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来源

2018-01-26 10:51张媚迪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张媚迪 杨 松

(沈阳理工大学思政部,辽宁 沈阳 11015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产生的深刻来源。对其理论创新的来源,我们进行正确分析与探究,对在新时代理解新思想、践行新思想、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理论来源

任何理论的创新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不例外,其理论创新也有不可缺少的理论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它的理论创新,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深厚理论基础、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直接理论来源的,必须全面准确的把握它们。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切理论创新都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前提,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务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包含的基本观点、方法和立场进行到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正确性。如果抛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向他方寻求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法,那就必定走歪路、走邪路,就是歪曲了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科学的方式方法、无法撼动的政治立场和伟大的理想信念。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发展的科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将其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最终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飞跃。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以问题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就是实践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以丰富生动的改革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来源、理论创新的动力、理论创新的目的、理论创新的检验标准,最终在实践中形成了新思想的理论创新。这体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它不仅促进了理论创新,也深化了实践发展,实现了实践创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变。在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面对没有任何先例的经验可循,习近平总书记以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来源、动力、目的归宿和检验标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布局,对其奋斗目标、战略步骤以及基本方略等,都提出了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理论创新。

二、实践来源

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来自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也来源于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客观的总结,是其理论创新的实践来源。

(一)对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来源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新的历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分析了我国基本国情,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1]。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于本国国情,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推进全社会的发展。这一精准战略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起始。在我国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必将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和挑战,科学的方针政策则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而正确路线的提出要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因此这个战略判断对于处在决胜时期的我们具有重大开拓性意义,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以此为基准制定发展方针、政策,必将使全党思想达成高度统一、人民高度团结一致。正是因为我党善于积极的对过去的发展道路进行深刻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有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步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系统的、正确的经验总结,既充分肯定了我国在各个领域上取得的进步,也直面了因国内外巨大的形势变化而带来的若干新情况、新挑战。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筹帷幄、统揽大局,坚持从实践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出了若干战略措施和方针政策,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理论创新。正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对其历史经验加以总结,并上升为新理论,才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

三、内在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新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所具有的崇高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其能够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的内在动力。[2]

进行理论上的创新,需要胆略和魄力。要进行理论创新,其创新的主体必须具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承担责任,有创新精神,敢为人先,革命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不畏艰难险阻,在党和国家利益面前将个人利益放在后面。要进行理论创新,其创新主体必须讲求科学方式方法,坚持真理,勇往直前,有大局观,目光长远,坚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深刻认识到一名共产党人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始终如一地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牢记党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绝不能忘记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有胆识、有气魄、有智慧、有担当,他高瞻远瞩,勇于创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百折不挠,这种乐于承担、敢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是他强烈使命感的重要来源,他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3]这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危险和考验,真切感受到了百姓对改善民生的期盼、对腐败的痛恨,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国防强大、文化自信等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中国梦”、“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自信”、精准扶贫、治军强军、科技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观点,实现了理论飞跃。

四、外在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不仅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立足于中华文明的沃土,继承红色的革命文化,坚持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而且也要坚持全球化视野,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尊重不同文明。因此,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合作共赢、互惠共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不可缺少的外在条件。

(一)尊重不同文明,借鉴人类文明精华

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继承性,要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科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人类不同文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血脉。在怎样正对对待我国传统文化这一问题上,习近平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继承和发展的基础,是根和魂,是精神命脉,决不能丢掉和抛弃。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在传承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在传承中实现创新性发展,使传承和创新发展相互作用,做到古为今用。

但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并不矛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需要将其置于人类文明的视野之中,需要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离不开对人类不同文明优秀成果的借鉴。文明因多样和交流而精彩和丰富,面对世界各国文化,我们首要的态度就是尊重。国家民族无贵贱之分,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我们都要尊重,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其次我们要善于学习借鉴,对各国家各民族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学会辩证的对待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再次我们要在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拒绝完全效仿任一国家发展模式的同时,做到借鉴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为我作用。

(二)坚持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准确掌握世界各国发展趋势,紧跟时代脚步,正确分析时代的新特征,才能适时提出造福于我国人民群众的内外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持续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科学地对国内外社会、时代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本着与时偕行的宗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关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的新思想,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新渠道。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一主张是我国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新主张,体现了新时代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提出,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树立大国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中国的主张,支持中国的主张,良好的国际环境将长久的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总之,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与时俱进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对理论创新的来源,我们不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考察,也要从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考察,这对深入研究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对其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发展”[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