的教育理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需要思考的事情。于是新学期的第一个升旗仪式上,在庄严的国旗下,校长带着教师们郑重宣誓,这份入职宣誓仪式,起到很好的思想带动作用。如今,在与青年教师谈一年成长回顾之时,六位教师无一例外地谈及那次入职宣誓。
是的,就是这样的一份仪式感,带动青年教师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份仪式感,在这所农村小学埋下种子、扎下了根。这些青年教师将这份仪式感带入班级管理中,把孩子摆在大写的人字上面,学着时时、处处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为己任,给足孩子们需要被重视、被引导的重视感。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这位校长从教师视角给予充足的发展理念,教师就能从学生视角给予充分的爱与关怀,这份理解与领悟难能可贵,这份齐心协力难能可贵。小小的举动便能引起不小的效应,这就是多维视角对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赫胥黎有一句名言:“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农村小学校长应当是一个行者:行动者、实践者、改革者,要具有行者的心态,这是农村小学校长必不可少的管理素养。
面对教育发展的差异,农村小学校长更要善于思考、善于谋划,在反复权衡、比较中去忍受人生压力,唯此才能超越犹豫,应对错综复杂的现实,冷静地前行。农村小学校长应当是理想的痴迷者,痴迷带来行动的执着,苦行感化同志、感动同事,同时也让自身在行进中享受感动、领悟感化,开创教育的 “绿色天地”。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校去拓展更深远的生存目标。
日照市慧通小学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记得初次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孩子怯懦、毫不自信,在孩子们的言谈举止中,看不到文明礼仪的影子。从那位校长开始致力打造校园文化之初,就将文明礼仪纳入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采取坐立行文明礼仪培养、文明礼仪操、文明礼仪歌入我心等活动,将文明礼仪的种子深入孩子内心,久而久之文明礼仪之花满园绽放。孩子们的文明礼仪被外人称赞,已经逐步成为慧通小学的新名片。正是在万般艰难之中,文明礼仪教育得以坚持下来。坚持的力量在于每一日的积累,在于每一位老师的付出,在于每一个家庭的支持。所以农村小学校长的理想信念与坚持不懈能够改变学校的现状,良好教师队伍的打造能帮校长实现心中的治校理念,这不仅需要校长的多维视角,更需要校长的行者心态。能否带着执着与苦行,与教师们一道打造一所农村小学,关系夹缝中生存的农村小学的发展方向。慧通小学确立农村小学教育创新的支点,即健全人格教育,让学生的人格健全起来是首要任务。学校课程改革对人格教育目标存在具体要求。新课程强调,要从单纯追求传授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打破传统的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过于狭隘的目标,转而高度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探索出适合慧通小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于是通过五种教育来实施健全人格教育:一是智慧保健教育,主要针对创造力、进取心和自信心来实施;二是情绪管理教育,是学生了解情绪及情绪管理的一般方法,保持良好心境和若干情绪;三是意志品质教育,是针对自信心、自制力以及耐受力形成的一种教育;四是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加强责任感、幸福感和仁爱心开展;五是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奉献,继而内化为品质,虽然达到最后层次很难,但我们一直在努力。确立创新教育的支点,学校全部教育活动都有了更明确的价值标准,并且产生积极的价值推动,这种推动不仅来自师生,还有家长。通过实施健全人格教育,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到阳光、俊朗的生活态度,从容、优雅的行为举止,以及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
农村小学校长应该时而走在前面,当一名引领者;时而伴在左右,做行动的协同者;时而留在后面,做心灵的守护者。校长做的就是用心去点亮每一个教师的心灯,用情去陪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用爱去支撑每个教师的教育理想。在充当引领者、协同者和守护者的角色中,这份用心、浓情和爱心一定会由每一个感受到信念与关爱的教师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育传递,正是农村小学校长在万千工作中所形成的管理素养,凝聚一名校长的管理智慧、管理艺术、管理情愫;这样的一份带动,会引领农村小学走向知识的繁荣,以及可以带领教师团队,打造一个特色的农村小学教育。
行走在农村教育的路上,一切创新活动都需要从确定目标开始。在发展目标的确立上,需要将目标定位为一个大写的 “人”字,培养出具有平民之心、贵族之气、精英之魂的未来建设者,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绝不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和快乐来换取暂时的功利。在发展过程中,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教师寻找到归宿感、成就感,有用之不尽、取之不完的潜力感;让每位家长收获教育的成果,影响每一个社会人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在农村小学校长具有的管理素养中,多维视角促进校长管理艺术的提升,行者心态更是教育理想的行动之源。教育不是宗教,却需要宗教般的虔诚。教育是改造生命的事业,要用生命和信念去奉献;教育是宁静的坚守,历史使命任重道远。校长需要坚守教育为真的信念,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