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雨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2016年12月23日,网名为“依萍日记”的网络博主在新浪微博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微博:“学到个新词:无fuck说”。微博发布后几小时便获得了上万的评论量和接近3万的转发量。自此,以“无fuck说”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词语受到广大网民的热捧与模仿。形式上,“无fuck说”(原型为“无话可说”)类词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在最典型的汉语构式——成语的基础上,加入英文单词;内容上,英文的加入不改变原词的含义,反而丰富了词汇的情感层次,增加了词汇的趣味性;语音上,“无fuck说”以中国福建地区的方言为基础,采用了谐音替换的方式,巧妙使用相同发音的英文单词对原有语音单位进行替换,创意十足。
在Goldberg(2003:)和Goldberg& Jackendof(2004)两篇文章中,构式被认为是包括“语素、词、惯用语、词项可替换的语言单位、极普通的语言构型”。因此,中文成语是构式的一种,因为成语是“惯用语”(刘宇红,2007)。本文所考察的以“无fuck说”为代表的一类网络词语其实是对“无话可说”等成语构式原形的一种仿用。张昭政(2003)把成语仿用分为三类:谐音替换,反义替换,和同类替换。本文考察对象所采用的便是第一类谐音替换的方法,以“无fuck说”为例,用英文单词“fuck”替换原词中“话可”部分,扭曲了原有成语的结构和内涵,将之变为一个带有原有语义却形式完全不同的新鲜词语。
图形-背景理论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首先提出,处在图形位置的事物显著度高,是人们注意的焦点部分,而处在背景位置的事物显著度低,不易引起人们注意,起衬托、突出图形的作用。其中,背景是认知的参照点。本文中,原词“无话可说”为背景,而“无fuck说”为图形。前者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后者的参照点,为人们理解后者的意义提供认知基础。而后者利用谐音替换,用英文替换了原本的汉字部分,与人们心中原本承认的固有模式即中文成语模式发生了冲突,造成的不和谐状态使英文部分成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因此十分醒目难忘,很容易就从背景中被识别出来。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加强,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的学习越来越普遍,并已经达到了全民化学习和掌握的程度。本文所考察的以“无fuck说”为代表的网络新词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出现的,如果没有英语学习全民化的基础条件,这一英汉结合的独特构词法不会受到如此大的追捧和模仿,也不会如此大范围地流传使用。
“无fuck说”类网络新词的主要使用者和受众是活跃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学生用户和刚步入工作的年轻一代,以85后、90后和00后为主要人群。这些群体往往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他们对流行事物非常追捧,一般都是新词语的制造者、使用者和推动者(刘志芳,2015)。年轻一代往往顶着巨大的学业、生活压力,这些新兴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很大程度上愉悦和丰富了他们的空暇时间,缓解其生活工作压力。
如今网络发展迅猛,人们生活工作上的交流大多在网络社交平台或聊天软件依托文字完成。而文字在失去表情和语气的配合下,会显得比较生硬,有时很难准确传达说话者想表达的真正意思,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以“无fuck说”为代表的一类新词减少了成语等词所带来的厚重严肃感,丰富了文字的表达形式,为原有的生硬表达增添了情感色彩,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交流气氛,满足了大部分使用者的情感体验。
以“无fuck说”为代表的网络新词其实是网络蓬勃发展,语言形式迅速丰富多样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产生与流传离不开网络媒介的高效开放和信息的及时传播。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自由开放的网络时代,人们对新语言形式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在不断提升,传统的交流方式会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发展革新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