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新 岳冬梅 刘 洋 郭园园 刘 斌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自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来,各层次学校积极拓展德育共同体建设,中小学开展效果较为突出。全国多地开展了一些中小学联盟、中学联盟、高中联盟德育共同体建设工作。在2015年5月28日,临海市学海中学、椒江五中、黄岩澄江中学签约成立台州首个“德育共同体”,填补台州市校际间德育交流平台的空白;2016年4月,南通市如东县召开了中小学德育共同体工作研讨会,对中小学课程开发、德育评价、家校共建、提供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2016年4月,江山市提出“德育共同体”建设要求,将政府、社区(村级组织)、家庭、企业等全盘纳入德育建设工作中,把学有所长、教育有方的优秀家长、热衷于育人工作的老前辈、老干部、老专家等充实到志愿者队伍中,明确每位市领导挂联1到2所学校;2016年5月23日,南京市栖霞区开展高中德育共同体研讨活动,以班会观摩、讲座和研讨的形式,研讨高一学生心理发展和学涯规划;2016年11月,镇江扬中市教育局组建了全市中小学校德育共同体,以主题研讨的方式,推动德育专业化。以上德育共同体建设工作,未体现高校德育教育在全程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河北省教育厅首次将高校德育教育纳入到“德育共同体”建设体系中,成立了“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时指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使各项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再到在老挝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河北省教育厅积极筹划,于2017年10月25日,河北省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成立,这是我国首家省级德育共同体,也是首家将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纳入到一个体系的德育共同体。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的成立将会有效地解决德育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使德育教育“统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指明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广泛,具有社会性、国际化特征。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度与桥梁。高校的专业设置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设置;高校的德育教育也与社会联系极为紧密,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校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将实习、实训纳入到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职场竞争力、适应能力的关键环节[1];高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增强学生与社会接触的紧密度,扩大学生对国情、社会、职业的了解,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高校的教育内容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点,这是其他阶段教育所不具备的;高校德育教育的社会性特点,使得高校德育教育在“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建设中具有社会性地位。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应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德育教育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校德育教育站在德育教育的至高点,视野最宽阔,思路最广泛,思想基础最扎实,使得高校德育教育在“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建设中具有顶层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是国家、党的思想堡垒阵地,高校德育教育在坚定学生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同时,也承担着传承者的角色。高校德育教育通过实习、实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将科学的思想理念传播给社会。在“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建设中,高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环保教育、文明教育、安全教育、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将科学的发展观传承给青少年,使德育教育从大学回流到中小学,有机地将大中小幼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了大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科学思想的使命感,丰富了德育教育形式。
高校德育教育在“德育共同体”建设中,具有社会性、顶层性、传承性地位,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教育在“德育共同体”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研究做了如下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由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使得学生长期以来重专业轻思想,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初中、高中都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没有关系,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考试前的背背、考试及格就是完成了任务,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传播的是做事的方法,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业发展中给予的是方法的指导。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过硬的思想,无法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承者,无法继承党的事业。
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它的基本任务是宣传和执行党的决议,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班级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最基层组织;团支部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对团员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党、团支部完全可以凭借过硬的思想基础在“德育共同体”中发挥主体作用。党、团支部以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的形式对幼儿阶段、小学阶段的儿童进行爱国、爱党、文明礼貌、环保、安全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对初中、高中阶段进行大学学习生活介绍、专业内容介绍,明晰初中生、高中生的未来职业生涯。
党、团支部以活动形式将高校德育教育内容回流到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既充分发挥了过硬的思想优势,又树立了榜样,同时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深化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大学生进入到幼儿园、中小学,跟他们一起上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感受入大学前德育教育与大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不同,并用适当的语言将心得分享给中小学生;也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活动的方式,给小学生、中学生们带去一次愉悦、健康的心理活动等等。高校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积极调动大学生进入不同学龄阶段的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宣传,也可以有效的发挥高校德育教育在“德育共同体”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学生组织是在校党委、团委的领导与指导下,本着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辅助教学的宗旨,以学生自愿参与的方式成立的组织。[3]学生组织的活动组织能力、利用新媒体能力、社交能力均较强,他们具备组织高校德育教育传承的能力,在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小学德育教育衔接过程中可以搭建一座桥梁。
高校德育教育在“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建设中主体地位的发挥离不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既是大学生思想的巩固者,也是高校德育教育回流中小幼阶段德育教育的推动者。高校应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工作者培养体系,才能使高校德育教育在“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建设中真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